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中午,“午间Seminar”第19期在图书馆一楼中庭会议室举行,生化与分子细胞生物学系教授、代谢生物化学教学团队首席教师黄建携团队骨干教师张萍、屠俊,与2017级临床医学专业的20余名同学针对生化课程的教与学、科研与临床等内容展开了积极的探讨。交医易班-优才工作站曾毓琪同学主持了本次活动。
刚刚进入基础医学阶段接触整合课程的同学们,首先对整合课程的顶层设计存在着很多的困惑与不解。张萍老师指出:传统的教学模式保留了各学科固有的结构体系,强调自身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但缺乏灵活性,难以适应信息时代知识爆炸式增长,无法及时调整和补充新的教学内容。而代谢生物化学整合课程更注重模块式教学,将课程内容划分为几个大的模块,以一个案例或具体问题,将相关的知识点串联起来,使学生知识掌握更系统,实践能力更强,更贴合培养卓越创新医学人才的目标。
针对同学们在专业知识识记、理解困难的这一情况,黄建老师建议同学们加强基本概念的记忆,并通过动态发展的眼光理解生化的各种反应和机制,掌握生化反应的逻辑性,任何一个通路,只要知道关键酶、关键信号分子就能融会贯通。张萍老师也用糖代谢途径举例,给出了比较串联和以点带面的学习方法。
在对专有名词缩写的记忆方法上,屠俊老师幽默地说:这么多的命名,有一些其实是重复的,怪就怪我们的科学家,宁愿用别人的牙刷,也不用别人的名字命名。他建议同学们注意这些重复的名词。
对同学们关心的如何做科研以及如何查阅文献等相关问题。老师们都建议科研工作中首先要愿意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实验室中多学习、多揣摩,然后用批判性的思维阅读文献,用发展和眼光看待实验结果,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这也是一种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大创团队中也鼓励和支持同学的这种创新设计。
活动的最后,黄建老师寄语同学们,无论是科研还是做事,同学们都可以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做自己感兴趣的事也是最开心的。本期赠书是被西方誉为“生化圣经”的原版图书Lehninger
Principles of Biochemistry,被17级口腔五年制专业的一位同学幸运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