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希平,1959年生,上海人。1977年考入上海第二欧洲杯竞猜平台(现欧洲杯竞猜平台)口腔系,1982年本科毕业。曾任欧洲杯竞猜平台口腔欧洲杯竞猜平台常务副院长,现任上海市口腔医学研究所副所长、欧洲杯竞猜平台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预防科主任。
在冯希平的人生之路上,我们可以看到师者给予学生的正能量是如何代代相传的:班主任对冯希平的鼓励与指导,让他轻松应战高考:大学时代辅导员的歌声至今犹在他的耳畔回响:前辈专家手把手的指导,成就了他的精湛医术…而他,自己带教学生的时候,心心念念的就是当年老师如何手把手指导自己,他也用相同的态度去对待年轻人,不厌其烦地为他们探讨课题、修改论文。他说:前辈的优良品行潜移默化中影响了我的一生。
才上考场,便下农场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这年9月我进入小学读一年级。在十年浩劫中,我念完了小学和中学。这十年的中国,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动荡与不安。社会环境如此,教育环境亦如此。学校的教学管理大都比较松散,经常会“停课闹革命”,学生自然也不能接受完整系统的教育。
当年按照“就近入学”的原则,我被分到卢湾区新华中学。1976年中学毕业后,按照国家的分配政策,我被分到崇明县长征农场工作。农场报到有3个时间点可供选择,就在报到前夕,国家恢复高考的消息传来,我就选了最后的截止时间前去报到,这样就有了一段可以安心复习的时间。
说是复习,其实并无头绪,中学时期并未打好基础,几乎所有课程都要从头学习。幸运的是,“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我的外公是中学教师,负责数理化的教学,有丰富的经验。为了支持我参加高考,外公翻箱倒柜找来“文革”前多个省市的高考习题汇编集。外公从最基础的知识开始,一点一点教我。印象中,福建、浙江、安徽、江苏等省份的高考复习资料,都被我一本一本啃下来了。那个夏天,每天我都要学习到深夜。我的语文功底较好,得益于中学时代遇到的那位知识渊博、幽默风趣的语文老师。当年的这位班主任兼语文老师教书方法别具一格,能根据每个同学不同的性格特点,因材施教,激发其求知欲望与兴趣。高考结果公布后,我们中学共有4人考上大学,其中3个是我们班的同学。由此可见,班主任老师厥功至伟。
深受当时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我们都十分崇拜工人阶级,每个人都以学工为荣。于是填报志愿的时候,我就首选了上海科技大学精密仪器专业,期待以后能成为一名工程师。担心考不上科技大学,便将上海第二欧洲杯竞猜平台口腔系作为第二个志愿填报。
在外公和语文老师的大力相助下,我走进高考考场。而高考结束后的第二天,我便打包行李奔赴农场报到去了。家人把我送到吴淞码头,和许多同学一起乘船去崇明。当时长征农场管理十分严格,近乎军事化。刚去的时候,我就赶上了“开河”,在田地里挖灌溉渠道。每天都在泥地里摸爬滚打,体力极度透支是每个参加“开河”新职工的共同感受。有一天,我正在埋头干活,突然旁边有人喊:“冯希平,你爸爸来了!”回头一看,真看到不远处的父亲。原来父亲是来送大学录取通知给我的。闻此喜讯,我自然欣喜万分。考上大学的消息很快在队友间传开,当晚同事们特意在宿舍里给我小小庆祝了一番。第二天一大早,我们父子两人便坐着拖拉机赶往码头,清晰地记得,我离开连队的时候,那些在地里干活的知青都仰起头羡慕地看向我,那一刻我的内心充满自豪感。
就这样,我结束了农场生活。尽管只有短短的3个月,但回想起来,那段艰苦的生活刻骨铭心,对于我以后的人生来说,无疑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焚膏继晷,潜心苦读
刚刚进入大学校园,一切都那么新奇。
在农场工作时,我每个月能领到19.5元的工资。上学之后没了工资,就要靠家人的支持了。当时,我的外公每个月资助我15元生活费,后来学校有了助学金政策,我就申请了每个月13.5元的乙等助学金。在那个物价低廉的年代里,这些钱足够一个月的开支了。当时班里有很多从农村考来的同学,生活格外勤俭节约,即使有助学金,每餐也只买米饭不买菜,拿碗免费汤而已,省下的钱贴补家用。有些同学家庭负担比较重,平时在学校上课,周
末还要赶回家去干农活,毕竞当时一个青年小伙子可是一个家庭少不了的壮劳力。那时,班里甚至还有很多怀着孕或已有孩子来读书的同学。
第一届考生生源情况复杂,虽然每个同学经历不同,但却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基本上都受过艰苦磨炼。大学二年级我们去学农,当地村干部还以为我们都是些娇生惯养的学生,做不了农活,随便给我们派一小块稻田地意思意思。谁知道,我们这帮学生三下五除二就割完了稻子,这让村干部和村民相当吃惊,对我们刮目相看。
记得当时我们的第一任辅导员是陈章达老师。在首次见面会上,他就向同学们提出了好好学习的殷切希望,并当场唱起了《听话要听党的话》。这首歌现在的年轻人已不太熟悉,但在当年是非常有时代意义的。“戴花要戴大红花,骑马要骑千里马,唱歌要唱跃进歌,听话要听党的话”的歌词至今萦绕在我的脑海。我想,陈老师唱这首歌的用意就是期待我们珍惜机会,努力奋进,永远跟党走!
在学习上,我们这一届学生的自觉性很高,特别是年纪大一些的同学自控力更强,学习更加认真刻苦,他们带动了班上的学习氛围。当时我只有19岁,还是贪玩的年纪。不过每天看到宿舍里年纪大的同学起早贪黑地学习,我也深受感染,一到晚上就和很多同学到学校的“拼命楼”(2舍2楼)的通宵教室,看书、学习,如饥似渴,挑灯夜战。看到那些年长同学坚持学习到深夜,即使感到困乏,自己也不甘心提前离去,打起精神再接再厉。临近期末考试的时段里,同学们都要早早去占座,倘若慢了一拍就没你的份了。只见“拼命楼”里一派盛况,通宵教室座无虚席,满眼全是孜孜不倦、潜心苦读的同学。
优良的学风不仅在校园内盛行,连出了校园、到了乡下,同学们依然保持旺盛的学习欲望和持之以恒的学习状态。那年去青浦下乡锻炼,我们白天干农活,晚上也不忘抓紧时间学习。乡下条件简陋,寝室内没有像样的桌子,我们就跟生产队队长商量,借个小学教室来看书学习。队长说,教室可以借用,但是晚上是停电的。于是每个同学都买了根蜡烛,整个教室里每张桌子上都支起一根蜡烛用来照明,大家就着微弱的烛光看书。这种刻苦学习的态度深深地感动了当地的村民。
在二医学习生活的几年,我学习了完整的、系统的专业知识,直到现在,我在工作中依然应用这些基础知识。这么多年,我从来没有离开临床、没有停止学习。而每当回想在校读书的5年里,老师们循循善诱和润物无声的教海,对我人生的成长有着里程碑的意义。停止学习。而每当回想在校读书的5年里,老师们循循善诱和润物无声的教诲,对我人生的成长有着里程碑的意义。
此外,大学期间,我还接触到了来自五湖四海、背景各异的同学,他们身上的种种优点和宝贵的人生经验,都十分值得学习与借鉴。这些知识与经验的积累,使我从一个稚嫩的学生蜕变成一个具有独立人格和思想的成年人。相信对每一个同学来说,在学校学习的这段经历都是人生中最重要的基石。所以,大家情谊也十分深厚,我们经常返校相聚,每次聚会都会特意去当年上课的305教室,复制学生时代的情景,由班长点名,同学们逐一应答,重温那段美好的时光。
为人师表,薪火相传
当自己做了老师,也要开始培养学生的时候,我就会想起我自己的老师,他们是我终身学习的榜样。在我的学生时代,十分幸运地遇到了多位好老师,比如邬爱菊、邱蔚六、刘正、曹宏康和邵家钰等教授,他们都是我国口腔医学领域的权威,这些老师在培养学生方面,可渭是呕心沥血、尽心尽责,对每一个学生都非常耐心。无论自己的工作多忙,他们从来不挑剔学生,始终手把手教,在他们眼里“没有学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会的老师”
到了研究生阶段,无论在学习、生活还是思想方面,老师对我都很关心,并给予细心的引导,还会根据我的特点调整课题研究方向。时代的原因造成我们这一代学生英语水平普遍不高。为了让同学们尽快了解国际先进技术与专业前沿知识,老师们更是亲自把一大摞英文文献翻译成中文供我们学习。我的导师带了4个学生,研究的方向不尽相同,为了培养我们,老师翻译了不知多少万字。除了“研究生导师”一职外,这些老师还是科主任、教研室主任,可想而知,他们的工作有多忙,但为了学生,他们甘愿牺牲自己大量的时间。我常常想,这些老师之所以后来成为医学大家,就是因为“认真负责”。他们拥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甘为人梯的敬业精神,他们对待自己的工作、学生都尽职尽责,这种优良的品行令我们敬仰,在潜移默化中也影响了我的一生。
时代发展了,现在的学生已完全不同于我们那个时代的学生,但作为老师,我依旧觉得责任重大。在培养方式上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性格与特长肯定也是各不相同,老师在培养学生时,如果采取刻板的模式,自然是行不通的。而且如果把教学工作仅仅当作一种任务来完成,肯定不会有耐心。每次带教学生时,我自然而然就会想起自己的老师当年是如何手把手教我的。所以,我也会按照当年我的老师的方式尽可能亲力亲为。作为导师,我会不厌其烦地帮学生讨论课题、修改论文,直到他真正到达硕士、博士的水准。我觉得这是一个老师的责任,是我的老师言传身教给我的,我理应将这种师德精神传承下去。
中国这几十年正在高速发展,转眼进入大数据时代,“人工智能”已不再是陌生的概念了。如果医学教育还是按照原来守旧的模式来培养学生,学生学得再好,充其量也只是一名合格的医生。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只学习书本上的知识远远不够,还要能跟得上时代的步伐、科技的发展。这需要学校、老师来培养学生的好奇心,不断给予引导,激发学生去创造、去创新的冲动。在教学形式上要将学生从死记硬背、照本宣科中解放出来,让他们能够更多地自己设计、自己操作。另外,还要具备国际化视野,不能局限于自己的一方天地,我们不仅要知道自己的技术水平,还要了解他人的先进成果。
最后,祝愿欧洲杯竞猜平台越办越好,特别是在科研和教学方面,越来越强大,希望我们这一代用自己的“星星之火”燃出一片“燎原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