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金医院内科基地 刘珠慧
“在每一个孩子的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声音。”——苏霍姆林斯基。
2016年的夏天,博士顺利毕业的我,带着家长的期待、导师的叮咛,在师弟师妹们羡慕的眼神中,参加了瑞金医院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我为自己买了一个杯子,它小巧、鲜红,形状像极了一个心脏,那正是我最钟爱的专业。
就这样,我和我的杯子,来到第一个轮转科室,开启了充满期待的规培旅程。还记得上班的第一天,交班室里坐得整整齐齐,那些往日里和蔼可亲的老师、风趣幽默的师兄,都一脸肃穆地静静坐着,直到最中间的一个声音轻轻说道“交班”。
实习同学用一种带有机械性的语调,简明扼要地交班,本来拿出笔记本试图记录的我,却迟迟不能落笔。空气中淡淡消毒水的味道,护理站此起彼伏的铃声,时不时闪过门口的那些忙碌着的工勤人员,把我的思绪带向远方。我再不是研究所的学生,我也穿上了和正式职工一样的白大衣,戴上了象征医疗职务的蓝胸卡,我即将要习惯并做好日常程式化的工作,要承担起一部分医疗的责任。但是五年的研究生生活,让我习惯于自由分配时间和工作,习惯于单纯的人际关系,习惯于“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思维模式。 临床工作,则是所有专业知识的大杂烩,所有人情世故的大舞台,我突然感到,我就像我的杯子,又小又丑。
想起大学时候,在学校受到的教导,是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得要拿出“顶硬上”的精神。在研究生期间,养细胞、喂小鼠、跑电泳、拍荧光,我的昼夜作息跟着细胞生长周期走,一年四季跟着动物造模周期跑,那些日日夜夜,不也是从无到有,最后顺利发表了论文吗?凡事开头难,我是白天跟在查房队伍最后的小尾巴,夜里风风火火读指南的夜猫子。逐渐,我的病史汇报越来越流利,操作技能越来越娴熟,查房时候的“站位”,也从边缘地带,向“中心”靠拢。在三甲医院,不仅住院周期短,疑难复杂病人也特别多。查文献、找资料,难不倒我这个科班出身的博士生,但诊断罕见病的前提,首先要排查常见病。说到临床基本功,就得要从头学起。时值猴年,孙大圣“只有苦练七十二变,才能笑对八十一难”的教诲,言犹在耳,我坚持每天翻阅全病区的病史,再结合书本学习,做好笔记和上级医师讨论,经过几次病例讨论之后,终于掌握了一些“门道”,也得到了带教老师、病区主任 越来越多的表扬。
在临床上,有些医生快刀斩乱麻,思路清晰,决策果断,能够立刻发现问题的关键,效率很高。有些医生思维缜密,面面俱到,做事周详细致,有条有理。有些医生经验丰富,对疾病机制十分清楚,看一眼病人就能列出多种鉴别诊断。而我,既没有特别聪明的脑袋,又没有果敢的作风。但是我发现,不管一个医生的风格如何,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把临床工作做到极致。所以我相信勤能补拙,通过翻阅每一份病史,每一张影像图片,每一个用药说明,在字里行间寻找蛛丝马迹,一样能够明确诊断,治愈患者。著名儿童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如是说:“在每一个孩子的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声音。”在我心中,也始终有一根细细的弦牵系着,那就是病人们。于是我回家的时间越拖越晚,学习的冲劲越来越高,把工作尽我所能地推向极致。时间越过越快,让我对成为一个合格的临床医生再次充满了信心。
有一天,我完成了所有的工作,准备回家。一个准备出院的病人,最后的影像学报告还没有回报,我习惯性地打开影像系统,自己读片。突然发现,他的腹主动脉管腔,怎么会有两层?我的袋“嗡”的一下敲响了警钟,这是主动脉夹层啊。当时患者血压 很高,下班时间人手偏少,作为心血管医生的我,立刻加用适量的降压药物,控制血压在安全范围,通知二班医师,并且联系了在心血管外科工作的师兄。师兄迅速到场读片处理病人,一场危机终于化险为夷。又有一次,结束24小时夜班工作,在回家的地铁站里,遇到一位胸闷胸痛倒地不起的老人家。心中的弦又再次绷起,我急忙上前询问,通过简单的问诊和体检,不排除心绞痛可能,需要紧急施救,我迅速联系地铁工作人员和120急救中心,最后患者顺利就近送至第六人民医院急诊就诊。这两次险情,让我觉得自己的临床应变能力和诊断能力,都得到了磨练。
记得初进临床,我还常常拿着实验室里的思路,想到的全是诸如“如何留取临床标本”、“疾病可能的分子机制”、“该病可测的潜在生物学标志有哪些”这些问题。在 临床磨练的时光里,逐渐体会到临床研究真正的意义所在,是如何延长患者生命,如何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如何拯救一个人、拯救一个家庭。科学的任务,任重道远。我抓紧平日点滴的时间,往来于临床和实验室,继续撰写论文,申请基金,终于发表了相关文章数篇,也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支持,在每天“临床-实验室-宿舍”三点 一线的生活中,收获着我的小确幸。
这些年来,我和我的小杯子一起经历了成功和挫折,一起经历过风风雨雨,也一起收获成长的欣喜。那个鲜红的、小巧的心形杯子,无时无刻不提醒我,始终要充满活力,充满信心。日复一日,我重复着程式化确又充满挑战的工作,向着成为合格心内科医生的目标前行。当我获得了2017年上海市住培“优秀住院医生”的称号,获得了种 种好评的时候,我的小杯子又在提醒我,要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医生是一份伟大的职业,它承接着生命的开始,也担负着生命的终结。住院医师规培是我职业生涯的开启,但从医之路,道阻且长,医疗工作永远是我的一根心弦,愿在未来的道路中,我能弹唱出美妙的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