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开放性脊柱手术中,手术团队需要先在椎弓根植入螺钉进行固定才能开展后续操作,而“植钉”需要经验丰富的脊柱外科医生耗费很多精力才能完成,往往会使得手术时长居高不下,增加并发症风险。近日,附属第一人民医院骨科团队在第一代MAZOR脊柱手术机器人辅助下,完成了一例脊柱肿瘤切除术。在机器人的精准定位下,每根椎弓根螺钉都精准植入坚硬脊柱,毫厘不差,这让医生能以更充沛的精力投入到之后个体化的手术操作中,大幅缩短手术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手术质量。
机器人辅助,高风险脊柱肿瘤切除术提前2小时完成
刘先生(化名)于半个多月前出现腰部和右侧大腿酸痛,经药物治疗以及理疗、拔火罐、针灸等保守治疗无效后到附属一院骨科就诊。经过详细检查,一院骨科主任医师付强教授考虑刘先生有脊柱肿瘤的可能,建议他做磁共振检查,果然在腰椎部位发现了肿瘤,于是就安排刘先生入院治疗。
由于刘先生的脊椎肿瘤与马尾神经黏连严重,在经过拔火罐等治疗后肿瘤又有明显出血倾向,极大妨碍手术视野,既要把肿瘤完整切除,又要保护脊髓神经免受损伤,手术难度非常高。如果马尾神经受损,则可能导致下肢感觉异常和活动障碍、大小便失禁、性功能障碍等。在与刘先生进行了充分沟通并获得其同意之后,付强教授团队决定在第一代MAZOR脊柱手术机器人辅助下为刘先生施行肿瘤切除手术。
手术当天,手术团队根据事先薄层CT检查后建立的三维模型设计的最优手术路径,操作手术机器人在椎弓根部位精准打入螺钉。术中使用了比普通C型臂更加精准的O臂机CT验证,确保每一根椎弓根螺钉都精准植入毫厘不差,同时为更重要的肿瘤完整切除环节节省了时间,保留了医生的精力和专注力。
随后,手术团队专注于切除病灶,仔细、耐心地将肿瘤完整地从脊髓神经中剥离出来,这台通常需要5小时左右才能完成的手术在3个小时后即顺利完成。术后第二天,刘先生恢复良好,大腿酸痛症状消失,也没有出现并发症。
机器人精准完成机械化步骤,医生可专注于个性化操作
骨骼是人体内除牙齿之外最坚硬的组织,骨科手术也可以说是外科手术中最“费力”的手术。通常,开放性脊柱手术中需要进行椎管减压。由于病灶一般位于椎管内,外面有一层椎板覆盖着病灶,手术时需要将椎板咬除,才能达到病灶所在部位进行切除操作。而一旦椎板被咬除,脊柱就变得不稳定了,需要植入椎弓根螺钉固定。所以,一般开放性脊柱手术需要先在椎弓根植入螺钉进行固定后,才能顺利开展后续手术操作。整个手术过程可以概括为固定、减压、融合三大步骤,其中固定和减压是脊柱手术中的重要步骤。
临床上相当一部分手术患者存在先天或者后天发生发展的脊柱畸形,将螺钉准确植入这部分患者椎弓根部位的难度高,需要经验丰富的脊柱外科医生耗费很多精力才能完成。由于椎弓根旁都是重要的神经和血管,置钉过程中一旦有所偏差,就容易引起神经、血管的损伤,只有将螺钉精准打入椎弓根中,才能获得最大的把持力和牢固度。此次使用的Mazor手术机器人可以提高椎弓根置钉操作的精准度,解放医生的劳动力,让医生以更充沛的精力投入到之后椎管的减压、脊柱矫形、病灶清除等患者个体化的手术操作中,由此大幅度缩短手术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手术质量。
正拓展应用领域,未来可服务更多患者
手术机器人可以帮助外科医生完成一些机械性、重复性、费时费力的工作,其优势在于精准度更高、不存在疲劳问题,让医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集中到手术的关键性操作上,除了脊椎肿瘤和复杂脊柱畸形之外,对于普通的脊柱外科手术也具有同样的优势。
据悉,今后脊柱手术机器人还将更多应用于脊柱微创手术等领域,附属一院骨科团队将不断拓展手术机器人的应用方向,进一步提升手术精准度,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质量,减少住院天数,改善病人预后,真正实现脊柱手术的数字化、微创化、精准化和智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