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欧洲杯竞猜平台精神文明网(旧版)
高校常见突发事件的应对与处置
  2017年12月28日 00:00 浏览(

一、高校常见突发事件的概念类型和特征

(一) 高校突发事件的概念

要说明说明是高校突发事件,首先要搞清突发事件的概念。

1、突发事件(emergency)的概念

高校突发事件研究是在公共危机管理研究基础上发展出的个重要分支。

经典的危机定义出自危机理论创始人赫尔曼(Hermann)。他将危机定义为一种情景,这种情景并不在决策者的一料之内,但情景的出现,会使决策主体的根本目标受到威胁,并且留给决策主体反应的时间非常有限。

赫尔曼(Hermann)的危机定义包涵了这样基层意思:第一有限时间压力;第二非准备状态;第三存在根本目标受损的风险。其的第一和第二两点,在不同领域的危机中的表现是相同的,第三点不同,因不同领域的决策主体的根本目标不同而有所不同的表象。譬如在企业危机中,其主要特点在于最终指向收益损失,这正是由企业的根本目标是追求利益最大化所决定的。

按公共管理学者罗森布鲁姆(Hosenbloom)的观点,危机是对一个社会系统的基本价值和行为准则架构产生严重威胁、并且在事件压力和不确定性极高的情况下,必须对其做出关键性决策的事件。

基于上述学者的一些观点和我们工作的实际,那么什么是突发事件呢?

突发事件(emergency) ,可被广义地理解为突然发生的事情:第一层的含义是事件发生、发展的速度很快,出乎意料;第二层的含义是事件难以应对,必须采取非常规方法来处理。

【从流行病学的角度来看,突发事件又常被称为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突发卫生事件和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可定义为:在某一短促时间内出乎意料地发生,能造成众多伤亡或对人群的生命和身心健康构成威胁,可产生一定强度或广度的公共卫生影响,需要卫生机构联合多方面力量,立即采取行动紧急救援和处理,由各种自然或人为原因所引起的事件。】

根据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突发事件的分级标准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确定的部门制定。

突发事件预警级别:一般依据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波及范围、影响力大小、人员及财产损失等情况,由高到低划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一般(Ⅳ级)四个级别,并依次采用红色、橙色、黄色、蓝色来加以表示。

2、高校突发事件的定义

我国关于高校突发事件的研究起步较晚。近几年,由于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趋势,高校的突发事件增多,对它的研究也才重视起来。纵观这些年发生在大学校园的突发事件,我们可以看出,它既与社会上的突发事件有相同之处,也有其不同之处。那么对于高校突发事件的概念如何界定呢?综合已有的研究成果,可以做这样的概括:

所谓高校突发事件,是指由于自然的、人为的或社会政治的原因引发的,突然发生在高校校园内(或虽然发生在校园外但涉及的主体是高校师生的)的,不以高校管理者的意志为转移,对学校的教学、工作、生活秩序造成一定影响、冲击或危害的事件。如果对该概念进一步概括,抽出其本质特征,不论其原因如何,就可以得出高校突发事件的更简洁的概念:在高校内突然发生的,对学校的教学、工作、生活秩序造成一定影响、冲击或危害的事件,就是大学生突发事件。由此概念可知,大学生突发事件的本质特征就在于事件发生上的突发性,往往令高校管理者有预料或始料不及;再就是会给高校现有的学习、工作、生活秩序造成干扰或冲击,具有一定危害性,只有突发性和危害性二者同时具备,才构成一个完整的高校突发事件,否则就可能属于正常活动,或者只是突发事件的苗头而已。【比如2011年发生在河北的主要乘坐大学生的大巴车车祸事故,虽然发生在校外,但由于乘坐的主要是大学生,学校要直接参与处理。】

(二)高校常见突发事件的类型

按照上述定义,高校常见的突发事件有那些呢?从总体上说,按事件的性质分,它也是包括:有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几类。具体来说,按照一些研究者归纳的,有以下几种:

1、自然灾害

譬如地震、洪水、台风、暴雪等。像2008年年初南方几个省发生的冰灾和发生在四川的“5.12”地震,就是自然灾害方面的突发事件,还有每年都有几次的台风(或叫热带风暴)这对沿海地区的高校来说,也是常见的突发事件。还有南方地区几乎每年都会发生的山洪暴发带来的自然灾害等(如前几年发生的武警福州指挥学院因山洪暴发一次八十多名学员遇难)。

2、事故灾难

如实验室或学生宿舍发生的电器火灾、爆炸、搂舍倒塌、人员踩踏等事件。这些灾难性的事件都是事故,有人为因素。

3公共卫生事件

高校是个人员高度聚集的地方,也是最容易发生公共卫生事件的地方。由于现在食品安全存在着居多的隐患,因食品中毒或者不卫生食品进入高校从而引发事端。【如在我们省高校中,就曾发生过工业用盐作为食用盐、病死猪肉进入高校食堂的情况,虽然当时没有发生大规模的食品中毒事件,但在相关高校引起了波澜和涟漪。有的学校当时也是很紧张的】

4、社会安全事件

发生在高校的社会安全突发事件,主要是指在高校校园内或者是与高校师生直接相关、影响国家或地方政治及社会稳定和学校正常程序的群体性事件、恐怖袭击事件、治安刑事案件、民族宗教事件、涉外突发事件,以及其他因素造成的社会安全类突发事件。

发生在高校或师生中的集会、游行静坐示威等群体性事件,近些年总体上说很很少,但也不是没有。当国际上出现有损我国尊严、领土、主权的情况的时候,高校师生为了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通过集会、示威游行等方式表达爱国热情,这很好理解。因为我国的大学生有着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高校师生集会、静坐、游行示威等,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为表达对某一事件的强烈抗议或强烈诉求,自发组织活动。至于恐怖袭击事件、治安刑事案件、民族宗教事件、涉外突发事件这些社会安全事件很好理解。

5、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

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主要是指高校主管或主办的网络与信息系统发生的有害程序事件、网络攻击事件、信息破坏事件、信息内容安全事件、设施设备故障和灾害性事件。对此,我们不能轻视,特别是招生时,或者是在一些特别敏感事件发生时,高校的信息系统遭到破坏,信息内容受到篡改,就会造成很大的问题。

6、教育考试安全事件

教育考试时高校的一项经常性的大量的工作,这方面的安全突发事件,主要是指在国家考试或者学校考试中,在命题管理、试卷印刷、运送、保管、评卷组织管理等环节出现的试卷(答卷)安全保密事件,考试实施中出现的舞弊(特别是群体舞弊)、阻碍考试等突发事件,以及网络有害信息等影响考试及社会稳定的其他突发事件。

7、非正常死亡事件

非正常死亡包括自杀、他杀和意外死亡。目前这是高校遇到比较多并且难以处置的事件。可以说每一起非正常死亡都是突发事件。都必须妥善应对和处置。

中国高校虽然不象美国校园那样经常出现枪击、暴力等事件,但资料显示:近些年,大学生因为各种原因自杀的案件数量呈上升趋势,受到媒体、社会、教育界的重视和关注,此外,由于心理问题或其他原因对自己或他人产生伤害、攻击行为的在大学校园也时有发生。

师生的非正常死亡,极易引发聚集事件和过激行为。从近些年的情况看,大学生非正常死亡引发的在大学校园内死者亲属聚集甚至发生过激行为的情况是比较多的。几乎每一起非正常死亡事件,都有聚集事件和过激行为的发生。因此,如何应对和处置师生非正常死亡事件,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也是当前高校感到比较棘手的问题之一。此外,还有一些“民族学生和谐关系”方面发生的一些问题,也成为突发事件,需要认真谨慎的应对。

那么高校突发事件有哪些特征呢?

(三)高校突发事件的主要特征

由于高校的主体是大学生,因此,要分析高校突发事件的特征,就必须研究和了解大学生这个特殊社会群体的特征。大家都是生活工作在大学校园里,天天和大学生在一起,应该说对他们最了解,最熟悉。当然,真正的了解熟悉并不是说只要在一起就能做到的。还需要深入的分析、研究,通过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改造制作功夫,才有可能。根据目前已有的研究成果,归纳起来,以大学生为主体的高校突发事件,主要要以下几个方面特征:

1、组织行为难以预测的隐蔽性。

在大学校园或者在大学生中发生的突发事件,从引起突发事件的原因来看,他是通过一定的诱发契机引发的。而这个契机是偶然的。因此,高校突发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实际规模、具体形态和影响深度等,都是难以预测的,具有很大的突然性。

1、行为的过激性

高校中发生的突发事件,由于大学生是一个高度集中的群体,并且是青年人,火气大,难以自控。因此,一旦在大学生中发生某种事件,很容易出现聚集、罢课罢餐甚至打砸、抢等过激行为,甚至造成严重事件。由于高校是备受社会关注的地方,大学生是高度敏感的群体,因此,大学校园里或者大学生中发生某种突发事件,更容易引起社会反响,处置难度也会增大,并且极容易被社会上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客观上“放大”和“加深”其危害的范围和程度。

2、事件不良影响迅速波及的扩散性

在现代媒体、网络等的作用下,高校发生的突发事件,很容易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传播扩散。作为高校的管理者,当事件发生后,如果不在极短的时间里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局面,一旦事件的信息急剧传播,加之在传播中有意无意的添油加醋,甚至歪曲事实真相,就很可能在短时间内就造成难以控制甚至是难以收拾的局面。

3、不良影响的存在具有持久性

高校的大学生群体,不同于社会上的普通群体,他们是由知识、有思想、热情高的青年学生群体。他们关注社会发展,对非常规事物有天然的好奇心,并且具有这个年龄段的年轻人特有的热情和冲动。一旦某个事件发生后,如果处置不当,留下的印记是深刻的,留下的影响是深远的,如果不是有重大机遇使他们改变看法、观点,这种影响将长时间的留存在他们心里,甚至影响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至于影响他们一生的思想和行为。

4、事件的作用具有两面性

高校发生突发事件后,就其客观效果来说,可以具有两面性。一方面,突发事件发生后,客观上破坏了正常的教学、工作程序,给高校带来不必要的损失,也对社会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这是其“危机”的一面。另一方面如果高校的决策者、管理者在突发事件发生后正确应对,积极消除事件带来的负面影响,化“危机”为“转机”,化“危机”为“契机”,就会极大的推动学校的建设和发展。

上面,我们对高校常见的突发事件进行了归类,对高校突发事件的特征进行了分析,这对我们认清高校突发事件情形和性质很有好处。那么引发高校这些突发事件的原因是有哪些呐?下面我们进行分析:

二、高校常见突发事件发生的原因

(一)高校外部运行环境的直接影响

1、国内社会因素的影响

从国际范围来看,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和文化多元化的格局已经形成。在发展过程中,各国因政治、经济、文化、价值观等方面的不同而产生的冲突连绵不断,国际社会的风云变化,必然对大学生的思想、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他们必然要通过一定的方式来表达对和平与发展的向往,对各种纷争的态度与看法。从国内来看,随着市场经济制度的不断完善,高校已迅速从经济社会的边缘走向中心。因此,社会环境的变化必定会在高校中有所体现。

2、国际冷战因素的影响

在国际上,随着世界多极化和社会全球化的趋势不断发展,东西方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斗争更为激烈,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不断通过互联网等现代传媒,推行文化霸权,向青年学生宣传和渗透西方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导致少数学生以“为国为民请命”自居,片面维护自己的权利,置法律法规、学校纪律于不顾,造成了令人痛心的损失。在国内,市场经济的负面消极影响,在境外敌对势力的曲意误导下,使得大学生在价值观念上的困惑和矛盾明显增多,导致部分大学生在理念、信念上产生困惑和动摇,有的出现心理问题,或偏激狭隘,或玩世不恭,不能正确对待社会和学校的各类问题,进而造成突发事件发生的潜在危机。

3、外部环境刺激的影响

高校备受社会关注,影响大、传播快,已成为不法分子新的肇事目标。高校的突发事件,对人们思想和心理的影响更为深刻,几乎每一件被报道的高校突发事件,都会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令相关学校陷入尴尬与无奈,而且在社会上引发大讨论。正因为高校备受社会关注,使得社会上一些不法分子把目光转向了学校。

4、利益调整的影响

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换,必然引起利益格局的调整。当前我国正进入经济社会发展的转移关键阶段,贫富差距的加大,会出现一些利益主体因利益失衡所引发的心态失衡,从而带来一系列的矛盾。当少数人无法自我排解压力的时候,就有可能将矛头对准高校,因为对于社会的成年人而占,大学生是弱者,缺乏防范意识和抵抗能力,属于社会群体中的易受攻击者。

5、公共政策的影响

政府制订的政策和规章制度都直接影响和引导着大学生的行为,甴于大学生正处于敏感和易冲动性的年龄阶段,他们的思维活跃、维权意识强,当他们对涉及切身利益的公共政策感到不理解或不满意的时候,很容易产生过度反应 。

1、网络媒体的影响

现代社会,网络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很大。网络似乎已经成为大学生必不可少的东西,拥有一个QQ号和电子信箱成为当代大学生的象征。但是网络媒体给大学生获取知识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不良影响。在高校突发事件中,发生率比较高的校园暴力,虽有多层次、多方面的原因,但社会环境中不良的网络媒体也是重要原因之一。由于大学生好奇心强,各种信息都想了解。而黄色信息、反动宣传、暴力游戏以其惊险、刺激的东西,使得不少大学生沉溺于此。长此以往,大学生的世界观会受到很大影响,有很多学生在暴力文化、黄色录像等引诱下犯罪或者自毁。而与此同时,学校如果对校园网管理不严,对网上炒作的热点问题出现的一些不实的、有害的信息,没有及时发现、封堵和清理,再加上媒体的一些负面影响,就会造成一些不明真相的学生在互联网上炒作、串联,导致学生上街游行的突发事件。

7、高校周围不良环境的影响

近年来,高校周围的治安环境问题与经常是高校突发事件的“激发源”。高校周围遍布旅店业、饮食业和娱乐业,这些商业场所的一些从业人员素质不高,从而出现相互不法竞争的现象。一些业主为了争夺顾客而播放黄色录像,出售淫秽读物,或者是打着电脑网吧的帽子,经营含有赌博、淫秽内容的电脑游戏,还有的无限延长营业时间,甚至通宵营业,招揽学生,学生涉足此地和社会上大量成分复杂的社会青年频繁接触,经常因语言不和发生口角,或因经济利益发生纠纷。周围不良的环境引发学生和社会人员之间、学生和业主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纠纷不断。

(二)学校管理上的不足

1、高校管理缺失所带来的问题

从当前我国高校的实际情况看,问题突出、影响大且发生频率高的突发事件主要集中在招生与就业、群体性行动、心理疾患、校园安全与事件等方面。高校一校多区的现状,造成高校管理上的难度增大。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导致教育资源的相对匮乏。

值得注意的另一个问题是,在前几年推行高校后勤社会话改革过程中,虽然引进社会资本建设学生公寓等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为缓解扩招造成的高校资源缺乏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暴露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使学校的管理难以到位。从而引发一些问题。

2、素质教育的缺失

尽管这些年我们一直在呼吁进行素质教育,但这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应试教育的现状。因此,从总体上看,我们现状还是应试教育。在应试教育模式下,从小学到大学,学校和家长只关心学生在校的学习成绩排名,只在乎学生的考试分数,对学生的能力开发主要集中于学生的读、写、听、说等学习能力上,忽略了一个人的发展是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不仅包括学习能力,还包括学生的道德品质、抗挫折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应急反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实践能力等等。同时,学校普遍忽视了对进行学生危机教育、防范意识教育、灾难教育,特别是忘了告诉学生当遭遇不同的突发事件时怎么去面对,以及处理的技巧等。导致学生在面临大事、要事和急事时出现价值错位、心理失衡、举止无措的现象。

(三)学生自身及家庭因素的影响

1、大学生的思想特征

大学时期是一个从青年期向成人期发展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大学生正处在学习、思考、探索、选择的成长过程中,尚未确立十分明确的、坚定的信仰,缺乏应有的锻炼与考验。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成熟,易受外界影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各种文化相互激荡,如果没有正确的思想引导他们,西方意识形态的不良思想、极端的利己主义和腐朽的拜金主义就会乘虚而入,使他们形成错误的、扭曲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价值观失衡的情况下,大学生很容易很鼓动而产生过激行为。

同时,大学生还是社会发展中的特殊群体。他们之间相同的生活空间,相近的年龄,相投的兴趣爱好,相似的思维定势,相仿的行为方式,使大学生成为社会结构中最活跃、最敏感、最易动、最不稳定的特殊群体。当一部分学生为某个社会问题聚集在一起的时候,使会形成社会心理学上所谓的“偶集群”效应或群体决策中的“极化现象”。在偶集群中,大学生会表现出某些有别于平时的、甚至是个人平时没有想到的或不敢想象的偶集行为。在偶集群效应下,“他人在场”成为大学生个人竞相表现自己的创造性、顽皮性甚至破坏性的外因促进。

2、大学生自身心理危机引发的突发性事件

大学生处于青年早期,一般来说,他们同龄人中的佼佼者,有较高的智力能力,对自己和社会都有较高的期望,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憧憬。但是,大学生自身的阅历及不成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也给他们对理想的追求带来了较多的心理困惑。他们面临的学习压力、经济尚不独立的压力,就业的压力,对学校生活环境、学习方法、内容的适应问题;在新集体中的自我认知和评价问题;重新构建同学、朋友的人际关系问题;与异性交往、变化的问题;求职与考研的选择等问题。大学生自身的局限,激烈竞争的压力,容易造成大学生行为上的失控。由于年龄较轻涉世不深判断是非的能力尚欠缺,观点容易片面,情绪容易偏激,行为容易冲动,随着市场经济竞争的越来越激烈,大学生较之以往承担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3、学生判断是非的能力较弱容易引发突发事件

青年大学生是学校主要群体,他们大部分人还正处在学习、思考、探索和成长的过程中,还没有形成十分明确的坚定的信仰。一方面,他们具有特殊的政治敏感性,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嫉恶如仇的正义感和争强好胜的上进心,具有敢想敢干、勇于探索真理的精神;另一方面,他们年轻、涉世不深,判断是非的能力较弱,思考方法容易片面,情绪容易偏激,行为容易冲动且不计后果。同时,他们自控能力较差,一旦周围发生群体性事件,他们就可能在从众心理的支配下卷入进去。他们开始参与的动机和愿望可能是好的,但由于采用的方式方法不当,往往事与愿违。所以在高校学生为主体的突发事件中,往往起因合理,而做法不当。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及时教育引导和处理,就有可能演化为影响较大的事件。

4、大学生的从众心理容易导致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大学生思想活跃,富有寻找刺激和渴望游乐的心理倾向,这些特点为诸多群体组织如老乡会、球迷协会、军事爱好者协会等在大学生中的存在,提供了群体基础。而大学生群体组织的存在,又容易导致“从众效应”。在特定的氛围下,众多大学生的互动频率会越来越快,互动中的敏感性越来越高,形成一种相互刺激的循环反应。当这种集体激动的情绪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他们往往自我意识明显下降,普遍产生不能自制的过激情绪,自发产生“情绪共振”,从而导致无明确目的的、无组织的、有悖于现有社会规范的短暂性狂热行为,甚至破坏行为。如观看足球比赛因失球而怪叫,甚至斗殴。

5、家庭环境影响

家庭环境可以对学生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家庭环境包括:家庭结构、家庭关系、家庭氛围、家长的行为、家庭教育以及家庭周边环境等。总结起来,在家庭环境影响因素方面可能致使大学生产生突发事件的情况有两种:一是家庭不和睦。如在幼年或少年时期家庭遭到破坏,父母离异或死亡,就会使孩子过早地失去家庭的温暖,造成孩子心灵创作,在这种情况下长大的孩子极易形成变态心理,产生过激行为而引发突发事件。二是家庭教育不到位。在孩子的家庭教育方面,现在有些父母要么忙于工作,放任不管;要么溺爱过渡,使孩子养成不良习气;要么是权威式教养,给孩子造成很大的压力和束缚;有些家长甚至是打骂齐下,造成亲子关系不佳,这些家庭管教方式都极易导致孩子的性格向病态的方式发展。在现实生活中,这类学生往往成为大学生突发事件的主角。

(四)毕业生就业困境的影响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的变革与发展、科技文化的进步,专项是高等教育的长足发展,一方面为青年提供了越来越多的就业机会和为就业进行素质准备的受教育机会;另一方面,经济、政治体制变革带来的工作效率加快、科技进步带来的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以及社会经济结构的巨大跃迁,在一定程度上又减少从业人员的需要量,由此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就业压力,就业问题由此而生。

三、高校常见突发事件应对与处置的基本原则与措施

对高校发生的突发事件要正确应对和处置,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规范,同时要讲究方式方法。

(一)高校应对突发事件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

教育部对全国教育系统突发事件的处置,规定了五条原则。这五条原则是:

1、以人为本,积极预防。遵循这条原则,就是要把保障师生员工的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无论遇到什么样的突发事件,都要本着最大程度的减少人员伤亡和危害为最高原则。同时要坚持预防和应急相结合,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平时就切实做好应对各项突发事件的各项准备。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高校发生的突发事件,凡涉及到社会的,在当地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和指挥下,按职能职责分工分级负责;凡只涉及学校内部的事件,在学校党委行政的统一领导和指挥下,由各相关部门和单位按职能职责分工负责。比如,学生意外死亡事件发生后,一般应在党委行政主要负责人的领导下,由分管学生工作的校领导直接负责,学工、保卫、学生所在院(系)的负责同志参与,负责对善后事宜的处理。

3、部门联动,快速反应。高校中突发事件,不是只靠某个部门或几个部门就可以处置好的,需要相关各有关本部门的参与和配合,相互支持和帮助,使处置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各个层级都有部门负责,有人员负责。同时,这种负责不是被动应付,而是积极主动的,能做出快速反应。

4、科学规范,依法处置。高校突发事件的防范和处置,都必须依法依规,科学合理。因此作为高校的领导者,不只是要懂教育教学,是教育家,还要有很高的政策法学水平(当然可以咨询法律顾问),面对突如其来的情况,能做到猝然临之而不惊,胸有成竹,有条不紊,没有良好的心里素质和很高思想政策水平,是做不到的。

5、把握主动,正确引导。在现代社会条件下,任何一起突发事件都会引起社会和媒体的高度关注,甚至成为舆论的焦点。在这种情况下,作为高校的领导者、管理者,应当掌握舆论引导的主动权,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和主动性,加强与新闻媒体的联系和沟通,去年职责权限及时、准确、客观发布突发事件事态发展及处置工作情况等权威信息,正确引导社会舆论。现在的情况是,我们有的高校平时无准备,一旦发生突发事件,总怕新闻舆论曝光,造成工作被动,因而既不愿接受媒体采访,也不主动发布相关信息,从而造成小道消息传播,甚至谣言四起。这种情况是必须改变的。

以上这五条原则,是整个教育系统在处置突发事件时都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

(二)不同突发事件发生后的应对方法与处置措施

1、自然灾害、事故灾难或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应采取的主要应急处置措施:

(1)配合有关部门组织营救和救治受害人员,疏散、撤离并妥善安置受到威胁的人员,必要时可报请有关部门组织医疗卫生专业队伍,赶赴现场开展医疗救治、心理抚慰等救助工作;

(2)迅速控制危险源,标明危险区域,封闭危险场所,划定警戒区,必要时报请公安等有关部门实行交通管制以及其他控制措施,确保安全通道的畅通,保证应急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

(3)禁止或者限制使用有关设备、设施,关闭或者限制使用有关场所,中止可能导致危害扩大的活动以及采取其他保护措施,防止发生次生、衍生事件;

(4)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受灾师生员工的基本生活保障工作,提供食品、饮用水、衣被等基本生活必需品和临时住所,确保受灾师生员工有饭吃、有水喝、有衣穿、有住处、有病能得到及时医治。

(5)启用本校储备的应急救援物资,必要时报告当地党委政府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调用教学设备、用具以及其他应急物资;

(6)协调有关部门抢修被损坏的校舍、教学设施以及交通、通信、水电热气等公共设施,短时难以恢复的,要实施临时过渡方案,保障教学秩序及生活基本正常;

(7)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组织教职工和大学生参加应急救援和处置工作,要求具有特定专长的教职工和学生提供相应服务;

除上述措施以外,还可以采取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必要措施。

1、社会安全事件发生后应采取的主要应对措施

社会安全突发事件发生后(如非法集会、游行示威,发生恐怖袭击、治安刑事案件等),学校应在第一时间向当地公安机关报警,向当地党委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并立即启动本校社会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自主或协助公安机关及其他相关部门采取下列一项或多项应急处置措施:

(1)对可能影响师生情绪并引发群体性事件的矛盾和问题,相关负责人要第一时间到场,立即动员组织党员、班团干部、班主任、骨干教师和学生工作人员深入师生开展教育引导和必要的心理咨询工作,化解矛盾,稳定和疏导师生情绪;

(2)对师生参与社会群体性事件的要立即组织力量进行劝阻和带离现场;

(3)对严重危害师生员工生命安全的突发事件,要全力配合有关部门第一时间挽救和保障师生员工生命和财产;

(4)加强对易受冲击的重点单位、重要场所的警卫,在校园通讯、广播、有线电视、涉外区域等校园重要部位附近设置临时警戒;

(5)封闭有关场所、对有关道路实施交通管制,查验现场人员的身份证件,限制整个校园或有关区域内的活动;

(6)对特定区域内的建筑物、交通工具、设备、设施以及水电热气的供应进行控制,必要时依法报请有关部门对网络、通信等进行管控;

(7)维护现场治安秩序,妥善解决现场纠纷和争端,控制事态发展;

(8)严重危害校园和社会治安秩序的事件发生时,应报请公安机关立即依法出动警力,根据现场情况依法采取相应的强制性措施,尽快使校园或社会秩序恢复正常;

(9) 除上述措施以外,还可以采取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必要措施。

2、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发生后应采取的应对措施

(1)当网络和信息系统运行安全因病毒攻击、非法入侵、系统崩溃等原因出现异常或瘫痪时,立即组织相关单位或人员采取技术措施,尽快恢复网络和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必要时报请电信管理部门组织协调相关运营商给予支援,防止事件蔓延至其他网络系统,同时将突发事件有关情况向当地公安机关报告;

(2)当网络信息内容出现危害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及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的有害信息或其他不良信息时,应立即采取必要的管控措施,有效阻止网上有害或不良信息的传播,同时根据不同性质和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引导工作;

(3)全面了解网络和信息系统所受波及与影响,检查影响范

围,跟踪事态发展,及时将处置进展情况上报;

(4)应急处置过程中要及时调查取证,尽可能保留相关证据。对于人为破坏活动,应及时报请当地公安机关开展侦查和调查工作,并视情况依法依规处置。

(5)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必要措施。

4、教育考试突发事件发生后应采取的应对处置措施

(1)迅速掌握情况,第一时间上报上级考试机构;

(2)涉及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社会安全、网络与信息安全类的突发事件并影响考试工作的,按照有关预案并结合考试工作特点确定处置方案;

(3)其他类别教育考试安全事件发生后,应及时报告当地考试应急指挥机构和上级考试机构,妥善处置。如需要其他部门协助的,应及时报告,协同处置;

(4)偶发事件发生后,由现场应急指挥机构处置并逐级上报;

(5)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必要措施。

5、大学生非正常死亡发生后的应对处置措施

所谓非正常死亡,在法医学上指由外部作用导致的死亡,包括火灾、溺 水等自然灾难;或工伤、医疗事故、交通事故、自杀、他杀、受伤害等人为事故致死。与之相对的正常死亡,则指由内在的健康原因导致的死亡,例如病死或老死。我们在统计相关数据时,把包括自杀、凶杀(他杀)、交通事故、意外溺水、坠楼、猝死等死亡。高校发生的非正常死亡,就是指的自杀、他杀、和意外死亡三中情况。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以人为本思想的深入人心,非正常死亡发生后,很容易引发群体性事件和过激行为。因此,如何应对非正常死亡事件,成为当前高校维护稳定面临的一个很现实的挑战。这几年。我们省一百多万大学生中,每年非正常死亡的有几十个,个学校的情况有所不同,有的多年不发生一起,有的一年发生好几起。有的处理起来比较顺利,有则非常艰难。从高校的角度来说,当一个非正常死亡事件发生后,应该怎样去应对呢?虽然具体情况各不相同,但从这些年处理这方面的经验教训看,还是有基本的道道可循。就是说,当非正常死亡事件发生后,一般按以下程序开展工作。

A、非正常死亡事件发生后的一般工作程序

(1)救人。

(2)报警

(3)保护现场

(4)启动应急预案(成立善后工作领导小组,一般授权分管学生工作的领导负责,其他校领导配合。)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5)通知死者亲属

(6)由公安机关向死者亲属通报案情

(7)与死者亲属协商处理事宜(包括火化尸体的时间、补偿事宜等)。如果协商能达成一致,事件很快就能处理完毕。如果协商不成,就要进行下一步。

(8)调解。在协商不能达成一致的情况下,请学校所在地的司法机关进行调解。如果学校所在地的司法机关调解不成,可请死者家里所在地的司法机关及相关部门参与调解。

(9)签订协议。协议必须是死者的直系亲属签字,如父母亲。

(10)火化并请死者亲属将死者的骨灰带回家。

B、在处理非正常死亡事件时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1)要安排好死者亲属的吃喝住

(2)要理解死者亲人失去亲人后的极度悲痛心情,在其亲人到学校后的两三天内,不要急于谈后事的处理。一般到死者亲属的情绪平静一下后才开始谈。

(3)对死者亲属提出的要求,如果是合理合法的,都应该满足,对不合理也不合法的,要有根有据的讲清道理。不要轻易扣“无理纠缠”、“胡搅蛮缠”的帽子。

(4)对补偿金额要根据有关规定和相关处理的案例确定,一旦确定,就要坚持,不要像挤牙膏式的挤一挤又增加一点。但必须给进行调解的一方留有适当余地,不然调解难以成功。

(5)对自杀或意外死亡的结论存在疑虑的,可以建议死者的亲属进行尸体解剖,但解剖的要求必须是死者的直系亲属提出来。

(6)尸体火化后,骨灰由死者亲属带回,学校可以出车费,但不要派人同去。

(7)通知死者亲属来学校时,不要派人到死者家里去,要通过当地政府通知死者的亲属。最好通知死者的直系亲属时,不要告诉其已经死亡的消息,而是告诉其病情非常严重,使其有心理准备,逐步接受事实。防止体弱多病的死者亲属听到噩耗后发生不测。

(8)学校工作人员与死者亲属协商或者调解时,一定要有公安人员和学校的保卫人员在场,做好安全保卫工作,防止死者一方因情绪激动有过激行为,造成人员伤害。如果有过激行为的发生,要注意留有资料。

(9)学校只指定一位领导和死者亲属协商有关事宜,主要领导要看望死者亲属,并对参与处理问题的领导授权,但不要直接参与协商和调解,以便留有余地。进行协商和调解不要到学校的办公室,应就在死者亲属住宿的宾馆进行。

 
 
进入编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