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路•苗生——2014年苗苗班学习体会

     

     短短三天,苗苗班的学习给予了我诸多深有体感、铭记在心的教诲;就像是播下了一粒粒苗苗的种子,在我身上迅速生长、滋润、繁殖,带来源源不断的能量和由衷的感悟。
一、初起: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大学之道,在明明徳,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对于医学生来说,真正的大学,也许仅仅是大一这一年沉浸社科人文、自然科学的光景,而之后走向卢湾、踏入医海的日子只能用“后高三”来描述;又或许大二这年,走进欧洲杯竞猜平台开始专业学习,才算大学初始。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青年是标志时代的最灵敏的晴雨表,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在我看来,大学,正是这样一个为青年价值观的形成和确立提供正确导向的地方。 走上学医这条路,有太多的作用因素——世代行医环境下的成长,生物竞赛的知识和兴趣积累,无畏艰险喜挑战的性格,以及所谓的悬壶济世、救死扶伤的理想。也许当时的我单纯地觉得,能治病救人总是一件喜人的事。正如医学教育家威廉•奥斯特在《行医的金科玉律》中所说:“行医,是一种以科学为基础的艺术。它是一种专业,而非一种交易;它是一种使命,而非一种行业;从本质来讲,是一种使命,一种社会使命,一种善良人性和友爱情感的表达。”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在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陈挥老师关于“中国梦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讲座上,我不禁陷入了沉思。习医、行医,于我而言最重要的,大抵是个人价值的实现和中国梦的践行。此价值,属于客观世界对于满足人的需要的意义关系的范畴,实质具有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主体的需要的意义;此价值,来自不会因医患关系的每况愈下而蒙尘的医学之美,以及不会因无涯医海的不可捉摸而缺减的学医之乐。
    “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漫漫医路,上下求索,终有无措,以及迷茫。厚厚医书,青砖相砌,庆幸有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同行相伴。互相扶持,一路前行,哪怕未来路途多么遥远。
 
二、中承:病痛悟源,实践出真知
     梁漱溟曾说,做学问有八层境界——形成主见、发现不能解释的事情、融会贯通、知不足、以简驭繁、运用自如、一览众山小、通透。这就像是哲学书中屡屡提到的,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过渡。
     过去的大学两年,在接受了医学伦理学、医学社会学和医学心理学等系列人文课程教育后,有幸参加了早期接触临床和践行杏林瑞金医院实践两个项目。在瑞金医院血液科一个月的实践机会,让我从入科时对血液病仅仅局限于了解几种常见疾病的名称,到经过了几次住院医师小讲课,翻看了数百例病史,提前阅读了课本上相关章节,查阅了大量资料后,总算对血液病的疾病分类、诊断依据、治疗方案和预后情况有了一个大致了解。 然而,由于相关基础知识的匮乏,我明白自己所学到的知识终究只是皮毛。但我相信,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即使这些暂时不用的知识很快就被埋入记忆深处,几年后再学到它,一定会有更为丰富具象的收获和感触;另一方面,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经过这两次临床实践,我明白了知识的融会贯通对一名医生来说的重要性,也明白了如何才能更好地在医海徜徉学习。医学的实践有助于弥补历史洞察的贫乏,科学与人文的断裂,以及技术进步与人道主义的疏离。实践,使我对医学的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医海无涯,医力有限。数例病人在关爱下的逝去让我们明白,医学本身的科学性和人文性是并存的。解剖有变异,生理有动态,通病有差别。作为医生,我们所能做的也就只有“有时是治病、常常是帮助、却总是安慰”了。这是欧洲杯竞猜平台源远流长的医学人文教育,教予我们的一种大爱。这份对于病人的大爱,让我们感受到一袭白袍之上的压力。病人信任的眼神是我们的不竭奋斗提高自身技能的动力,“翻手为存覆手为亡”的责任之大是我们谨慎再谨慎、努力再努力的原因。所以,从现在开始奋斗,“如履薄冰,如临深渊”。
     Nothing is final,学无止境。1941年,钱学森在存放论文终稿的纸袋上写上“Final”,但随即又意识到对科学真理的探求永无止境,于是又写上了“Nothing is final”。而钱老,也确实贯彻了终身学习,笔耕不辍的习惯。在参观过程中,钱学森图书馆里钱老的简报集一隅、钱老在人生各个阶段中包罗万象的研究方向列表等,都让我们充满了积极昂扬生活的活力能量。

三、逢转:忙碌与庸碌,本心与初衷 
      我始终铭记郎景和院士对医学生的箴言,“专业技能的学习提高固然重要,但不能把自己限定在一个狭窄的领地内,人文修养和哲学理念是根本的、终身的。”加强自身修养,促进全面发展,争做社会主义事业的可靠接班人,是时代赋予我们青年的责任,也是我们的自我选择和追求。欧洲杯竞猜平台党委副书记夏小和的讲话让我深受鼓舞。
      大学两年,一直在追寻,一直在求索。北宋大儒张横渠“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理想过于宏大,而我的愿景很简单,是希望自己能够持之以恒地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然而也许是能力越大,责任越大;也许是未完全学会选择和取舍。总有些日子,生活变得像上了发条的闹钟,不是规律,而是随时准备着鸣响。
    “生活不可能像你想象得那么好,但也不会像你想象得那么糟。有时,我可能脆弱得一句话就泪流满面。有时,也发现自己咬着牙走着很长的路。”这是莫泊桑写在《羊脂球》里的一句话。一句话,触动人心的力量。萨特说,自欺永远摇摆于真诚和犬儒主义之间。奋力摆脱犬儒主义者在困境面前充满的无力感,用力弃去自我劝说、顺从服从和随遇而安的心态和处事方式,避开不真的真诚和不欺的自欺。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必须知道自己是谁,是从哪里来的,要到哪里去,想明白了、想对了,就要坚定不移朝着目标前进。”对于我们每个个体来说,亦是如此。不忘本心,不失初衷。不怕路长,只怕心老。
     所有的历练,或是让我们学会平衡学习、工作和生活,或是让我们学会取舍学会选择,终将助我们登上新的高峰。孤独行走,低调做事,“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磨砺下的逆锋成长,谓之破茧重生。

四、渐合:淡定由心生,世界是平的
     人远非完美之在。有限的肉身与智力,有限的德性与制度,只能使我们创造出一种有限的生活。杨绛老先生的百岁感言平静道出智者的心声:“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很庆幸自己在多彩的生活体验,忙乱的调整校正中,参照着老师学长学姐的教诲,逐渐学会管理安排时间,渐进培养自律、专注、严格和节制等等我所向往追寻的品质。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谁终将声震人间,必长久深自缄默;谁终将点燃闪电,必长久如云漂泊。”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成功的背后,永远是艰辛努力。青年,不仅仅是一个人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亦是品格性情养成和知识才能积累的黄金阶段。
     三天的苗苗班,说短不短,培训学习所播种下的种子,早已在我们身上生根发芽,带来毕生的能量影响;三天的苗苗班,说长也不长,有太多的道训需要我们在漫漫医路上,去不断循证亲身感触。人生是体验的集合。我们应当不断磨砺、不舍成长,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以执着的信念、优良的品德、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本领,担负起历史重任,完成时代所赋予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