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附属仁济医院神经外科万杰清带领团队使用肱动脉-股动脉联合入路技术,在多学科协作下,采用3-D影像融合技术(CTA+DSA)为一位80多岁高龄冠状动脉狭窄合并锁骨下动脉闭塞患者成功进行了左侧锁骨下动脉闭塞开通术,患者康复顺利,术后4天出院。
老耿是一位医院的常客,分别在2009年及2017年因为冠状动脉狭窄分别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心脏上已经布满支架。尤其是近一年来,老人经常感到头晕,左侧上肢乏力,稍微用力头晕的症状就会加重,甚至不能站立。不断加重的病情使原本乐观积极的老人也感到了很大的压力。这次老人因为不能耐受症状进入仁济医院心内科进行治疗,而在心内科的检查更是让老人感到雪上加霜。他的左侧锁骨下动脉近端多发钙化,管腔几近闭塞。患者家人四处询问,众多专家给出的答案也不尽相同,有的提议进行传统的旁路手术,有的提倡进行血管腔内治疗。在束手无策之际,患者找到了仁济医院神经外科万杰清团队,万杰清仔细询问病史后,考虑患者高龄并且既往病史较为复杂,建议患者行微创血管腔内治疗。
在每周一次的脑血管病多学科(MDT)讨论时,就该复杂病例,万杰清提出治疗关键问题:一是锁骨下动脉闭塞段接近主动脉弓,常规股动脉入路方法因导管没有足够支撑力很难稳定导致手术失败,如何选择更好地手术入路?二是患者左上肢脉搏几乎摸不到,如何准确穿刺肱动脉?三是闭塞血管在一般造影上是看不到的,如何精准开通而避免血管破裂严重并发症?参加讨论的各科专家各抒己见,最后决定:采取股动脉-肱动脉联合入路以及两头对接的Kissing技术,确保通路稳定性;为了提高动脉穿刺成功率,请麻醉科协助并在超声引导下进行;为了提高闭塞血管开通率,采用仁济医院新近使用的复合手术室,并将使用先进的CTA(三维)和DSA(两维)融合技术,可以完美再现闭塞血管管壁,又可避免由于心脏搏动带来的伪影,可以确定血管壁界限避免导丝刺破血管。
制定了周密的计划后,万杰清带领团队如期为老耿实施手术。麻醉科苏殿三使用B超定位法顺利地进行了肱动脉穿刺,丁圣豪主治医师娴熟地进行了股动脉穿刺,从而成功的建立股动脉-肱动脉联合治疗通路,造影提示患者左侧锁骨下动脉起始部严重钙化斑块闭塞血管,左侧上肢血流完全由右侧椎动脉通过颅内联合部倒流到左侧椎动脉,再由左椎动脉供血左侧上肢,所以出现严重盗血症状。表现为头晕,肢体运动时加重;并合并脉搏减弱甚至无脉。
接下来在放射科赵亮技师配合下,对该患者需要治疗的主动脉弓、左侧锁骨下动脉进行CTA+DSA,3-D影像融合技术,通过融合有效的显示闭塞血管具体形态以及和远端正常血管的位置。
有了清晰地图像指引,接下来的治疗过程就按部就班地进行,股动脉入路将8F导引导管到达左侧锁骨下动脉开口部位,再经肱动脉入路使用Stiff导丝逆向到达主动脉弓后,使用不同规格球囊进行分次扩张,再经股动脉入路进入球扩支架,术后造影显示支架位置良好,左侧椎动脉的正向血流建立。术后患者症状即缓解,头晕好转,左手脉搏有力。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护理后,老耿顺利康复,并于10月27日顺利出院。
仁济医院神经外科脑血管病团队自2012年组建以来,致力于脑血管病规范化流程化治疗,建立了具有仁济特色的脑血管病诊治模式,近年来以临床科研为抓手,医工结合、多学科协作,开展3D影像融合技术、人工智能推进脑血管病全面发展,组建了国内第一个脑动脉瘤多学科协作(MDT)中心,开创了缺血性脑血管病外科治疗的特色,特别时对于主动脉弓上血管闭塞性病变,包括锁骨下动脉、颈总动脉、颈内动脉以及颅内血管闭塞安全有效开通,治疗量和有效开通率位居上海第一,使以往难治或不能治的脑血管病患者获得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