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骨科医学中心落户附属第六人民医院
2022-12-31 浏览( 来源:第六人民医院 
 撰稿:
 摄影:

“伤筋动骨六为先”是深植于百姓坊间的品牌口碑,这个“六”说的就是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而今,“六院骨科”再添殊荣——2022年12月30日,国家卫健委网站发布《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设置国家骨科医学中心的通知》,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获批国家骨科医学中心。

设置国家骨科医学中心是为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有效提高我国骨科领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的重要举措。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决定依托附属第六人民医院与北京积水潭医院为主体,分别在上海和北京设置国家骨科医学中心,落实相应职责任务,带动全国骨科领域的建设与高质量发展。

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科始建于1959年,历史悠久,品牌卓越。1963年,这里诞生了世界首例“断肢再植”,1985年又成为享誉世界的“中国手”发源地,在肢体创伤修复、骨和关节重建领域极具特色。

历经半个多世纪,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科不断发展壮大,以学科齐全、综合实力见长,拥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3个(骨科、运动医学科、急诊医学科)、核心技术7项、国际培训中心2个——中国上海国际四肢显微外科培训中心和国际内固定研究学会创伤骨科(中国)培训中心。近5年,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技成果奖励4项,包括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创伤后肘关节功能障碍关键治疗技术的建立及临床应用2020)、中华医学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保髋外科治疗关键技术的建立与临床应用2016)、华夏医学科技奖一等奖1项(肢体复杂组织缺损修复重建关键技术的创新及应用2018)以及2020年获上海市政府质量金奖。在2018年度中国医院科技量值排行榜和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的2019年度全国专科综合排行榜的骨科排名均位居全国第二。

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科建立医疗质量管理指标体系,使用各项信息化手段开展各项质量管理。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副院长、骨科学科带头人张长青教授介绍,“筋(质量)骨(技术)兼修”是深耕技术创新与质量管理的硬核传承,“敢为人先、甘于奉献”是厚积历代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科人的医脉精神,秉承“手术多快好省,服务优质高效”的质量文化理念,医疗服务数量质量位居上海第一,形成“伤筋动骨六为先”的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科品牌,打造“人无我有、人有我强、人强我优”的骨科优质高效医疗服务体系。

附属第六人民医院现有中华医学会显微外科分会前任主任委员1人(张长青)、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与骨矿盐疾病分会主任委员1人(章振林)。学科建有工信部骨科手术机器人应用中心、上海市四肢显微外科研究所、上海市骨疾病临床研究中心、上海市骨科新材料与修复再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创建老年髋部骨折救治联盟和专委会、长三角骨质疏松与骨病中心防治联盟、华东显微外科联盟以及亚太显微外科联盟等多个骨科联盟,辐射各地区各级医疗机构250余家,覆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近5年,骨科累计承担包括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国自然重点项目、面上项目、青年项目等104项,省部级科研项目57项。发表论文1059篇,其中,SCI论文747篇,国内核心期刊论文312篇,累计影响因子3100余分,10分以上论文48篇。

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科针对骨科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病各个专业方向建立了一系列完整的诊疗技术规范及体系。其中有7项技术达到国际水平。近5年,开展的手术技术覆盖骨科核心手术技术清单所列项目的97.9%。骨科7项核心技术包括:肢体毁损伤的穿支蒂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吻合血管的游离腓骨移植术修复股骨头缺血坏死、胫骨平台骨折的三柱理论、巨大肩袖损伤的修复技术、膝关节交叉韧带8束重建技术、膝关节粘连的微创治疗技术、肘关节僵硬的功能重建技术等。

附属第六人民医院积极发挥长三角地区的辐射带头作用,推动骨科医联体建设,通过人才培养、技术输出等方式,在福建、海南、安徽等地参与推进国家创伤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目前拥有骨科医疗联合体和技术支持医院27家,并建立了符合骨科疾病诊疗特点的分级诊疗体系,包括医疗集团医院5家,技术合作医院19家,以及对口支援医院3家。通过学术交流、继续教育学习班、进修、远程会诊、送医下乡等多种形式,将先进的技术下沉到基层,提高基层医院的服务能力和水平,扩大了三级医院的服务半径,起到了分级诊疗技术引领的作用。

“十四五”期间,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将持续聚焦提高临床技能、服务质量和科技创新,打造国内领先、亚洲一流的骨科临床诊疗中心,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医疗和健康需求。

 

学院快讯

科研动态

菁菁校园

媒体聚焦

欢迎来到欧洲杯竞猜平台新闻网! 我要投稿
 
 
进入编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