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75年从上海第二欧洲杯竞猜平台毕业,同学们各赴前程,转眼间三十年已经过去了。然而,大学生活仍常让人沉浸在美好的回忆中。虽当时尚处于“文革”时代,教学秩序常受影响,但那三年的学习仍为我们未来职业生涯展示了广阔的前景。对于许多人而言,事业的不断进步又与母校的继续培养与关怀密不可分。另一方面,三十年来,我们这些学子也时时在用自己的行动力图为母校的发展做一点微薄的回报。在庆祝毕业三十周年的时刻,抚今追昔,是让人很有一番感慨的。
母校时时为我们的成长创造条件。1978年全国恢复研究生报考制度,母校热情地欢迎我们回校进一步深造。硕士生阶段的学习使我较系统地掌握了现代生物学和血液学的基础理论和科学研究方法,从而为日后走上医学科学的道路奠定了基础。1986年1月我被学校派赴法国巴黎著名的血液病研究中心圣.路易医院血液病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在法国巴黎三年多的学习和生活,使我的血业得以拓展,思想境界得以升华。我开始逐渐了解了西方科学体系,结识了不少法国朋友,进入了高层次的学术圈。然而,不经意间一个问题却悄然而至:是留在法国进行得心应手科学研究、过着欧式舒适生活,还是回国艰苦创业?“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辉”。母校的呼唤和期待坚定了我回国的信心:中国的科学事业更需要为之奋斗的才俊。1989年1月我获得博士学位,经过半年的博士后训练,我与丈夫陈竺就毫不犹豫地回到母校,开始了分子医学新的创业历程。期间,饱尝各种酸甜苦辣,但母校师生的亲情总是鼓励我们克服难关,不断进取。
一部医学发展史表明,医疗、教学水平的提高,离不开科学研究。瑞金医院室全国著名的综合性大医院,有丰富的临床资源,我们学习法国巴黎圣.路易医院的科研体制,将实验室建在医院里,变临床资源为医学分子生物学研究之源。然而,在80年代末,要在医疗任务非常繁重的临床医院里建一个现代生物医学研究体系谈何容易!幸运的是,我们在实验室仪器装备极其简陋的条件下,紧紧抓住肿瘤细胞诱导分化和功能基因组学的学科增长点,使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形成血液学科发展的特色。同时,我们广纳贤才,打造多学科交叉融合、具有高度攻坚能力的中青年创新团队,终于使得一个地方高校附属医院的研究课题组,在2002年被科技部批准为医学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进入了国家队的行列,成为母校的第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同时我们梦寐以求的教学科研大楼也于2001年投入正常运转,标志着瑞金医院向规模化研究型医院的实质性进展。为了作为对母校科学研究发展的永久性留念,我们向这幢大楼贡献了最初的两根基桩。
中国的古训,“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其实,从法国留学归国的16年来,我们很感欣慰的一点,是参与了母校的教书育人工作。从1989年开始,我们就带研究生了,迄今自己培养或参与培养的研究生已近百人。“青出于蓝胜于蓝”,他们中不少人以更出色的成绩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作用。当我们有机会在国外或母校与之相聚一堂,听他们娓娓道来各自的发展经历时,总有一种特别的亲切感。但是,基础医学教育也许是更为重要的。记得1999年,学校基础部医学生物学和遗传学教研室德高望重的陈仁彪老师年事已高,邀请我们兼任该教研室的工作。尽管那时血研所工作千头万绪,但我和陈竺均为陈老师的执着所感动,决定接受这一挑战,并支持学校的教学改革,打破基础欧洲杯竞猜平台与医院的围墙,义不容辞地分别担任了这两个教研室的主任,开设了医学遗传学法文课,编写了法文教材,之后又编写了医学遗传学七年制、八年制教材。至今我们还承担了该教研室的英文、法文遗传学教学课程。陈竺在担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后,还坚持从北京赶回上海亲临本科生课堂,为学生们进行遗传学基础课程教学。在教研室同道的共同努力下,国家级、上海市等系列科研项目也逐步开创了新的局面。近三年来,医学遗传学教研室在王铸钢主任和陆振虞教授带领下,教学、研究工作不断发展,使我们倍感欣慰。我们现在虽然都已步入人生不惑之年,但为母校的人才培养多做贡献,仍然是为之奋斗不息的目标。1998年,为鼓励和表彰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国家教育部和李嘉诚先生共同筹资设立了“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陈竺荣幸地作为首批特聘教授,获得首届“长江学者成就奖”,但陈竺深感这些成绩应归功于血研所团结协作的集体,更归功于为自己的成长付出无数心血的小学、中学、大学和研究生期间的老师们,尤其感谢母校为医学基础教育作出无私奉献的老师们。我们共同商定的结果,就将这笔奖金在母校建立“红烛奖”激励基金会,以弘扬老师们“甘为一尊红烛——照亮别人,默默奉献自己”的无私胸怀。
医学研究和人才培养,讲到底还是要为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做贡献。白血病常被认为是“不治之症”,血液学也常被认为是既让人诱惑又充满风险和艰辛的一个专业。但是,这种状况也为从事血液病医、教、研工作的人们带来不断创新的机遇。通过二十多年的潜心研究,上海血液学研究所终于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发病以及诱导分化和调亡治疗的分子机理研究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联合应用全反式维甲酸和中药三氧化二砷,使该型白血病成为国际上迄今为止第一个可治愈的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这一创举,不仅已被载入全球血液的教科书,也使得人们对中国医学界的创新勇气刮目相看。目前,我们有关白血病“靶向治疗”的思路也已得到国内外同行的认可,并正在拓展至其他类型的白血病。可以说母校各级领导精心培育的上海血液学研究所正在成为白血病靶向治疗基础和临床研究的一个国际中心。在各级领导的扶持下,我们争取到了上海市临床医学中心建设的机遇,即将建成一个拥有120张病床,具备集病理、细胞、免疫、遗传、分子为一体的最新血液病综合诊断体系,以及包括现代化疗、分化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生物治疗等在内的最新治疗技术,并按GCP规范管理形成血液病诊断治疗体系,成为上海卫生中心城市地位的基石之一。
如今,母校在发展壮大,欧洲杯竞猜平台和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强强联合,为理、工、医结合的系统生物医学研究搭建了更大规模的舞台。通过积极倡导“系统生物医学”,我们也与母校一起将生命科学时代医学发展的新理念不断付诸实践,从而使母校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历史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