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快讯

精神科临床研究,第一步该往哪儿走?

发布日期:2022-01-07 10:59  点击数: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这部非虚构类畅销书的风靡,让我们有机会透过文字,近距离窥探到精神病患者的内心世界。它扯开了包裹着这些被打上“非正常”标签的人群周围那一层层关于猜忌、恐惧、歧视、羞耻的布,让他们得以从阴影中走出,成为普通人视角下一个个形形色色的、鲜活的人,也让更多人开始关注现代人的精神健康。WHO将健康定义为 a state of complete physical, mental and social well-being and not merely the absence of disease or infirmity,其中精神健康占据了重要地位,而精神科医生作为心灵守护者,如何从日常积累的真实病例中抓取关键问题,通过临床研究的实施,形成有效证据,对于推动精神医学的发展,进而促进全社会精神健康都具有重大意义。

202215日,来自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的陈俊主任来到欧洲杯竞猜平台临床研究中心,做客第二十八期“聚菁荟萃”临床研究精品论坛。作为开年第一位讲者,陈主任带着多年深耕于海内外精神科临床及科研的宝贵经验,如同一台行走的精神科案例库,为与会者呈现了一个又一个生动的精神科临床研究设计实例,将不同类型的临床研究设计娓娓道来。

只有RCT才是好的临床研究吗?在陈俊主任的讲述中,通过“一位想要戒烟的51岁双相障碍患者”案例,以精神病患者身心健康为本,将戒烟举措落实到个性化的具体治疗中,展示了一份翔实生动的病例报告,不仅能为未来研究和诊疗提供线索与经验,而且也是能够在高分期刊上发表的好的观察性研究。而一项关注中国精神疾病负担的横断面研究则通过一站式、一次性数据采集,绘制了一幅精神疾病在我国的分布的图卷,描述了精神疾病我国疾病总负担中排名首位,以抑郁症和双相障碍为主的心境障碍患病率为列第一,以此为今后策划精神健康服务提供有价值的信息。通过“抑郁症15年复发随访”的队列研究揭示了抑郁症康复率随病程迁延而降低;“喹硫平vs安慰剂治疗双相I型或II型抑郁症”等案例,解析精神科常见药物与安慰剂、阳性药物的随机、对照、盲态研究,证明药物疗效,检测有效性和安全性;而依靠META分析和系统性综述这些二次研究方法,整合相关临床研究并进行评价分析得出综合结论,也为某个临床研究问题带来系统性评价和总结并指明后续研究方向,被陈主任形象地比喻为如何利用食材做出一盘值得品尝的菜肴。

通过陈俊主任的精彩分享,令与会者对临床研究的经典分类又有了更清晰的认知,同时也打破了先前有关临床研究设计的认知误区。RCT并非万金油,每一位研究者需要针对研究目的选择恰当的研究设计,迈出临床试验的第一步。


(文:顾雯韵;图:顾雯韵)


上海市黄浦区重庆南路227号科教楼7楼   200025   021-63846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