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活动背景与活动主题
2013年5月12日是我国第五个“防灾减灾日”,5月6日至5月12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根据国家减灾委要求,今年“防灾减灾日”的主题为“识别灾害风险,掌握减灾技能”。减轻灾害损失,避免人身伤亡,关键是要通过防灾减灾知识的科普宣传和基本技能的普及,引导每个公民关注并识别身边的各类风险,提高防灾减灾意识,积极参与防灾减灾和应急管理工作,提升自救、互救能力。
围绕今年主题,国家减灾委对今年“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提了明确的要求,一要组织开展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活动,做好各类自然灾害知识和防范应对措施的宣传普及,不断拓宽防灾减灾知识传播渠道,提升公众了解灾害、识别灾害能力,增强防灾减灾意识。二要认真做好防灾减灾基本技能普及工作,充分发挥各类防灾减灾教育培训基地、重特大自然灾害遗址和有关纪念馆、体验馆的宣传教育和警示作用,通过组织“体验式、参与式”防灾减灾活动,向社会公众普及逃生避险基本技能,提升紧急情况下自救互救能力,最大限度减少生命财产损失。三要深入开展灾害风险隐患排查治理活动,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采取防范治理措施、消除隐患,并组织编制社区灾害风险分布图,掌握社区脆弱群体基本情况,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群防群治的积极性,提高全社会抗风险能力。四要积极开展防灾减灾应急演练活动,进一步完善各类防灾减灾应急预案,因地制宜组织开展应急预案演练活动,提高预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有条件的地方要组织社区居民开展应急救灾演练,确保居民熟悉灾害预警信号和应急疏散路径,提高社区综合防灾减灾能力。
二、组织领导
上海市“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在上海市应急委的领导下,由上海市民政局、上海市民防办牵头,会同有关部门和单位共同开展。
三、“防灾减灾日”图标使用
根据《国家减灾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公布国家“防灾减灾日”图标的通知》(国减办电〔2010〕2号),为提升国家“防灾减灾日”的号召力,增加国家“防灾减灾日”的公众认同感,经国务院领导同意,国家“防灾减灾日”图标于2010年“防灾减灾日”起正式启用。今年防灾减灾宣传周期间,各部委办局、各区县人民政府可以继续在开展“防灾减灾日”各项活动时使用该图标。使用图标时应要保持活动标志的完整、准确,不得随意改动。
寓意说明
图标以彩虹、伞、人为基本构图元素。伞状弧形蕴含防灾减灾“以人为本”的理念和呵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目标。彩虹寓意着美好、和谐的生活。双人执伞代表全民携手、共同参与防灾减灾。“5·12”代表每年5月12日为国家“防灾减灾日”。
防灾减灾知识
一、触电
触电包括交流电和雷电击伤。损伤包括外损伤和内损伤。触电可造成体表入口和出口受伤,均由电能通过身体产生的热能所致。触电伤员轻者造成机体损伤,功能障碍,重者死亡。
现场急救:
1、切断总电源。如电源总开关在附近,则迅速切断电源,否则采取下一步措施。
2、脱离电源。用绝缘物(木质、塑料、橡胶制品、书本、棉麻、瓷器等)迅速将电线、电器与伤员分离。要防止相继触电。
3、心肺复苏。心跳、呼吸停止者立即行心肺复苏。
4、包扎电烧伤伤口。
5、速送医院。
二、溺水
溺水是游泳或摔入水坑、水井等常见的意外事故。水进入呼吸道及肺中引起窒息。另外,泥砂等异物堵塞鼻腔及口腔也是窒息的原因之一。溺水现场急救致关重要,应争分夺秒。
现场急救:
1、迅速将溺水者脱离溺水现场;
2、清除口、鼻异物,保持呼吸畅通;
3、令溺水者头低位拍打背部,使进入呼吸道和肺中的水流出(注意时间不要长);
4、如有呼吸抑制,迅速行人工呼吸;
5、如有心跳停止,立即行胸外心脏挤压;
6、换上干的衣服、注意保暖;
7、尽快转送医院。
三、火灾
1、在起火层,采取低姿势迅速往横的方向由安全门梯逃生。
2、非起火层,则可使用防烟袋,采取低姿势逃生,如无法逃生可在窗口、阳台呼救。
3、沿墙壁逃生易找到出口,且不被掉落物击伤。
4、千万不可冒然跳楼。
5、安全门梯是最主要、最好的逃生途径(安全门保持常关,但不可上锁,遇火灾才能隔绝烟火,才能利用安全梯逃生)。
6、火警发生时第一任务,先叫醒大家,通知邻居大家尽早逃生。
7、逃生过程需要换气,应将鼻尖靠近墙角或阶梯角落来换气。
8、为了保证安全,要经常维护消防安全设备性能。
四、地震
1、大震预警现象
地震虽然来势汹汹,但可能在短暂时间内给人们带来某些临震的宏观现象,称为大震预警现象。主要有地面初期震动、地声和地光等。大震预警时间一般为十几秒。地面首先微动(先颤),此时伴有地声和地光;然后地面大动(后晃);进而房屋倒塌,会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
2、瞬间抉择
(1)室内避震:室内房屋倒塌以后,大块倒塌体与支撑物形成的三角空间,往往是人们得以幸存的安全地点,被称为避震空间或“安全岛”。例如,炕沿下、床下、桌下,坚固家具附近;内墙墙角;厨房、卫生间、储藏室等开间小的地方。
(2)室外避震:拟选择开阔、安全的地方,到至高点。
注意:应避开高大建筑物、烟囱、胡同、架空管道、高压线、变电器、桥梁、山坡陡崖、危岩滚石、河岸地带。
(3)学校、工作岗位避震:拟躲在桌下或大设备下;特殊部门应按地震应急预案运作。
注意:关闭机器和易燃易爆有毒物阀门、切断电源。
(4)公共场所避震:拟选在排椅下、舞台脚下、课桌下、讲台旁、柜台下。
五、烧伤及烫伤
烧伤和烫伤由火焰、沸水、热油、电流、辐线、化学物质(强酸、强碱)等物质引起。最常见的是火焰烧伤、热水、热油烫伤。烧伤和烫伤首先损伤皮肤,轻者皮肤肿胀,起水泡,疼痛;重者皮肤烧焦,甚至血管、神经、肌腱等同时受损。呼吸道也可烧伤。烧伤引起的剧烈疼痛和皮肤渗出等因素能导致休克,晚期出现感染、败血症、危及生命。
现场急救:
1、立即脱离险境,但不能带火奔跑,这样不利于灭火,并加重呼吸道烧伤。
2、带火者迅速卧倒,就地打滚灭火,或用水灭火,也可用棉被、大衣等覆盖灭火。
3、冷却受伤部位,用冷自来水冲洗伤肢冷却烧伤处。
4、脱掉伤处的手表、戒指、衣物。
5、消毒敷料(或清洗毛巾、床单等)覆盖伤处。
6、勿刺破水泡,伤处勿涂药膏,勿粘贴受伤皮肤。
7、口渴严重时可饮盐水,以减少皮肤渗出,有利于预防休克。
8、迅速转送医院。
六、交通事故
1、交通事故致伤因素
撞伤、挤压、碾挫、减速、烧伤和烫伤等。这些因素可单独发生,也可几个因素同时作用于伤员。
2、交通伤的特点:
暴力大,伤情严重;多脏器损伤多见;脊柱骨折、脱位、截瘫多见;颅脑损伤、血气胸、肝脾破裂多见;开放骨折多见;致残、死亡率高。
3、交通伤现场急救程序
正确判断伤情和受伤部位;注意正确的搬动伤员方法,保护脊柱和骨折肢体;按先救命,后救伤的原则,先心肺复苏,后处理受伤部位,迅速止血,包扎伤口,固定骨折;尽快转送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