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上海)、欧洲杯竞猜平台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遗传分子诊断科研究团队在国际血液学领域权威期刊、国际血栓与止血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on Thrombosis and Haemostasis, ISTH)官方期刊Journal of Thrombosis and Haemostasis发表论著“SINE-VNTR-Aluretrotransposon insertion as a novel mutational event underlying Glanzmann thrombasthenia(SINE-VNTR-Alu逆转录转座子插入导致血小板无力症)”,在国际上首次报道了导致血小板无力症的新型突变SINE-VNTR-Alu逆转录转座子(以下简称SVA逆转录转座子)插入及其分子致病机制。
血小板无力症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出血性疾病,由ITGA2B或ITGB3基因突变引起血小板聚集功能缺陷所致,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临床上常见自发性粘膜出血,重者可内脏出血,本病尚无根治方法,以对症治疗为主。该研究患者具有典型的血小板无力症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特征,但辗转多年一直未能明确致病基因,导致家庭无法进行下一胎优生优育。
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遗传分子诊断科通过对患者家系全外显子组测序原始数据重分析,并进一步采用全基因组测序和转录组测序等多组学手段,揭示患者不仅携带遗传自母亲的ITGB3基因杂合无义突变(c.2222G>A, p.Trp741*),还携带遗传自父亲的ITGB3基因11号内含子区5'截短SVA逆转录转座子插入。功能研究显示,SVA逆转录转座子插入导致ITGB3基因发生异常剪接,产生融合转录本,其对应截短蛋白(ITGB3p.Glu639*)以及母源ITGB3无义突变对应蛋白的表达和细胞膜转运均显著受损,导致患者血小板表面缺乏整合素αⅡb和β3,从而引起血小板聚集功能缺陷。
该研究不仅解开了患者家庭多年来的困扰,为其遗传咨询和生育指导提供坚实依据,也为转座子相关疾病研究提供了新的范例,有助于深入了解转座子对基因组稳定性和疾病发生的影响,为其他遗传病的诊断提供新思路。
SVA逆转录转座子插入ITGB3的机制及致病机理示意图
作者信息
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遗传分子诊断科硕士研究生张家胜和研究实习员汤婕为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郁婷婷副研究员和姚如恩博士为该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