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金医院离休干部 蒋 琪
我已逾古稀之年,每当回到“建于清朝,兴于今朝”的瑞金医院,往往情不自禁地打开了记忆的闸门,一件件曾经辉煌而又难忘的精彩故事,又浮现在我的眼前,因为我在这里工作了近半个世纪,现在我虽然已眼老昏花,但是记忆仍清晰。
我自愧无能为力去描述瑞金医院那些轰动性的人物和在我国医学史上创造奇迹的事情,只能追忆那些没有载入瑞金医院辉煌史册的瞬间的小事或称轶事,我认为它也是推动瑞金医院突破医学史上的一个又一个高地的士兵突击闪光点。
瑞金医院在建国后的六十年沧桑巨变中,烧伤治疗的突飞猛进最为人知。1958年,成功抢救烧伤面积达89.3%的炼钢工人邱财康,打破了当时世界医学史上称为烧伤面积超过80%的必死无疑的定论。曾记得有两部歌颂抢救邱财康的纪实电影—“生命凯歌”,“春满人间”在大江南北放映,尽人皆知广慈医院(瑞金医院的前身)。
随着烧伤治疗的发展,烧伤面积越来越大的病人被治愈,接着就面临着若要治愈更大烧伤面积的病人,自体皮哪里来的难题?后来我院烧伤科居然创造了把病人的头皮作为自体皮的皮源逐步覆盖创面的方法,据说是一位护士提供的思路,由于她的儿子跌破了多处皮肤,发现头皮愈合得快,于是就有了把病人的局部头皮切下来,覆盖创面,待新头皮长出来后再切,直至愈合的新方法,使更多的病人得到康复。
70年代有一位烧伤面积达100%的病人,简直是“体无完肤”,护士做抗菌素皮试的地方都找不到,如何进行抢救和治疗呢?山穷水如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位护士竟用双手揿压病人的肚脐眼,弹出了凹陷深处的一小点皮肤,解决了皮试的难题,就这样动脑筋、想办法积极治疗,最终奇迹般地抢救成功了,这个病人就叫杨光明。
瑞金医院烧伤科建立了整套临床的治疗方法,其中有著名的被国际公认的中国法—救治大面积严重烧伤病人的混合移植方法,就是用一大块异体皮打洞,把少量的自体皮剪成绿豆大小的皮粒,嵌在异体皮的小洞里,随后移植到病人创面上,最后微小皮粒成活又浸润进异体皮形成一大片不被排异的混合皮面,这就覆盖住了大创面。这也是从农村河里的绿萍,起初是一点一点种植河面,逐渐爬满整个河面的现象中得到的灵感而创造的绝妙成果。在瑞金医院烧伤科成立至今近50年的时间里,类似这样的“奇迹”很多,但奇迹的背后是烧伤界同行的不懈努力的结果。
瑞金医院六十年来,铸就了如此良好的品牌和口碑,仿佛一座“金字塔”,很远就能看到金光闪闪的塔顶,那就是四位中国的医学泰斗,三位两院院士,三十五位终身教授,若整体观看,更见代代相传“广博慈爱,追求卓越”,从而爱岗敬业,无愧于白衣战士的瑞金人,他们演绎了无数攻占医学高地的士兵突击的闪光点,他们又宛如代代接力托起瑞金医院这座“金字塔”的塔基,正是这块经百年夯实的基地,孕育着一代又一代医学精英,造就了一个又一个医学大师。
众所周知,温故而知新,忆往昔峥嵘岁月,展望瑞金医院的未来,必定更加美好,所以无论哪一代的瑞金人,都会自豪,笑傲瑞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