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震旦点滴
作者:震旦49届 费彩霞 来源: 发布时间:2012-12-30

震旦49届校友 费彩霞

 

 我是1949年震旦女子文理学院中文系的毕业生。从初一进校直到大学毕业,在震旦度过了整整十年的青春年华,有很多老师和同学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可惜很多老师已经作古,有很多同窗也已年迈多病,感慨光阴如箭,人生苦短。

 记得1939年,我被震旦女大附中录取,她是沪上唯一的一所英、法文兼读的学校,而且除了中文(当时称国语),及中国地理、中国历史等学科以外,都用英文原版书。如化学用“GeneralChemistry”,大代数用“FineCollege Algbra”, 解析几何用“New AnaliticGeometry”,音乐课也用“Onehundred andOne Song” 等课本,并教五线谱。

 记得在初一和初二时,英文课和法文课每周各三节,由外籍教师教课。其它数理化则由中国籍教师教授。教初二化学的是王一山老师,高一时教三角和大代数的是邱调梅老师。印象最深刻的高三时教解析几何的郑铜荪老师,他那时已是我祖辈老人了。他能用一口流利的英语讲课,而且生动易懂。他在中学部教解斩几何,在大学部教诗和词,我敬慕他文理兼通,中外文并佳。后来我能以中文系毕业的身份,教育才中学高三的数学,应该归功于郑老师文理兼通的教益。

 在女大读中文系时,给我记忆最深的是系主任王佩铮教授和陈西禾教授。王教授教我们文字音韵和说文解字。他知识渊博,讲课时没有讲稿,即兴发挥,触类旁通。起初我们不能适应这样的教学方法,偷偷地说他讲课像开“无轨电车”,后来慢慢地适应了,觉得他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开拓我们的思路,不受课本的局限,虽不能一通百通,但也可以举一反三。陈西禾教授教我们中国文学史和唐诗宋词,虽然我后来从事数学教学,但很多诗词至今仍能背诵,这和陈教授的辛勤教授是分不开的。

 2010年上海举办世博会,我曾去应试“迎世博,说双语”的考试,得到了满分,并获得证书。这也是在母校读过多年英语的结果。

 最后,谨向母校震旦女子文理学院致谢!并向各位恩师和恩师在天之灵致敬!更祝愿震旦的校友们健康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