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欧洲杯竞猜平台医管处 2005-05-20 |
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召开医院管理年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分析我国医疗服务系统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认真总结医院管理方面取得的经验和教训,进一步明确医疗服务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和思路,动员广大医疗服务工作人员共同努力,开创医院管理工作的新局面。 各级卫生部门和医疗机构对这次会议非常重视,除了在北京设主会场外,还在各省设立了分会场,全国共有5500多人参加或收听收看了这次会议,充分体现了大家对医疗服务和医院管理工作的重视。召开如此大规模的会议,在我国卫生工作史上还是第一次。刚才马晓伟同志就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加强医院管理工作做了报告,讲得很全面、很系统、很深刻,讲得很透、很实,我都赞成。今天我想利用这个机会,跟大家见见面,通过现代化的通讯手段,与在各地参加会议的厅局长和医院院长面对面地进行交流,沟通一下思想,使大家在一些大的原则问题上能够取得共识,统一认识,团结一致,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工作。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认清医疗服务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医疗服务工作是带有一定社会福利性质的公益性事业,直接担负着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光荣使命。这项工作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理所当然地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受到了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度关切。我们经常讲,医疗服务行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窗口,是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联系的桥梁。人民群众往往通过医疗服务看经济发展成果,看党风政风建设,看政府的宏观管理水平,看社会是否公平和谐。医疗服务行业联系着千家万户、四面八方。从事这项工作的同志们不能把医院作为一个孤立的单位来看待,医务工作者也不能把自己作为一个孤立的岗位来看待,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关系着人民群众的健康甚至生命,也关系到群众的经济负担。我们服务得好,人民群众不仅会对医生和医院给予高度的赞扬和评价,也会对整个医疗卫生行业、对党和政府给予衷心的拥戴。反之,如果我们的服务质量不高,损害了群众利益,群众就会不满意,不仅会对医疗行业有意见,对党和政府也会有意见。因此,一个医院绝不同于一个商场,病人进了医院,就把自己交给了医生,充分地相信医生。我们的医院和医生,也要充分地去替病人着想,诚心实意地为他们服务,尽心竭力地解除患者心理上、生理上、经济上的负担,这是我们的责任。从事医疗服务的同志们,都要有大局意识和全局观念,站在维护群众利益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认清医疗服务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认清医疗服务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这样,才能减少我们工作的盲目性,增强工作的自觉性。 二十多年来,我国医疗服务行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服务规模不断扩大,服务条件不断改善,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促进了人民的身体健康。我国人均期望寿命不断提高,孕产妇死亡率、婴幼儿死亡率逐年降低。这是几百万医疗卫生工作者共同努力的结果。医疗服务系统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模范人物,成为时代的楷模和先锋。在广大医疗服务人员中,蕴藏着极大的工作热情和强烈的服务意识。关键看领导者和管理者如何通过适当的方式,把大家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和调动起来。全国人民不会忘记2003年抗击非典斗争中,广大医务人员奋不顾身,舍生忘死,甘于奉献的精神,得到了全社会的高度赞扬,群众称我们是“白衣天使”,新时代最可爱的人。广大医务人员这种高尚的道德和品格,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突然涌现出来的,而是蕴藏在广大医务人员思想深处的无欲无求、救死扶伤、舍己救人的职业道德和高尚品格的集中体现;是保护人民健康的强烈责任意识,把医务人员的无私奉献精神充分地挖掘出来,这就是我国几千年来医务人员那种悬壶济世、救死扶伤、大悲恻隐、无欲无求的精神。现在人民群众为什么对我们有意见呢?关键要看我们是否依然保持抗击非典时期的那种精神,是不是依然全心全意地为群众服务。因此,我们在分析工作时,一定要坚持辩证法,坚持一分为二。肯定成绩时,不能忽视查找不足;指出存在的问题,也不是否定我们的成绩。分析医疗服务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也必须与分析国家整体形势联系在一起。最近一段时间,中央领导同志在多种场合分析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指出,去年我国的人均GDP已经超过了1200美元,进入了一个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的特点是机遇和挑战并存,希望和困难同在。在国际上,进入这个阶段的国家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如果我们应对得当,得到全国人民的支持和拥护,并身体力行地去落实,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就会保持健康快速地发展。如果应对得不得当,也会造成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停滞,这是一个全局性的问题,各行各业、各个部门都应该深入思考这个问题。 根据中央领导同志对国家面临的新矛盾、新问题和新趋势、新特点的分析,卫生部党组在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工作中,认真分析了医疗服务行业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分析了卫生事业改革发展中出现的新趋势和新特点。主要有六个方面:第一,医疗服务资源总体不足与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并存。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实现医疗服务行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任务。第二,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不同人群之间的医疗服务水平差距逐渐拉大,矛盾突出。缩小医疗服务差距,使广大群众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健,任务非常艰巨。第三,随着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的不断提高,不同人群的医疗服务需求趋于多样化,群众自我保护意识增强,医疗保健知识丰富,对医疗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看得比较清楚,对我们的评价也毁誉不一。第四,医疗服务体制改革进入了关键阶段,涉及到很多深层次问题,包括多方面利益关系的调整。统一认识、推进改革难度加大。第五,在医疗服务领域,各种思想、观念相互激荡。甘于奉献、救死扶伤的美德仍然是主流,也出现了公益性质淡化,以医疗服务为手段,追求团体或者个人利益的倾向。第六,医疗服务领域中存在着诸多不正之风和消极腐败现象,引起了群众的不满。最近几年,社会上对医疗服务的批评有所增加,群众上访的人数有所上升。卫生部接待的上访者,大都是反映医患矛盾、医疗事故,或者经济利益问题。有的同志讲,新闻媒体反映的情况不够全面,看我们的问题多,有些不够准确。我认为,媒体反映的情况即使在某些细节上存在一些出入,但带有倾向性的问题是存在的,不是媒体揭露就有、不揭露就没有。对存在的问题,广大群众是感同身受的。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我们存在的问题,坚持眼睛向内,认真查找自身存在的不足,认真解决这些问题。这既需要良好的外部环境,需要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更需要医院加强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深化改革,调动广大医务人员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当前医疗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医疗服务行业的发展思路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医疗资源过于向城市集中,广大农村地区缺医少药的状况没有发生根本变化。城市的医疗资源又过于向大医院集中,基层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条件很差,不能为群众提供安全、可靠、有效的医疗服务,群众有病就纷纷涌向大医院,造成大医院人满为患,大马拉小车。三级医院的主要任务是救治危重病人和疑难病人,现在却收治了大量的常见病、多发病患者,这是医疗资源利用的浪费,也是群众看病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医疗体系建设应该是宝塔型结构,大量一般性的医疗服务应该在基层,基层医疗力量应该很雄厚,很牢固,在此基础上,再发展高精尖的医疗技术服务,这才符合发展规律。就是先普及后提高,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通过提高再进一步推动普及。而我们的资源过于集中在大医院,条件、设备、规模、水平与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的大医院相差无几,而基层的医疗机构条件很差,群众患小病也要到大医院去排队,这不造成看病难吗?我们的一些高级医生和高精尖设备,为一般疾病服务,这不也是浪费吗?江泽民同志讲过:“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如果我们不打好扎实的基础,把农村和社区的卫生服务发展起来,而把主要医疗资源用于扩大和发展高精尖的医疗技术,单纯强调医院做大做强,就很难适应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需求。大医院规模大、消耗多、设备先进,医疗服务费用必然很高,这些服务条件主要应该去治疗疑难病症,用来为普通疾病服务就会造成资源浪费,也必然加重群众的负担。这是个发展思路问题。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医疗服务应该实现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大中小医疗机构的协调发展,才能为不同人群提供不同的医疗服务,才能适应经济发展水平和群众承受能力。我建议大家对这个问题进行一些反思,按照中国的国情和经济发展水平,我们应该构建什么样的医疗服务体系,医疗服务是以基本医疗为主,还是以高技术服务为主。研究医疗卫生发展思路,不能只从医院本身来考虑,必须立足全局,心系社会,从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出发。马晓伟同志在讲话中谈了改革开放以来三个没有变,即:中国国情没有变,医疗服务宗旨没有变,医学发展的规律没有变,讲得很对。我们不能脱离国情,不能背离医疗服务宗旨和医学发展规律,不能按照市场化、产业化、商业化的模式去盲目追求大而全,这不符合科学发展观。 (二)一些医疗机构公益性质淡化,出现了追求经济利益的倾向。政府所属的医疗机构都应该属于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享受国家的免税优惠,还有一些政府补贴,功能是为群众提供价格低廉、安全可靠的医疗服务。目前,政府的补贴不足,需要靠群众支付医疗费用维持医院日常运转,但我们的医院也不应该忘记公益性和非营利性质。向群众收费,也要考虑国情、考虑经济发展水平、考虑群众的承受能力,尽量减轻群众负担。作为一个医院的院长,不考虑群众承受能力是不对的。医生的付出多、风险大、经济收入应该比较高,但我们不能盲目追求高收入,不能与群众的收入水平相差太大,更不能为了追求收入而损害群众利益。如果群众负担过重,导致大量的群众不能享受应该得到的医疗服务,不仅影响群众健康,也会影响医院的收入。去年第三次全国医疗服务调查结果显示,全国有45%以上的患者应该就诊而未去就诊,有近30%的患者应该住院而未去住院。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医疗费用过高,导致群众望而却步。如果这45%和30%的患者都能够成为我们的服务对象,医院的收入会减少吗?希望大家换一个角度来考虑。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资料分析,全国卫生部门管理的医院,2000年平均每所医院诊疗114,973人次,2003年减少到109,577人次,下降了4.7%,而医院的总收入却由1901万元增加到3231万元,增长了70%。就诊人数减少,医院总收入大幅度增加,有客观的、政策的、合理的因素,也有医院管理、服务方向和服务理念存在问题,医疗机构追求物质利益的倾向导致了群众医疗费用负担加重。 (三)医疗费用增长过快,成因复杂,医院经济补偿机制是一个重要诱因。目前的医疗费用超过了群众的承受能力,这已是各方面的共识。对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如何解决,各方面认识却很不一致。一些医院说,这是政府定价问题,生产环节、流通环节秩序混乱、层层加价和回扣问题,还有政府投入比例下降问题等等。这些问题都是事实,需要通过整顿流通秩序、规范政府定价、加大政府投入来减轻群众负担。但只有我们认真解决医院管理存在的问题,充分考虑群众的疾苦,为患者着想,千方百计地减轻群众负担,这些措施才能收到满意的效果。这是一个宗旨问题,观念问题。现在有的医院做一个心脏支架,群众负担的费用比美国还要高,这合理吗?造成群众医疗费用过高绝不都是医院的问题,但却是通过医疗服务最终实现的,群众的意见也集中反映在医院身上。有些医院感到委屈,认为是代人受过。这就需要医院真正为群众着想,站在群众的立场上,认真分析原因,查找医院的问题在哪里,企业的问题在哪里,社会的问题在哪里,政府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并积极提出政策建议,共同解决这个问题,而不能听之任之,坐视不管。现在,医院与企业有一个共同利益机制,就是药品加成政策,购进的药品和器材价格越高,医院的加成收入就越多,这是群众医疗费用负担加重的重要诱因。如果我们为了追求医院收入,忽视群众利益,这个政策是很有效的,如果为了减轻群众不合理的负担,使更多的群众能够享受到相对公平的医疗服务,这个机制的弊端就很明显。目前,社会上不少专家、学者呼吁改革“以药养医”的机制,切断药品销售与医院的经济联系,因为大家看到了这个机制存在的弊端,即诱发了药品和医疗器材价格的上涨。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最近卫生部提出了“四降一升”改革试点的思路。从原则上讲大家都赞成,但也担心影响医院收入。我认为,现行的医院经济补偿机制应该改革,由于“四降一升”改革减少的收入,医院可以通过调整医疗服务收费和增加政府投入得到补偿。这不仅是收入结构调整,而是切断药品与医院的经济联系,使医院与政府形成合力,共同控制药品生产环节和流通环节的不合理收入,控制医院盲目开大药方,卖贵重药,从而减轻群众负担,也可有效刹住医务人员中存在的不正之风。在这个问题上,卫生部门和医院都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尽管解决这个问题涉及很多部门的工作,但卫生部门应该甘为领头羊。在维护群众利益问题上,卫生部门责无旁贷,要主动与有关部门沟通、协商,共同探索减轻群众负担的有效机制和办法,这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因为医疗服务是一个窗口,不管哪个环节出的问题,最终都要通过医疗服务体现到群众身上。如果我们管理得好,就会有效堵住损害群众利益的渠道。如果我们只考虑医院自身利益,就会为各种不良行为大开方便之门。我们应该明确自身肩负的责任和任务,为了群众的利益,勇于站在第一线,义无反顾,大声疾呼,与有关部门团结一致,共同努力,解决这个问题。 (四)医患矛盾突出。在一些地方经常出现冲击医院、扰乱医疗秩序,甚至打人伤人的事件。对此,我们应该理直气壮地用法律维护医院的正当权益,配合有关部门严肃查处,依靠法律维护医院和医务人员的合法利益不受侵害,为医务人员提供一个宽松、祥和、良好的医疗气氛和工作环境。同时,我们也要深刻反思造成医患矛盾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紧张的情况?有的同志埋怨媒体揭露得太多了,我不大赞同这个说法。病人到医院就医,是充分地相信医生,如果医生尽心竭力地为他们服务,减轻痛苦,使群众享受到良好的服务,绝大多数病人对我们是抱有感激之情的。个别无理取闹的也有,但绝对不是主流。我们要善于分析自身的问题,服务环境怎么样,服务理念怎么样,服务态度如何,服务效果是不是令人满意。不要只抱怨病人,抱怨外部的环境,要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角度,认识和解决自身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缓解医患矛盾,才能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 (五)医疗服务监管薄弱,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不能得到及时纠正。卫生行政部门虽然有一支专门从事卫生监督的力量,但这支力量的素质还不适应医院监管职能。医疗服务监管基本上靠医院自己。在这种情况下,医院管理水平很高,自律能力很强,服务理念、服务宗旨端正,就能够保证服务质量,自觉维护群众的利益。反之,就可能造成一系列的混乱。 今年,国家审计署审计了10家三甲医院,发现了很多的问题,包括医院管理松驰、制度不完善、财务管理混乱、小金库比较普遍、缺乏监督等等。为什么医院院长下不了决心治理这些问题?财务管理混乱,帐实不符,做假帐,有些犯罪分子利用财务管理混乱大肆贪污受贿。去年卫生部发了“八不准”,不准再实行科室收入承包,不准再实行科室的收入和医生个人收入挂钩的办法,但并没有全面落实,有些医院依然故我。我们应该调动医务人员忠诚为患者服务的积极性,而不能调动科室增加收入的积极性,因为科室的收入都是来自于人民群众,有的还是来自于低收入群众。科室的收入越多,群众的负担越重。在群众身患疾病,承受心理和生理负担的情况下,我们再增加群众不合理的经济负担,这不是雪上加霜吗?于心何忍呢? 在医疗安全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或是制度不完善,或是执行不严格,造成了一些医患纠纷。对此,我们必须认真对待。这个问题不解决,不仅会影响医疗服务行业的健康发展,也会影响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影响社会的和谐,还可能影响社会的稳定。医疗服务系统的同志们一定要增强大局观念,正确处理好医务人员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关系,从维护群众利益出发,解决好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这也是中央要求在全党开展保持党的先进性教育活动的一个重要目的。 二、关于加强医院管理的几点要求 第一、端正办院宗旨。医院院长必须明确我们办院的目的是什么?广大医务人员必须明确肩负的工作使命是什么?大家都要清醒认识到,政府所属医院是为病人办的,办院的目的是为患者解除病痛。政府办医院是为医生施展才华提供了一个场所,医生的基本职能是为患者服务,而不是为自己谋利益。这就是我们强调“以病人为中心”的深刻内涵。我们的一切医疗服务都要考虑病人的需要,而不能只考虑医生的需要。这个问题处理不好,办院方向就有了问题。我们既是治病救人的使者,同时也是一个服务员,患者是我们服务的对象。医务人员应该用实际行动告诉群众,治病救人是我们的天职和使命。希波克拉底说:“我的一切都是为了病人谋利益”,难道我们还不如2000年以前古人的思想境界高吗?唐朝的孙思邈说,大医精诚就是要安神定志,无欲无求,不避风险、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这是传承几千年的优良传统,我们绝不能丢弃。院长也好,医生也好,都必须牢固树立忠实为群众、为病人服务的宗旨和理念。 第二、明确发展思路。卫生行政部门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实现医疗服务行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实现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大中小医疗机构之间的协调发展。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群众收入水平来看,现阶段发展的重点应该是加大对农村和社区的基层医疗机构的扶持力度,扭转只注重大医院发展的倾向。大医院代表了医疗服务的最高水平,但从经济承受能力来看,广大群众都享受最高水平的医疗服务是难以实现的。我们必须把基础打牢,把农村、社区和基层医疗服务机构建设好,使广大群众都能享受到基本医疗服务,缓解大医院的门诊压力,用更多的精力从事危重、疑难病人的救治。大医院的发展也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不是规模越大,设备越先进,收费越高越好,也要走内涵发展的路子,加强医院管理,健全规章制度,加强学科建设,注重人才培养,抓好医德医风,提高服务水平。对此,各级卫生部门和医院院长都应深入思考。 第三、明确院长职责。院长的职责是什么?首先是管好医院,建立良好的服务秩序,调动广大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为群众提供优质、安全、经济的服务。衡量医院院长的政绩,不能只看医院收入增长和医生收入的增加,要看医院管理水平和医疗质量,看广大群众的评价,得到群众的认可。医院规模的扩大、医院收入的提高、医院职工收入的增长,不应成为主要目标。正确处理医务人员与人民群众的利益关系,对于院长来说是一门学问。不考虑医务人员的利益不行,只考虑医院的利益,忽视群众的利益,更不行。只有在为群众提供有效医疗服务的基础上,才能增加医务人员的收入。这是考核院长的一个重要方面。 第四、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有些思想、观念、习惯应该改变,但传承了几千年的医学美德和优良传统、作风不能变,变了就会偏离医疗服务的正确方向。党的十六大以后,锦涛同志就带领全体政治局常委到西柏坡去学习党的优良传统,提出了在任何情况下,“两个务必”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不能丢。经济体制再改、再变,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也不能丢。同样,医疗服务体制不论如何改革,传承下来的高尚美德、优良传统和视病人如亲人的作风不能丢,丢了就不是一个合格的医生。中国医学界有句古话叫“无德不成医”。没有良好的道德就当不了医生,更不能成为一名好医生。古往今来,凡成苍生大医者,无一不具有高尚的品德、高超的医术、高度的责任心。因为病人本身需要什么服务,病情如何,实施什么治疗方案,只有医生清楚。医生对病人必须有诚信精神,有强烈的责任感,真正为病人着想,诚心实意地为病人服务,把为病人解除痛苦视为终生最高追求。 第五、加强人才培养。医疗行业人才密集,没有知识,没有一定的水平和经验当不了医生。目前,一些大医院医学人才济济,但缺乏懂经济、会管理的人才,基层医院则缺少较高水平的医生。这种情况下,如何加强人才队伍培养,不仅是卫生部门的工作,也是大医院院长应该考虑的问题。有些刚从学校毕业的学生,到大医院很难担当一线的角色,为什么不到中小型医院从事一线的临床服务呢?医疗水平的提高不仅要靠设备,更要靠人,靠掌握丰富临床经验的医生。设备再好,也要靠人去掌握。要加强年轻医学人才培养,发挥老专家的传帮带作用,言传身教,不仅要授业释惑,还要传德育人,使年轻医生多接触病人,多治疗患者,增加经验积累,提高真实本领。大医院应该与基层医院和社区卫生机构建立某种固定的联系,选派年轻医生到基层服务、锻炼,加强培养,多实践,快成长。大医院要加强学科建设,积极探索新的有效治疗方法,并推广到其他医院。医疗技术是大众技术,不能搞专利,不能靠技术保密来竞争,要大力推广。 第六、严格管理。院长管理医院,不仅要以身作则,做出表率,对内部也要敢于严格管理,严格要求。对个别医生不负责任,不坚持道德操守造成的医疗事故或者医疗纠纷,要严肃处理,不能偏袒。对少数人的偏袒就是对多数人的纵容,就很难建立起严格的医院管理制度和秩序。过去有句话叫“严生明,廉生畏”。严格的管理是对医务人员的爱护,有利于他们健康成长,尽职尽责地为群众服务。要严格坚持管理制度,做到有令必行,有禁必止。对医院评价制度、医疗质量管理制度、费用公示制度、财务制度、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等,都要严格遵守,不能无章可循或有章不循。在收入分配上,医院对医生不能实行八仙过海,各显其能,谁有本事谁挣钱,一定要有规范的制度。医生应该有较高的收入,但不能使医院成为创收的场所。医院科室之间的收入分配既要注重效率,也要兼顾公平,有些科室创收不多,也应得到合理报酬。如果有些科室收入不多就得不到重视,医院就难以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医院需要在哪些方面加强管理,健全哪些制度,不能靠卫生部在这里提出要求,而要靠院长、靠直接从事医疗服务的人员针对自身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去研究。大家长期工作在第一线,天天接触病人,知道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做得不好;哪些方面群众满意,哪些方面群众不满意,如何改进。只要我们真正端正服务观念,真正从医院发展和患者利益出发,充分发动职工广泛讨论,就一定能够针对工作上的不足,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强化管理的工作方案和改进措施,根据医院的特点,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严格执行,监督落实。 三、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领导,履行职责,狠抓落实,务求时效 第一、在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中,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协助医院研究今后的发展思路,制定明确的发展规划。第二、要帮助医院建立健全规章制度。除了医院本身的管理制度外,还要完善社会监督制度,组织和动员广大群众和社会舆论厉行监督。第三、要协助医院加强医德医风教育,狠刹不正之风,讲传统、讲医德、讲正气、树新风。第四、要加强对医院开展管理年情况的监督检查,既要发动,也要推动,这是卫生行政部门的重大责任。第五、各地要结合实际情况,深入探索、完善和总结医院管理的经验和好的做法,制订更加周密、可行的管理措施。同时,要及时与部里沟通,加强交流。第六、加强宣传。要学会与媒体合作,动员媒体关注管理年活动。我们的好经验,要争取媒体支持,大力宣传。对存在的问题也不要掩盖,配合媒体揭露和批评。在与媒体合作方面,思想要再解放一些,胆子再大一些,不能只愿听好话,不愿听批评的话,有些批评对我们改进工作更有利。只要我们与媒体保持密切的沟通机制,媒体反映问题也会主动与我们协商。老死不相往来,就不会有好的效果。各地开展管理年活动的情况要通过媒体通报,靠加强管理、改善服务的实际效果取得群众的信任。 医院管理年活动从今年开始,但不是一年就结束,年年都要抓。各地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出规划,每年解决几个突出问题,让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效果。今年突出抓几件事,明年突出再抓几件事,力争在三年内,使全国的医院管理面貌有一个较大的变化。在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保障人民群众健康,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等方面,取得更大的成效,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更大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