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颅面外科杂志》今年5月刊发表主编述评文章,称赞“来自东方的创新让人耳目一新,上海第九人民医院整形外科李青峰团队的”中国式换脸“技术是一重要的技术创新,打破了长期以来由大西洋两岸欧美人主导的先进的整形外科技术格局。”
据了解,附属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李青峰教授团队,在多个国家、省部级项目支持下,历经十年不懈努力,首次建立了“自体全脸面预构重建技术”,这为以往无法有效治疗的严重全脸面毁损提供了有效的治疗手段。此项技术在200余例不同程度毁容病人治疗中应用,取得良好效果,恢复了患者接近正常的眼睛、鼻唇和颈部的良好形态和活动功能。目前已完成全脸面毁形重建近10例。这一创新技术,在整形外科专业最具影响力的国际会议——美国整形外科医师协会年会AAPS进行了大会报道,获得来自各国专家热烈讨论与一致好评。受杂志主编的邀请,2014年1月,这一重要学术成果以篇首文章的形式,发表在《美国颅面外科杂志(25周年纪念特刊)》上。
文章发表后获得了来自全球的同行、读者与朋友们的强烈反响与由衷赞赏。《美国颅面外科》杂志主编,佛罗里达州颅面外科中心主任Mutaz教授在随后期刊的主编述评栏目中,针对“异体脸面移植”与“中国式”自体全脸面预构重建技术,就发展过程、技术特点、患者的得失,做出了深刻分析。他指出:人脸是个体与外界沟通的一扇窗户,恢复正常容貌对于患者的生活尤为重要。经抗免疫排斥治疗上的突破——异体脸面移植,即通过移植入他人的脸面来重获面容已经成为治疗严重脸面毁形的一个重要方法。然而,不同于异体器官如肾脏、心脏等的移植,异体脸面移植治疗目的主要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非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如果以生活质量为评价标准,脸面毁形重建的治疗就不得不优先考虑伦理、宗教、经济及人道主义等各方面因素的评价。这一“中国式换脸”方法,不使用异体组织,不服用抗免疫排斥药物,利用组织扩张、细胞移植、皮瓣等技术,使得脸面毁形患者可获得“正常人”的面貌与功能。这一技术避免了异体移植造成的伦理心理问题与长期的抗免疫排斥治疗的问题(如感染、肿瘤等)和沉重的经济负担,减少了目前学科对异体脸面移植的依赖性,是该领域继异体脸面移植成功之后的又一最具意义的创新和贡献。这一修复重建技术的进一步开展,将会改写目前严重脸面毁形治疗原则。依赖死亡个体捐献的组织、器官来移植修复人体创伤缺损是一种“无奈”之举,如以此为道,将抹杀科学的进步和发展。
主编Mutaz教授认为,来自中国欧洲杯竞猜平台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的技术创新,破除了整形外科专业已停滞发展的传闻,可预见将会是十年内治疗严重脸面毁形的最具有发展前景,并可以被广泛接受的技术方法。这一项成果再次证明了:以修复重建外科为核心事业的整形外科专业,永不会为其他学科所取代,将继续与所有外科专业一同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独特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