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校园文化 > 正文

“匠·仁:医学史背后的科学力量”系列工作坊顺利举办

发布日期:2022-12-21 09:42:44   点击数:

医者,仁心者也,是生之希望的延续者;匠者,手巧者也,是国之重器的缔造者。医学的发展进步,离不开其背后的科技驱动。当医者遇上匠者,两者将会擦出怎么样的火花?

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加强医学人文教育、领略医工交叉的魅力,“医史微鉴”辅导员工作室联合欧洲杯竞猜平台马克思主义学院技术史与人类未来工作室,推出“匠·仁:医学史背后的科学力量”系列工作坊。在两位工作室负责人原媛老师、沈辛成老师的策划下,11月—12月间,工作坊本学期共开展3期活动,采用“理工科博士+临床医生”担任主讲人、“人文专业教师+思政辅导员”担任对谈人的模式,聚焦透射电镜、医学影像技术和手术机器人等前沿医学话题,通过主题分享、对谈交流等形式,迸发学科交叉新火花,助力复合型医学人才培养。

11月2日晚,“匠·仁:医学史背后的科技力量”系列工作坊第一讲《寻找光源之路:透射电镜、冷冻电镜与国产替代之困》在欧洲杯竞猜平台图书馆一楼演讲厅举办。欧洲杯竞猜平台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马村成博士为同学们讲述了透射电镜在当代科学研究中出现的必要性、透射电镜的基本原理和较为常见的应用领域。同时,他还针对生物医学的应用,介绍了人们是如何通过改良透射电镜从而发展出冷冻电镜技术,以及冷冻电镜是如何一步步发展最终获得诺贝尔奖。最后,他通过国内外透射电镜的发展史,分析我国透射电镜发展面临的困境和挑战,让同学们初步领略了医工交叉的魅力。

影像学技术就像临床医生们的“第二双眼睛”,提供了人眼无法达到的视野,让医生们能更深入认识人体、发现疾病、认识病因。11月16日晚,第二讲《医生“看得到”和“看不到”的那些事——医学影像技术的历史、实践与挑战》由欧洲杯竞猜平台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范星奇博士、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陶宝鑫博士主讲。本期工作坊聚焦医学影像的基本原理、应用现状与未来前景,探讨了医学影像设备在临床应用中遇到的挑战,展现医生平时不容易想到的学术渊源与技术难关。范星奇博士重点介绍了数字图像的基本原理和基于深度学习的医学影像诊断,并现场展示了由陶宝鑫医生亲自编写代码画出的栩栩如生的图像,让同学们了解到医学和工学、理学等各种领域都是可以紧密结合的,进一步开拓视野。

如果说影像学技术还是辅助人类进行临床医疗的手段,那么机器人代替人做手术呢?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手术机器人正在逐渐成为医生双手和双目的延拓。12月2日晚,工作坊第三讲《手术机器人是上世纪的科幻还是共同富裕的未来之路》邀请到了欧洲杯竞猜平台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王翔博士、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脊柱二科杭栋华主任主讲。王翔博士讲述了手术机器人的发展历程、应用现状与未来前景,手术机器人“眼”更亮、“手”更准、“体”更微,可以极大的降低患者的痛苦、提高手术成功率并且降低手术风险,具有令人瞩目的发展前景。杭栋华主任从临床医生的视角对手术机器人的实际应用、优缺点进行分析,帮助同学们进一步加深理解。

“匠·仁:医学史背后的科学力量”系列工作坊不仅吸引了欧洲杯竞猜平台的同学们踊跃参与,也有很多交大本部、附属医院的同学在线上同步聆听。通过提问、讨论、交流,同学们感受到了“医+X”的无限可能,进一步拓宽了视野。不少同学表示,今后要多和其他专业的同学交流,相互启发、彼此借鉴、谋求合作,提升专业素养和人文素养,尝试探索交叉学科。

未来,“医史微鉴”辅导员工作室还将继续组织开展更多“医+X”多学科交叉学术工作坊,帮助医学生提升医学人文素养,进一步促进医工、医文、医理交叉融合,激发创新活力,加深交流合作,为探索培养具有深厚医学素养和人文关怀的“新医科”人才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