抑郁症,如同一只无形的黑狗,在黑暗中悄无声息地舔着利爪,伺机而动,以凌厉之姿出其不意将身心拖入深渊吞噬,严重侵袭了当代人的健康。抑郁症是导致自杀的重要风险因素,以美国为例,超过90%的自杀死者被发现死于抑郁症发作期。9%的美国青少年正深受其害,自杀已成为导致美国青少年死亡的第二大原因。虽然充分的药物或非药物治疗已被证明能够有效缓解抑郁症症状,但只有不到一半的青少年接受了符合临床指南要求的抑郁症治疗,而60%-70%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从未接受过任何治疗。抗抑郁治疗不足将会导致抑郁症状发展不受控,从而诱发持续的自杀意念并最终导致自杀相关行为的发生,因而严格遵循临床指南推荐的抗抑郁治疗或将是预防重度抑郁青少年自杀的一个潜在有效的途径。然而,自杀干预相关研究一直面临比较明显的挑战:1)自杀事件的稀发性,传统研究设计(如队列研究)由于成本和伦理限制往往很难直接以自杀作为研究终点;2)现有数据资源缺乏自杀行为和抑郁症治疗的完整信息,给研究造成了困难。所以,现在对抑郁症治疗完成度和自杀的关系仍然大部分停留在定性认知,缺乏直接证据支持。
那么,如何突破这个瓶颈呢?
2023年4月27日,来自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临床大数据中心的张程辰主任受邀来到欧洲杯竞猜平台临床研究中心“聚菁荟萃”临床研究论坛,向与会师生展示了她及其团队利用微观模拟(microsimulation)这一方式,通过建立虚拟实验室对每个个体行为模式进行干预,以自下而上的方式从而实现预测人群行为的目的。张程辰主任一直专注于儿童青少年精神疾病的药物治疗和用药安全,开展了一系列基于真实世界数据的上市后药物安全性评价研究。在使用计算模型整合多源数据进行医疗卫生决策分析和评估的应用领域,张主任有很深刻的见解。
在张主任及其团队的研究中,他们利用多源证据建立微观模拟模型来探索不同疗程的抗抑郁治疗对自杀风险的影响。以微观模拟等为代表的计算模型近年来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医疗和公共卫生研究中,这类模型的优势在于它们能够有效地处理非线性复杂系统,进而模拟系统的行为和结果。在微观模拟环境中,研究团队初始化建立了可代表全美重度抑郁青少年的300,000人模拟队列, 采集了包括MEPS2016-2018, NCSAS, TADS, TORDIA在内的不同数据源并以此建立模型指标体系,涵盖了人群的社会人口学特征、精神失常、自杀意念、自杀倾向、抑郁症状改变、抑郁复发可能性等各个维度,在为期一年的模拟过程中,对模拟队列个体进行抗抑郁干预尝试,模拟出青少年和年轻成年人中存在的抑郁症治疗模式和自杀发生率,为进一步探索抑郁症治疗策略和自杀之间相关性,为评估不同的自杀干预措施的效果提供了可能。
通过张主任及其团队的研究成果,为国内抑郁症治疗策略及干预也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和指引,让更多人关注少年儿童和当代青年的精神健康,携手驱散抑郁笼罩的阴霾。
(文:顾雯韵;图:顾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