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上海市卫生健康系统第十九届“银蛇奖”颁奖典礼在上海教育电视台举行。本市22名杰出医务青年荣获本届“银蛇奖”,17位医务青年荣获“银蛇奖”提名奖。我院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科刘剑楠荣获二等奖。


刘剑楠,1986年9月,中共党员,博士,欧洲杯竞猜平台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科,研究员,副主任医师。2012年吉林大学口腔医学七年制毕业,以优异成绩攻读欧洲杯竞猜平台博士研究生,2016年获口腔临床医学博士学位,师从张陈平教授。
临床主攻口腔颌面头颈肿瘤诊治和颌面部缺损的修复重建,致力于口腔肿瘤诊疗一体化智能装备的创新研发,探索“产学研医”临床转化模式,率先创建了“数字化颌骨功能重建技术理论体系”并推广应用。
主要临床和科研贡献包括:(1)针对跨中线颅颌面缺损无法通过镜像技术个性化重建的国际难题,建立基于三维头影测量、人脸识别和下颌运动轨迹追踪等技术的中国人群多维度颅颌面特征库,研发机器学习算法,挖掘多模态医学影像特征的空间匹配规律,实现颌骨功能重建的智能术前规划。相关成果被科技部官网公开报道:“我国科学家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对颌骨关键特征点自动还原实现复杂颌骨缺损精准重建,该方法有望解决大范围、无参照的高难度颌骨缺损重建难题,为临床医师提供一种新的重建思路和方法。”(2)针对于血管化腓骨垂直高度不足无法种牙的临床瓶颈,整合“智能规划、手术导航和定制式导板”等多项技术,首创“一体化”牙种植牵引(DID)及配套器械,建立“一站式”数字化DID体系,实现咬合功能精准重建;同时为保证DID长期留存行使咀嚼功能,率先研发专利表面改性技术及碳点矿化胶原膜以提高骨整合效率,促进了该技术推广应用。成果被编入全国统编教材《口腔种植学》。作为关键技术之一获得2019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九完成人)。(3)针对于高难度颌骨重建手术难以精准实施的临床现状,牵头研发国内首台“颌骨重建手术机器人系统”。率先提出结合多模传感的轻量化、协作式机械臂,根据重建方案自主规划手术路径,并结合无标记配准及“感知切割”的实现精准、安全、高效的颌骨重建。相关成果获得科技部举办的首届《全国颠覆性技术大赛》优胜奖,并获得“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诊疗装备青年科学家项目支持。(4)针对于重建术后张口困难的瓶颈,率先建立 “张口训练-智能方案-云平台”交互式的远程智能张口康复系统。为保证远程数据传输过程的用户隐私保护,运用数字水印方式对二维码信息加密,实现安全、高效的术后远程康复。相关成果发表在信息科学顶级杂志《IEEE Internet of Things Journal》,并授权专利3项,已实现临床转化,转让金额520万元。
作为青年骨干,入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诊疗装备青年科学家,中国科协科技智库青年人才计划,上海科技青年35人引领计划、上海市卫生系统优秀青年医师培养计划、欧洲杯竞猜平台晨星学者、欧洲杯竞猜平台九龙奖获得者。主持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自然面上项目等各类课题9项,发表SCI 28篇,授权专利37项(第一发明人17项),相关成果已获I、II类医疗器械注册证,作为第一技术负责人成果转化到账850万元,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全国颠覆性技术大赛优胜奖等。
“银蛇奖”作为上海市卫生健康系统青年人才最高荣誉奖,自1989年设立,1991年起每两年评选一次。评选面向全市40周岁以下优秀医务青年。“银蛇奖”设立30多年来,对发掘培养上海优秀医务青年人才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在“银蛇奖”的评选、激励下,一大批杰出优秀医务青年脱颖而出。
(供稿:团委 梁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