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权威内镜杂志刊载仁济医院消化科两项研究成果
2010-03-04 浏览( 来源:仁济医院 
 撰稿:黄豪萍
 摄影:

  日前,国际权威内镜杂志——美国《消化内镜杂志》与德国《内镜杂志》分别刊登了附属仁济医院消化科在小肠内镜检查与诊治方面取得的两项研究成果。其临床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小肠内镜检查与诊治的有效率。
  由于小肠远离口腔和肛门,是整个胃肠道中最难检测的部分,又因小肠长度长(3.35~7.85 m)、游离于腹膜内并被肠系膜束缚形成多发复合肠襻,使传统的检查技术受到很大限制。因此,小肠疾病的诊断远落后于胃肠道其他部位,被认为是消化道检查的最后盲区。而2001年胶囊内镜和2003年双气囊内镜的出现填补了小肠可视性检查手段的空白,开创了小肠内镜诊治的新纪元,其临床应用使小肠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长期的临床实际却发现它们各自也存在着致命缺陷。其一,胶囊内镜为简单易行的无创性检查,目前已被公认为小肠疾病的一线诊断工具,但由于受到胶囊8小时供电电量的限制,胶囊内镜总体全小肠检查完成率仅在70%左右。研究发现胶囊在胃内的长时间停留是影响小肠检查成功率的关键所在,为此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临床研究试图克服这一难题,包括促动力药物的使用、改变体位、嚼口香糖等以加快胃排空时间,但终因效果不确切而未能证实其能提高小肠疾病的诊断率。我院内镜中心在戈之铮教授带领下由高云杰等对胶囊内镜检查者进行了大样本对照研究,发现胃排空减慢者其全小肠检查完成率(即胶囊内镜检查成功率)仅为56.0%(即检查失败率高达44%),而我们通过在实时监控下对胃排空延长者使用传统胃镜干预将胶囊内镜直接送入十二指肠,在不影响胶囊内镜的图像质量及小肠转运时间的基础上提高了全小肠检查完成率至83.8%,并且在国际上首次证实通过准确提高胶囊内镜全小肠检查完成率而最终提高了对小肠疾病的诊断率,从未加干预时的41.7%提高至60.0%。该研究成果获得了国外专家的认可并被国际权威内镜杂志——美国的“消化内镜杂志”(Gastrointestinal Endoscopy,IF:7.367)入用。
  其二,胶囊内镜和双气囊内镜具有很好的互补作用,可互相弥补不足之处,“胶囊优先”(即对可疑小肠疾病患者首选胶囊内镜检查,有必要时再进行双气囊内镜检查或治疗)策略早已得到业界广泛认同,但胶囊内镜无法对所见病灶作活检或治疗等,因此在诊断不明确或需要治疗时可进一步做双气囊内镜检查。但后者同样存在缺陷,如有一定创伤性、需要2次检查(经口和经肛操作)才可能完成全小肠检查、需要麻醉下完成操作等。因此,如何准确选择双气囊内镜的进镜方式(经口或经肛)至关重要,将彻底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检查、通过一次检查即发现可疑病灶,能够提高患者依从性、减少操作相关并发症和降低费用。而长期以来尚缺乏明确的判断标准。为此,戈之铮教授带领李晓波等多位医师,在大量临床实践的基础上,在国际上首创通过时间指数(即胶囊内镜所发现病灶部位占幽门-回盲瓣的通过时间百分比)临界值0.6能够准确区分需要经口和经肛双气囊小肠镜检查途径,其准确性达100%。这一研究成果于近期发表在国际权威内镜杂志——德国的“内镜杂志”(Endoscopy,IF 6.091)”上。
  上述二项“双镜”联合诊断小肠疾病成果的发表在国内外内镜界产生了深远影响,解决了两项小肠内镜检查中最为关键的世界级难题,大大提高了小肠疾病的检查成功率和诊断率。
  2002年5月起仁济医院消化科内镜中心先后在国内开展了胶囊内镜和双气囊内镜检查新技术,为目前国内检查例数最多的医院之一,处国内领先地位。长期以来内镜中心开展了大量临床研究,先后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并在国际上(SCI)发表相关论著10余篇。

 

 

学院快讯

科研动态

菁菁校园

媒体聚焦

欢迎来到欧洲杯竞猜平台新闻网! 我要投稿
 
 
进入编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