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母校 师恩难忘
作者:65届儿科系 戴英达 来源: 发布时间:2014-12-28

 转眼一瞬间,我们离开母校已50年了,回顾这一段不短岁月袁不禁感慨万千,千言万语并成一句话——感恩母校袁师恩难忘遥是母校及各位老师给我们打下了扎实的基础袁教诲我们要做一个全心全意对人民负责的医生遥不前,65届儿科系校友在母校欢聚,庆祝毕,50周年,我因工作在身,无法前往,甚是遗憾,只能以书面形式向母校老师及相伴多年的同学作一汇报。

 50年前,我被分配到西安医科大学第一附院儿科工作,不久即被下放至陕北延安下乡医疗队赴农村循环医疗.“文革”开始后,即被派往陕西安康地区石泉县工作,顺着阳安铁路沿线,为筑路工人巡回医疗,在这段当最基层卫生员的工作期间,我深深体会到城乡医疗资源的不平衡,广大农村基层严重缺医少药,老百姓更缺乏医疗保健知识,他们经常受到各种疾病的侵扰,由此严重影响了健康。我除了同情之外,另无选择,只有努力勉励自己,要尽量做好他们的医疗保健工作,保障他们的健康,尽量减少他们的伤亡,在这段基层工作期间,我抢救过中风、克山病等病人,还作过断指修补、宫颈撕裂缝合,深夜里顶着风雨为产妇接生。吃住在山区是辛苦、艰苦,条件差,真可谓苦不堪言,但我还是挺过来了,是母校给了我知识和力量,我决不能给母校抹黑,也更是那些淳朴的农民和平民百姓忠厚、善良的品质感染了我,激励我一定要全心全意为他们服务。我深感,磨难能激励人、锻炼人,更会鞭策人。 

 1976年我被调回陕西省石泉县,并有机会回上海瑞金医院儿科进修,得到了该院儿科、血液科多位专家的指点和带教,使我的业务水平和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回陕西后,我结合临床实践,在先天性肾上腺素增生症,早期白血病等疾病诊断、治疗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还在安康地区报导了第一例川崎病(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症)病例,成了石泉县医院儿内科小有名气的专家。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组织上又把我调到陕西省妇婴保健院,不久被派往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进修NICU一年,还去哥大进修了统计学.回国后,我在省妇保院建立了省内第一家NICU的重症监护病房,接受兄弟院校同仁的参观、进修,并先后举办了二期全国新生儿学习班,我还在医院领导的支持下,在省内举办学习班十余期,学术讲座几百次,省、市会诊700余次,举办新生儿复苏培训班近百次,直到目前还在举办新生儿窒息理论和气管插管培训班及西北五省新生儿复苏培训等工作,在推广母乳喂养及婴儿抚触工作等方面都有我的足迹尧汗水和奉献。

在50年的医疗业务中,我,33年从事新生儿医疗工作,我勤勤恳恳、兢兢业业,认真负责,从未发生任何医疗差错和事故,被我抢救过来的病儿无数,家属送来的感谢信、锦旗、匾、字帖、鲜花难以计数,我的艰辛付出也得到了同事、病儿、家属和社会的一致好评,在陕西省医务圈内被称为“德高望重,不断学习求进的好主任”。我先后被省卫生厅评选为新生专业的先进个人,省妇幼首席专家。相继担任了三届中华医学会国产医学常务委员,全国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专家共十二年。此外,还担任全国新生儿学组成员,陕西省医学会国产学会秘书长、副主任委员,国家级爱婴医院评价员,陕西省新生儿学组顾问及西北五省唯一合格的婴儿抚能培训师等学术职务。鉴于我对新生儿工作的微薄贡献,本人还获得了“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殊荣,并予2015年3月19日获终生成就奖——中国新生儿科医师特别奖。

回顾50年所取得的成绩,诚然有我本人的努力、辛劳和汗水,但饮水思源,更离不开国家,母校对我的培育,老师的指导和教诲。我深深地感恩母校,由衷感谢母校诸多恩师和一切帮助过我的人。逝去的五十年,我把青春献给了大西北,今天和明天我还要继续为大西北奉献我的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