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我知道,中国地图上现在标注着哪里都有感染病人,武汉最严重,上海人数也在增加,我要戴好口罩。”一位年仅7岁的颅颌面创伤急诊就诊患儿对看诊的医生这么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席卷全国,举国上下都被疫情牵动着,即使是7岁的患者对每日疫情形势也都了如指掌。
疫情期间,急诊自然比平时更加谨慎地做好一线筛查及防护工作,所有医护人员和安保等后勤人员一律全面防护,协助每位患者严格按照“量体温、预检、挂号、看诊”的动线进行就诊。
就像突然安静下来的上海,在颅颌面创伤急诊诊室里,不再是往日深夜里的熙熙攘攘。平日里一刻不停接诊的我们,工作节奏慢了下来。
2020年2月4日凌晨,急诊预检的一通电话,让大家突然紧张起来。“医生,一位67岁男性患者,下唇严重外伤,体温39.6 摄氏度,否认接触史,自诉外院确诊有肺炎,但排除疑似新型冠状肺炎”。一般对于患者口述的信息,医生都会持怀疑态度,心想有没隐瞒病史的可能。做好防护,带着怀疑,前往查看患者。
该患者发热,淋巴细胞降低,白细胞轻度升高,无外院诊断证明,但是从外院肺部CT报告及否认接触史来判断,基本排除疑似新型冠状肺炎。一例很可能排除疑似新型冠状肺炎的发热患者,足以让人既紧张又更重视起来。
一线的医护同僚,如此每天处于可能接触感染人群的环境中,他们有责任,有担当,但也有焦虑、担忧和无助……他们也是为人父母,也是平凡恩爱的夫妻,亦是父母眼中永远长不大的孩子。但是在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场上,他们披上白袍,褪去诸多身份,收起自己的情绪,一如既往坚守一线,治疗患者,安慰患者。
进入创伤处理环节,考虑到该名患者高温及血象的变化,处理过程还是做了全套防护。在各个环节的手消毒到全套防护穿戴完成,花了15分钟。在穿戴过程,如果哪一步不到位或是污染了就得重来。而且防护服用过一次脱了就得换新的,不能重复利用,以免感染。为了达到绝对隔离防护效果,特别是要进入负压病房的医护,穿戴要求几近严苛,绝不能留缝隙。因为任何一寸肌肤的暴露,都意味着有可能感染的风险。据媒体报道,目前在武汉参加战“疫”的医护,穿戴防护服全程近30个步骤20次手消毒,外加半小时以上的淋浴清洗。在全副武装后,明显感觉呼吸没有平时自如,眼前视物因为护目镜的庇护,清晰度也有所有下降。而患者本身伴有肺炎,时不时的剧烈咳嗽,口腔内的唾液和血液随着咳嗽飞溅在护目镜上,每当这时,只能重复清洁护目镜、手消毒、更换手套、患者口腔消毒、铺巾等步骤。终于结束了治疗,脱下装备也是一套严谨的流程:拉开拉链、脱手套、脱防护服……
脱下防护服的那一刻,可以用如释重负、如获新生来形容。曾经觉得战争与和平、国泰民安这些词汇离我们很遥远。其实是我们一直生活在和平安稳的国度里而不自知。然而哪有岁月静好,只是有人负重前行。
17年前,中国人也经历着一场无硝烟的战争。2003年春季,我正值初三,在紧张地中考备考中。有一天,同学们不再讨论考试,都说北京学校都停课了,说是有一种SARS的传染病,一种恐慌的情绪弥漫在课间。药店里板蓝根、消毒液都脱销了。后来认识“果子狸”这种生物被当作野味;知道了抗击非典第一人钟南山;“众志成城,抗击非典”的标语出现在大街小巷;身穿防护服的医护人员为中国人打着一场无硝烟的战争。历史的一幕再次上演,17年后的今天,一样是人类超越了自然的边界,自食其果;一样是敢医敢言的钟南山院士公布真相,全民抗疫;一样是医护人员前赴后继地战斗在疫情一线,不分昼夜。但历史也给了我们时间成长,虽然疫情袭来时,我们也恐慌,但是我们不再盲目,知道用真相和知识克服恐慌,有序地积极应对。北京小汤山模式经验的借鉴,快速落地了火神山医院。国内科研水平的快速发展,冠状病毒快速的分离及确认。还有那一年有多少高考生因为非典的白衣战士,报考医学专业,继承衣钵,如今成为抗疫前线的一员。这个世界不尽完美,而传承和希望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利器,也是文明的延续。
2020年2月4日,结束夜班,走出急诊室,阳光明媚,迎来了我们中国人24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立春。近期,也有好消息不断传来——有痊愈患者出院的病例数在增加,火神山医院的建成及投入使用。春天已经来了,希望疫情尽早结束,我们的同僚们尽早从战场凯旋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