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欧洲杯竞猜平台精神文明网(旧版)
附属一院急诊危重病科联合多科室救治一重症肺炎患者
  2018年04月04日 00:00 浏览(

讲述一位老人短短一月间因流感致重症肺炎而死亡的《流感下的北京中年》让大众意识到普通的“流感”原来如此可怕。近日,附属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便收治了一位因流感导致重症肺炎,直至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年轻患者,先后累及心、肺、脑、肾、循环和免疫等系统,经多科室医务人员数日通力协作,终于成功挽救了这个年轻的生命。

25岁的小谢来沪工作仅一个多月,突发胸闷伴气促不适,短短2天后就出现呼吸困难、不能平躺,同时伴有言语障碍,外院CT提示肺部感染后转入一院松江院区。到院时,小谢呼吸已经极度困难,心率达150次/分,血压测不出,情况十分危急,当值急诊危重病科医生立即予气管插管、液体复苏和稳定血压等抢救措施,并收住ICU进一步治疗。

小谢进入ICU后,一院急诊危重病科主任王瑞兰教授带领医护团队一方面继续稳定血压等生命体征,另一方面快速进行必要检测和全面评估。评估结果发现,患者血乳酸明显升高,超出正常值几十倍;心功能极差,床边超声提示左心功能仅30%(约正常值一半),且血压低,外周循环极差,生命危在旦夕。

面对来势汹汹的病情,ICU医护团队迎难而上,快速完成深静脉、桡动脉以及血透管置管等有创操作,通过心排量监测合滴定法动态平衡补液和心功能之间的困局。同时联系肾内科开展血液透析,降低乳酸和心脏负荷。急诊危重病科副主任(南)田锐的体外膜肺氧合(ECMO)小组也及时到位,做好了随时干预的准备。经过十几位医务人员一天一夜的努力,小谢的血压逐步上升,生命体征也渐渐平稳。

然而,小谢的氧合功能依然面临着重症肺炎这一难关。ICU医护团队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在抗感染和呼吸机支持基础上,利用床旁超声动态监测患者肺部情况,并进行了超声引导下实施肺复张、俯卧位通气以及床边纤支镜检查等一系列新技术。同时根据药敏和基因检测结果(先后在患者的咽拭子、痰、肺泡灌洗液和血液中均发现了耐药的绿脓杆菌)进行抗感染“金标准”治疗。患者体温逐渐下降、氧合好转。

难关接踵而至,小谢的意识依然没有清醒,头颅CT提示其左侧大脑半球散在斑片状低密度灶。王瑞兰教授和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王国栋仔细分析病情后,考虑为菌栓导致的脑梗可能。于是,治疗团队再次调整抗感染方案,力图让药物突破血脑屏障,2天后患者神志终于转清。

此后,患者又陆续出现了胸腔积液、免疫失调、粒细胞缺乏、反复痰痂堵塞等各种状况,急诊危重病科团队临危不乱,逐一解决。在治疗疾病的同时,治疗团队也没有忽视患者的康复治疗及心理指导,在王瑞兰教授、费凯红护士长以及呼吸治疗师、康复科、心理科等的共同努力下,患者顺利脱离呼吸机并下床活动,出院时已可自行行走。

一院急诊危重病科作为上海市首批重要薄弱建设学科,每年救治各种重症肺炎超100例,其中使用ECMO患者15例,救治成功率高达87%,形成了独特的救治理念和地区优势。先后在2009成功救治上海首例重症H1N1流感患者和多次H7N9患者救治中表现出色,充分体现了医院的综合实力和团队建设水平。

 
 
进入编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