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规范急性胸痛疾病的诊治流程,提高急性心梗的救治成功率,缩短急性心源性致命疾病的抢救时间,中国正在加速推进普及“胸痛中心”建设。9月14日,附属胸科医院作为全国第一个获得国际认证的胸痛中心,被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国胸痛中心认证工作委员会、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授予“中国胸痛中心示范中心”。
上海市卫生计生委主任邬惊雷,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副主任郭永瑾,上海市胸科医院院长潘常青,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主任朱勤忠,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主席葛均波,中国胸痛中心认证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霍勇、中国胸痛中心认证工作委员会执行主任委员、胸科医院心内科主任方唯一等出席挂牌仪式并致辞。仪式由上海市胸科医院党委书记郑宁主持。葛均波院士、霍勇教授为上海市胸科医院“中国胸痛中心示范中心”授牌。上海市胸科医院全体院领导,胸痛中心全体医务人员,以及全市45家二甲以上医疗单位心血管领域同行参加活动。仪式后,主办方还举办了上海市胸痛中心认证培训会,并组织参观了上海市胸科医院胸痛中心模拟急性心梗患者救治。
近年来,突发急性心肌梗死离世的悲剧时有耳闻,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的首位死因,且患病率和死亡率仍处于上升阶段。目前,我国心肌梗死患病人数约250万,心血管疾病的防控形势相当严峻,建立急性致命性心源性疾病的有效救治体系成为当务之急。国际上,胸痛中心是普遍适用的急性心血管病救治体系,能有效起到规范诊疗流程、缩短救治时间、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上海市胸科医院于2012年8月获得美国胸痛中心协会国际认证,成为中国大陆地区首家获得国际认证的胸痛中心。其后,随着中国胸痛中心建设的日益深入,2014年,上海市胸科医院通过认证成为了第一批中国胸痛中心,2015年成为中国胸痛中心质控中心。
自上海市胸科医院建成胸痛中心运行以来,医院建立健全胸痛患者诊治流程及规范指南,创建“急性心肌梗死一键启动”机制,率先在全国制定“先救治、后收费”的绿色通道,并借助信息化平台,实现“院前急救”无缝衔接,急性心梗患者的抢救前移至救护车或社区。此外,胸痛中心所有就诊环节都与信息化平台相连,每一个救治步骤都精确计时,为不断监控救治质量、提升救治效率提供扎实保障。这一系列举措并举,使急性胸痛患者的抢救时间大大缩短,作为检验胸痛中心成效最具代表性的指标——患者从进入急诊大门到血管内球囊扩充(D2B)时间,2015年全国范围的胸痛中心平均水平为 94分钟,而胸科医院D2B时间仅为67.02分钟,2016年又进一步降至61.44分钟,不仅比全国水平提速超过30分钟,同时优于国际标准。此外,患者从进入急诊大门到首次接受心电图检查的时间,胸科医院2015年平均为4.5分钟;从首份心电图检查到医生确诊时间,胸科医院2015年平均时间为4.07分钟,均保持在全国同行最佳10%行列。同时,胸科医院胸痛中心不仅关注中高危胸痛患者,对中低危患者,医院也制定并实施了规范的诊治流程,保障每位患者的生命安全。
据方唯一教授介绍,“胸痛中心的建立对上海乃至全国各大医院急性致命性心血管疾病的流程改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上海市胸科医院作为中国胸痛中心质控中心,不仅在胸痛患者救治流程上要求规范,更在胸痛患者数据的归档、整理、填报、上传等方面都做到了及时、准确和有效。我们希望能在中国胸痛中心建设过程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为努力推进上海乃至全国协同的胸痛急救网络体系建设贡献积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