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海耸文峰,台阁重臣经纶溢,产秀发尼山间气;尤溪昭道体,儒林俊杰才华扬,流芳分泗水余波”。像这样一副古气十足的楹联,一般想来该是哪位古人的杰作吧。实际上,它却是无锡一位潜心研究楹联的退休老人的心血之作。更奇的是,这位有着“联痴”之称的联家,在退休之后仅用了3年时间就跨入了中国楹联学会的大门。 2006年,60岁的钱圣南从企改与发展中心信息部主任的职位上退休,在家人看来,工作这么多年的他总算可以安度晚年了。但是,令大家都想不到的是,这个不安于平静生活的老人却又开始痴迷起做“楹联”来了,而这充满着文学、古典色彩的艺术,怎么看也跟理工科出生的他八杆子挨不着边:一个以前学医的、搞经济的,怎么心血来潮搞这个? 不理解归不理解,;老钱依然很快地沉醉进了楹联世界,而且达到了痴迷的状态。老钱为了琢磨一副楹联,往往要花整整一个星期时间,达到了“走火入魔”的状态,“有一天夜里,我梦中想着想着有了主意,一下子从床上跳了起来,把旁边的老伴吓了一跳,不住地骂我‘神经病’!”老钱说,这样的事情虽然不是经常发生,但是对自己沉迷的状态,别人总是形容为“如痴如醉”,一些文友因此亲切地称之为“联痴”。 说到为何在退休之后迷上此爱好,主要源于2005年的一件往事。当时即将退休的老钱到医院看望自己的高中语文老师,弥留之际的语文老师看到这个昔日的爱徒,不禁感慨万千,要钱圣南将当年读书时的爱好重新拾起来。钱圣南是以理科闻名的原无锡市第二中学的高材生,但文史也非常优秀,这位老师在诗词、对联等古典文化方面教给了他很多东西,当时极力推荐其考北大中文系,“但是校长让我考医学,而我自己想上工科学校,所以老师的心愿被搁置了。他弥留之际的教诲,让我下定了决心重返文学之路!”而一向信奉要做就做最好的老钱,在初步踏入楹联这一行之后,就以一种“火线入党”的姿态加入了中国楹联学会。仅有三年时间就加入了中国楹联学会。而在这条道路上,很多奋斗了20多年甚至一辈子的人,可能也很难做到。目前老钱每年创作的楹联作品在1000副左右。 更让很多同行们大感意外的是,这个刚入行三年的“新人”,居然搞起了理论研究,写起楹联创作方面的学术论文来,他用2个月时间完成了《对联艺术规律》、《楹联文化的世界走势》、《学会应广集社会贤达》、《楹联文化力和现代企业》等4篇论文,对楹联创作的发展趋势大胆地指点江山。“我觉得楹联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该有其发展的空间和价值所在,如同文化创意产业一样,文化的价值不可忽视。” 老钱还说,现在无锡在建的历史人文景区很多,要是有很多质量上乘、历史文化内涵丰富的楹联来点缀,就更好了,“比如可以搞搞楹联征集创作等活动,向无锡内外的专家们广发英雄帖,将好的作品挑出来刻石置于景区并传之后世,也可以变成无锡历史文化名城建设的一大亮点。”在他看来,具有丰厚文化底蕴的无锡,在重视文化建设的当今时代,人们依然可以创作出好的楹联作品流芳千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