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4月,也就是在毕业之前,我有幸前往了位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奥马哈市的医学中心(UNMC University of Nebraska Medical Center)护理学院交流学习了一个月,一个月的时间虽然不是很长,但美国同仁的护理环境与理念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我在那里所体验到的人性化护理很值得与大家一起分享。
在美期间,我们的一位美国朋友带我们去参观了她工作的医院,医院的名字叫作Lakeside Hospital。这是一家近几年才成立的私立医院。走进医院的大门,看见的不是熙熙攘攘的就诊人群,听见的也不是从广播里传来的此起彼伏的叫号声,呈现在眼前的是一架三角钢琴,无人弹奏却传来优美动听的旋律,仔细一看,可以发现原来它是自动弹奏的,这样所营造出的一种氛围能多给人一份轻松和舒适,即使是患者的恐惧和焦虑也减轻了一点吧。
许多患者选择私立医院的原因之一是它拥有更优越的就医条件,Lakeside Hospital也是如此,其内部装潢可媲美星级宾馆。每一间病房都是单人间,病区里有为家属特设的休息区域,安放了舒适的座椅和大英寸的电视机。值得一提的是,在这家医院的很多地方都能见到壁炉,当壁炉点燃的时候所营造出的感觉就像在家里一样温馨。另外,有两件很特别的物品给我的印象很深,其中有一件是一部外型看似电话机一样的仪器,但与电话机不同的是,它有两个听筒,通过朋友的介绍才知道它其实是一部翻译机,因为当地有不少说英语以外语言的市民,而这部翻译机则可以为医患之间的沟通扫除障碍,为双方都能提供方便,而使用的方法就像打电话一样简单。另一件物品的名字叫临终关怀橱,它是一只木质的单门橱,不大,里面存放的物品——毛毯、录音机、圣经等,包括放在橱顶的一盏小台灯都是为临终患者及其家属准备的。虽然都是些很普通的物品,但却能给临终患者带来精神上的安慰。这些服务的提供可谓是无微不至。室内的条件很优越,在室外,供患者休息的花园虽然不大,却很漂亮,除了有阶梯通道,同样设有无障碍通道,这一点在我们国内的许多地方也已经做得比较周全了。
此外,我们还去了一家附属于UNMC的公立医院——Clarkson Hospital中的产科和新生儿监护室。很多人都知道,在国外的很多地方,当产妇在生产的时候,除了医护人员之外,她不是孤单一个人,家人随时陪伴左右,见证新生命的诞生。在一间单人的病房里,病床可以随时调整为产床,有婴儿车,家属休息区,抢救物品和监护仪器也是一应俱全,也就是说病房就是产房。重点是产妇有了家人的陪伴,而家人的鼓励对产妇来说是很大的动力和精神支柱。而在走廊里,墙上挂有许多不同的母子照,很温馨,配合柔和的灯光,就连你说话的声音都会不由自主地变小声了。
再来到新生儿监护室,走廊两旁同样挂着许多照片,照片上的孩子美丽而可爱,而之所以将他们的照片呈现在这里,正是因为在他们刚出生的时候所经历的一场磨难。每一张照片底部都有黑白的小照片和文字,这些小照片和文字记录了他们当时是如何在医护人员和家人的共同努力下度过险境的。我想看到这些孩子长大后可爱活泼的笑脸,对目前正与病魔斗争的宝贝们的家长来说是一种贴心的鼓励,树立了他们的信心,同时也增加了他们对医护人员的信任。走进每个独立的小单元,可以看见每张床旁设有的监护设备都很齐全,包括有一个护士工作台,台下的抽屉里除备有许多一次性治疗用物外,还备有婴儿的生活用品,如润肤露等等,意想不到的是还有录音机,给宝宝做个音乐疗程。在监护室里,有一个暖箱,可以存放治疗用的溶液以及给新生儿使用的小暖被、床垫、尿布等。不同的物品设置不同的温度。现在我们科室(瑞金手术室)也有与这相同的设备,对物品的加热的确对患者的恢复有许多正面的效应。
其次我想介绍一下我们参与的一个护理活动——Home Visit。这是一个我觉得非常有意义的家访活动,这项活动由护理学院的在校学生亲力亲为,针对以孤寡老人为主的弱势群体,采取一个学生负责两到三个服务对象的结对制,定期前往他们家中为他们做基础体检、护理评估和宣教,并对他们的健康情况作动态的记录。虽然说做的都是些很简单的事,但时间久了,这些老人却很期盼这些年轻人的到访,简单的嘘寒问暖和聊天都能填补他们心中的孤独与无助。我觉得这样的活动很值得我们采纳,对我们学生而言,可以自主地去为自己的对象提供护理服务,不仅得到了实践,也学会了如何去关爱他人,这对今后的工作而言是很重要的。
而就在交流回来后不久,我便踏上了自己的工作岗位。我很高兴地发现,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正不断努力着给予患者更多的关爱。我们给手术患者盖上经过暖箱加热的小被子和肩垫,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手语,虽然说聋哑人只是我们的服务对象中非常小的一部分,但做好与他们的沟通,满足他们的需求却更能体现我们工作的价值和对患者付出的爱心。相信不仅在我们科室、我们医院是如此,很多凸显人文关怀的行动在许多医疗单位都正在或将要付诸实施。其实有许多事情,并不在于我们有没有条件去为患者做,而在于我们愿不愿意去为患者做。毕竟,拥有一颗仁爱之心的护士才是一名好护士。
冰心老人有一段话,不妨放在这里作为我的结语,它不仅是对我们工作的写照,同时也是我们共同努力的方向——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却不悲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