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中午,第十五期“午间Seminar”活动在图书馆一楼班导师工作中心举行,神经系统整合课程首席教师李娟、团队骨干教师:人体构造教学团队首席教师李锋、神经生物学课程组组长童小萍,团队秘书宋清香、侯丽娜和“朋辈小导师”张义朋,一起与15级、16级临床医学五年制、八年制等专业的20余名同学就神经系统和解剖学课程教学、学习方法,现代神经科学发展等内容进行了积极地交流和探讨。交医易班-优才工作站王丹舒同学主持了本次活动。 神经系统是以人体的器官系统为基础,课程教学内容涉及中枢神经系统的形态结构(解剖学)、生理功能(生理学)、病理变化(病理学)、药理效应(药理学)以及神经系统体格检查及症状学(诊断学)等部分,是一门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乃至生命科学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课程,是医学科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学生在学习中理解和掌握比较困难的一门学科。针对同学们面临的记忆和理解上的学习困难,李锋老师首先分享了学好解剖学的一个重要方法-“画图法”,将神经系统的各个解剖结构结合图谱,在纸上画一画、标一标,将书本上晦涩难懂的文字转换成图像,从而加深形象记忆。这也是像解剖学这类以形态学讲授为其特征的基础医学课程最好的学习方法之一。 接着,对于神经系统药理学内容的学习,李娟老师建议同学们在记忆的基础上学会“整理”知识点,掌握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的每一种类中的代表性药物,它们的作用特点、机制及其临床应用;并且在同类药物中去繁存简、去同存异,找到特征性的内容,在背的基础上理解,理解的基础上对知识进行分析、推敲,从而最终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学会运用。 对于中国的“脑计划”、人工智能(AI)同学们也充满了浓厚的兴趣。童小萍老师赞赏了同学们这种不局限于书本知识、对知识充满渴求的精神。她指出3月22日,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宣布成立,这是继欧盟的人类脑计划、美国的大脑计划以及日本的脑/思维计划后的又一重要脑计划项目,“十三五”规划纲要中也已将脑科学与类脑研究纳入“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中国的“脑计划”将以脑认知原理为主体,以类脑计算与脑机智能、脑重大疾病诊治为两翼(即“一体两翼”),搭建关键技术平台,抢占脑科学前沿研究制高点。脑结构和功能的复杂性,决定了它在生命科学研究中的挑战性,她希望同学们在当下踏踏实实地学好神经系统的基础知识,未来掌握大脑疾病的发生机制,攻克自闭症、成瘾、老年痴呆症、帕金森等一系列神经系统疾病。 老师们详实的解答、精辟的指点,令现场的同学们频频点头、获益匪浅。最后,李娟老师寄语同学们在学习中善于“课上与课下结合,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本期赠书是《哈里森内科学(第19版)-神经系统疾病分册》被15临五的一名同学幸运获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