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当前位置: 首页 >> 通知公告

10月防病提示——秋冬季流感及新冠病毒疾病的家庭防护

作者:浏览量:时间:2020-09-30

秋冬季节变换,如何从心理、生理和日常行为对全家人进行全方位防护,来防范季节性流感及新冠病毒疾病,请各位师生注意相关防护知识如下:

一、感冒、流感和新冠病毒感染傻傻分不清楚

也许在很多人看来,流感和感冒一样,不要紧,挺挺就能过去,不会对健康产生大威胁。但实际上,根据疾控中心的数据,流感的季节性流行,全人群普遍易感流感,且传染强,传播快,危害大,每年在全球可导致300-500万重症病例,造成约29-65万人死亡

在目前全球新冠疫情仍在发展情况下,尤其是今年秋季来临,季节转换、气温骤降,为新冠、流感等病毒的存活和传播提供了有利条件,秋冬季节可能会出现新冠疫情与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叠加流行的风险

感冒、流感和新冠病毒疾病有很多相似症状,如发烧、咳嗽、呼吸急促或呼吸困难等,两者叠加流行,不仅增加了临床鉴别的困难,也为家庭感染防护带来挑战

如何区分感冒、流感和新型冠状病毒疾病呢?如果家庭成员出现头痛、流鼻涕、咳嗽、喉咙痛怎么办?到底什么时候是发热需要看发热门急诊?

1、什么是感冒?

一般指人在着凉、劳累等因素引起的以鼻咽部上呼吸道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疾病。症状主要是鼻塞、流涕、打喷嚏,无明显发热、体力、食欲无明显影响,无明显头痛、关节痛、周身不适等症状。感冒的人一般上呼吸道症状很重,但全身表现较轻,一般没有危险。

2、什么是流感?

由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呼吸道疾病,包括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也就是肺炎。流感常在冬春季节流行,有甲型流感和乙型流感。

流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无症状带毒者)是流感的主要传染源。流感患者在发病后24h排毒达到最高峰,成人和较大年龄儿童一般持续排毒3-8天,可能造成传播和反复感染。

流感病人发病急,症状较重,全身症状为多见,会发热,头痛,肌肉酸痛,肌肉乏力,食欲下降等症状明显。对于老人、孩子、肥胖人士、孕妇或有基础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人群,流感可导致重症肺炎,甚至导致死亡。

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的最有效手段。

3、新冠病毒疾病有何表现(第八版指南)?

以发热、干咳、乏力为主要表现,部分患者以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等为首发症状,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结膜炎、肌痛和腹泻等症状,重症患者多在发病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和(或)低氧血症,严重者可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性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等。

轻症患者:低热、轻微乏力、嗅觉及味觉障碍等,无肺炎表现,少数患者在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可无临床症状

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为重,多见于老年人,有慢性基础疾病者,晚期妊娠和围产期女性、肥胖人群。

儿童病例症状相对较轻,部分儿童及新生儿病例症状可不典型,表现为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或仅表现为反应差、呼吸急促、极少数儿童可有多系统炎症综合症(MIS-C),出现类似川崎病或不典型川崎病表现、中毒性休克综合症或巨噬细胞活化综合症等,多发生于恢复期,主要表现为发热伴皮疹、非化脓性结膜炎、黏膜炎症、低血压或休克、凝血障碍、急性消化道症状等,一旦发生,病情可在短期内急剧变化。

二、流感疫苗的决与择

近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了《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20-2021)》(下称指南),以应对新冠疫情和流感叠加流行风险,减少流感相关疾病带来的危害。

1、哪些人应接种流感疫苗?

作为预防流感的最有效措施,原则上6月龄及以上、愿意接种疫苗,而且没有禁忌症的人,均应接种流感疫苗。不过,鉴于今年新冠疫情形势,为尽可能降低流感的危害和对新冠疫情防控的影响,指南推荐以下人群优先接种:

1)医务人员,包括临床救治人员、公共卫生人员、卫生检疫人员等。

2)聚集场所人群,包括养老机构、长期护理机构、福利院等人群聚集场所脆弱人群及员工。

3)重点场所人群,包括托幼机构、中小学校的教师和学生,监所机构的在押人员及工作人员等。

4)其他高风险人群,包括60岁及以上的居家老年人,6月龄至5岁婴幼儿及儿童,特定慢性病患者(心血管疾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肝肾功能不全、血液病、神经系统疾病、神经肌肉功能障碍、代谢性疾病等慢性病患者以及患有免疫抑制疾病或免疫功能低下者),6月龄以下婴儿的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以及孕妇或准备在流感季节怀孕的女性。

2、何时开始打疫苗?

由于中国各地每年流感活动高峰出现的时间和持续时间不同,为在流感高发季节前获得免疫保护,最好在10月底前接种疫苗孕妇在孕期的任一阶段均可接种流感疫苗,建议只要本年度的流感疫苗开始供应,可尽早接种。

今年流感病原监测显示,上海流感疫情一直处于极低位运行。对少数已感患者的流感病毒株分析显示,目前甲流为主导病毒,乙型流感的Yamagate系病毒目前并非主要流行毒株,所以目前三价流感疫苗就能起到保护作用。

打完疫苗就无敌了吗?

通常在接种流感疫苗2-4周后,可产生具有保护水平的抗体,6-8月后抗体滴度开始衰减。

需要注意的是,流感疫苗并非100%有效,因此采取多种措施减少感冒、流感和新冠病毒疾病的感染和传播也很重要,包括: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调适心情等,提升免疫力;另外不可或缺的是,家庭日常防护措施。

三、家庭成员居家防护

每个家庭在秋冬季呼吸道传染病传播之际,都应准备好体温计、一次性口罩、家庭用的消毒用品等物资。

家庭成员如有外出计划,关注国务院小程序发布的新冠的中高风险地区,关注各地疾控发布的传染病流行通告,尽量避免去疾病正在流行的地区

减少到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活动,尤其是空气流动性差的地方,如公共浴池、温泉等

不要接触、购买和食用野生动物,避免前往售卖活体动物(禽类、海产品、野生动物等)的蔡市场,禽肉蛋要充分煮熟后食用。

1.普通家庭如何做好居家防范?

在疾病流行期间,外出回家后,将外套及外出鞋置于门口玄关处,应及时用洗手液及流动水洗手,或用含醇洗手液或消毒剂进行手消毒。

桌椅等物体表面每天做好清洁,并定期消毒;有身体健康状况不明的客人来访后,及时对室内相关物体表面进行消毒,可选择合法有效的消毒剂或消毒湿巾擦拭消毒。室内做好通风换气,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冬天开窗通风时,需注意避免室内外温差大而引起感冒。

物体表面可选择二氧化氯等含氯消毒剂或消毒湿巾擦拭。手、皮肤建议选择有效的消毒剂如碘伏、含氯消毒剂和过氧化氢消毒剂等手皮肤消毒剂或速干手消毒剂擦拭消毒。

2.家庭厨房小贴士

需要均衡营养的每个家庭都会用到厨房,而厨房又是细菌病毒容易滋生的场所。卫健委发布的《低风险地区夏季重点场所重点单位重点人群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相关防护指南》里提到“不要在水龙头下直接冲洗生的肉制品,防止溅撒污染。”这是由于前段时间数起发生在农贸市场的聚集性疫情有关。生肉需要低温保存,肌肉本身又富含丰富的含水量,是病毒的温床。如果生肉已经被病毒污染,在用水冲洗生肉表面时,水滴可能会带着病毒飞溅到各处,让厨房的台面、水龙头、餐具等也沾染病毒,也可能会带着病毒直接飞溅到人的面部、眼睛、口鼻等。所以不建议用水冲生肉。那生肉怎么处理呢?一般来说,规范屠宰、符合检验检疫标准、运输销售环节符合卫生要求的生肉不需要清洗,直接加工烹饪即可。如果有清洗生肉的习惯,或者确实需要清洗,可以考虑以下步骤:1.先用盆盛满清水;2.将生肉浸入清水搓洗,不要用流水冲洗;3.搓洗之后可以用厨房纸擦干肉表面的水分;4.加工生肉之后,用洗洁剂洗净水盆、菜板、菜刀之后晾干;5.用肥皂洗手至少20秒;在洗手前的各个加工环节中、不要用手触摸眼睛、口鼻等部位。

3.为了预防疾病,还有哪些厨房小窍门呢

1)定期向地漏倒入清水,确保水封不要干涸(这一点同样适用于卫生间地漏,确保无污水污气上涌,造成楼道间传播)

2)饭前便后、加工制作食品前要洗手

3)加工生食和熟食的菜板刀具严格区分,存放保持一定距离,定期清洗加工生食使用的菜板菜刀

4)生熟食品分开储存,食物及时低温妥善保存。

5)购买食品时选择可靠渠道

6)把食物做熟透,不要生吃

7)使用公筷夹菜或采取分餐制,避免交叉感染

8)不吃腐烂的蔬菜、水果;饭菜吃多少做多少,如果实在吃不完,再次食用前需要彻底加热。

4.居家日常健身

健身运动能够增强体质,提高自身免疫力,可以预防疾病的发生。

1)科学健身应该进行全面的体质评估,选择安全有效的健身运动,循序渐进,因地制宜,采取多种形式的运动项目,制定个性化运动处方,关键是坚持经常锻炼身体。科学健身的锻炼计划要点主要包括:运动项目、运动强度、运动频率和每次运动时间。

2)久坐伤身,动则有益。减少静坐的时间,鼓励随时随地、各种形式的身体活动,每小时起来动一动,日常身体活动是健康的基石。

3)运动环节要完整,运动方式要多样。一次完整的运动应当包括准备活动、正式运动、整理活动,这三个环节不可或缺,一周运动健身应当包括有氧运动、力量练习、柔韧性练习,这三种方式不可偏废。

4)儿童和青少年应当培养运动习惯,掌握运动技能。推荐儿童和青少年每天累计至少1小时中等强度及以上的运动,培养终身运动的习惯,提高身体素质,掌握运动技能,有条件的鼓励大强度的运动;青少年应当每周参加至少3次有助于强健骨骼和肌肉的运动。

5)7.成人运动要保证一定强度、频率和持续时间。推荐每周运动不少于3次;进行累计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每周累计至少75分钟较大强度的有氧运动也能达到运动量同等量的中等和较大强度有氧运动的相结合的运动也能满足日常身体活动量,每次有氧运动时间应当不少于10分钟,每周至少有2天进行所有主要肌群参与的抗阻力量练习。

6)8.老年人量力而行,保持适当身体活动水平。老年人应当从事与自身体质相适应的运动,在重视有氧运动的同时,重视肌肉力量练习,适当进行平衡能力锻炼,强健肌肉、骨骼,预防跌倒。

7)9.特殊人群应当在专业指导下运动。特殊人群(如婴幼儿、孕妇、慢病患者、残疾人等)应当在医生和运动专业人土的指导下进行运动。

5.居家心理调适

疫情持续传播,如何科学应对疫情带来的心理恐慌等不良情绪?

1)关注可靠信息,学习科学知识,不要盲目恐惧。通过政府、权威机构发布的信息,了解本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知识等相关信息。减少对疫情信息的过度关注,减少不科学信息对自己的误导,不信谣、不传谣。

2)维持规律作息,合理安排生活,追求内心充实。保持正常的作息,吃好三餐,多喝水,选择合适的身体锻炼方式,避免吸烟、饮酒、熬夜等不利于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护和增强免疫力。安排好生活内容,有计划地做一些让自己感到愉悦的事情,比如听音乐、看书、与家人或朋友聊天、在家办公和学习、做家务等。自己掌控生活的节奏,每天学一点新东西,追求内心的充实。

3)科学调适心理,摆脱负性情绪,保持平和心。接纳负性情绪。认识到自己出现负面情绪是正常的,接纳自己的情绪反应,不自责,也不指责和抱怨他人。学习放松技巧。通过科学渠道学习深呼吸放松技术、冥想(正念)技术等,帮助自己缓解负性情绪。用好社会支持系统。多与家人或朋友交流,舒缓不良情绪,也要帮助家人或朋友处理不良情绪,做到自助与助人。及时寻求专业帮助。关注自己和家人的情绪状态如果负性情绪持续时间比较长,影响到正常生活,自己无法解决,应及时寻求精神卫生、心理健康专业人员的帮助。

四、家中出现疑似症状的家人时,该采取何种预防措施?

家中出现疑似症状的家人,应居家隔离观察,不带病上班、上课。

(一)将疑似症状家人安置在通风良好的单人房间,有独立卫生间为最佳,其余家庭成员应住在不同房间,尽量避免探访,如需探访时,请疑似症状家人佩戴口罩。如条件不允许,和疑似症状家人至少保持1米距离。哺乳期母亲可继续母乳喂养婴儿。

(二)限制疑似症状家人活动,最小化疑似症状家人和家庭成员活动共享区域。确保共享区域(厨房、浴室等)通风良好(保持窗户开启)。

(三)疑似症状家人口罩因分泌物变湿、变脏,必须立即更换。摘下口罩之后,口罩密封后丢入干垃圾桶,并进行双手清洗。

(四)与疑似症状家人有任何直接接触,或离开密接接触者居住空间后,需清洁双手。准备食物、饭前便后也均应清洁双手。如果双手不是很脏,可用酒精免洗液清洁。如双手比较脏,则使用肥皂和清水清洗。(注意酒精使用安全,如意外吞食用或引发火灾)。

(五)使用肥皂和清水洗手时,最好使用一次性擦手纸。如果没有,用洁净的毛巾擦拭,毛巾变湿时需要更换。

(六)偶然咳嗽或打喷嚏时用来捂住口鼻的材料可直接丢弃,或者使用之后正确清洗(如用普通的肥皂/洗涤剂和清水清洗手帕)。

(七)家属应尽量减少与疑似症状者及其用品接触。如避免共用牙刷、香烟、餐具、饭菜、饮料、毛巾、浴巾、床单等。餐具使用后应使用洗涤剂和清水清洗。

(八)推荐使用含氯消毒剂或过氧乙酸消毒剂,清洁、消毒疑似症状者经常触碰的物品,如床头柜、床架、浴室和厕所表面等。

(十)需要清洗疑似症状者衣物时,不要甩动衣物,避免直接接触皮肤和自己的衣服。使用普通洗衣皂和清水清洗疑似症状者衣物、床单、浴巾、毛巾等,或者用洗衣机以60-90摄氏度和普通家用洗衣液清洗,然后完全干燥上述物品。

(十一)戴好一次性手套和保护性衣物(如塑料围裙)再去清洁和触碰被密切接触者的人体分泌物污染的物体表面、衣物或床品。戴手套前、脱手套后要进行双手清洁及消毒。

(十二)若疑似症状者症状加重,或密切接触家人出现疑似症状,如发热(腋下水银体温计超过37.3度)、咳嗽、咽痛、胸闷、呼吸困难、轻度纳差、乏力、精神稍差、恶心呕吐、腹泻、头痛、心慌、结膜炎、轻度四肢或腰背部肌肉酸痛等,应立即就医。

(十三)如何判断自己发热:

平静状态下超过37.3度

注意测量前30分钟避免剧烈活动、进食、喝热水、保证腋下干燥,水银体温计甩到35度以下测量

(十四)就医具体指导建议如下:

1.前往医院的路上,病人应该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

2.如果可以,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前往医院,路上打开车窗。

3.时刻佩戴口罩和随时保持手卫生。在路上和医院时,尽可能远离其他人(至少1米)。

4.若路途中污染了交通工具,建议使用含氯消毒剂或过氧乙酸消毒剂,对所有被呼吸道分泌物或体液污染的表面进行消毒。

5.如实汇报14天内旅居史、周围密切接触者的聚集性发病情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