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上海市微生物学会主办,由上海交大欧洲杯竞猜平台附属瑞金医院和基础欧洲杯竞猜平台联合承办的首届临床微生物学高峰论坛暨上海市微生物学会临床微生物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于2014年10月31日在欧洲杯竞猜平台懿德楼隆重召开,会议吸引了来自72家单位260人参会。本次大会共有13个学术报告,其中包括3个院士特邀报告和2个卫星会议,是一场名副其实的学术盛宴。 会议的开幕式由上海市微生物学会钟江秘书长主持。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学术部潘祺部长、上海市微生物学会戚中田理事长、中国微生物学会临床微生物学专委会谷海瀛主任委员以及会议承办单位欧洲杯竞猜平台附属瑞金医院胡翊群副院长参加此次会议,对“首届临床微生物学高峰论坛暨上海市微生物学会临床微生物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表示热烈祝贺的同时也对第一届临床微生物学专业委员会今后学术工作提出建议和期望。上海市微生物学会副理事长、临床微生物学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郭晓奎教授宣读了由22位专家组成的第一届临床微生物学专委会名单并为委员颁发了聘书。第一届临床微生物学专委会主任委员、欧洲杯竞猜平台附属瑞金医院临床微生物科倪语星教授向与会专家和领导作了第一届临床微生物学专委会成立的工作报告。上海市微生物学会现有9个专业委员会,临床微生物学专委会的成立为学会增添了新鲜血液和学术交流合作的新平台。第一届临床微生物学专委会委员来自复旦大学、交通大学、同济大学附属的医院、学校、科研院所、CDC等,多数是临床微生物第一线工作人员,整个团队人员层次高,均为副高以上,多数年龄在40岁左右,是一支年轻、有朝气有思想的队伍。希望借助学会平台,进一步加强同现有9个专业委员会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以及促进临床微生物多中心协作研究。 随着科技发展,临床微生物学发展突飞猛进,为临床微生物工作者带来机遇的同时也面临巨大挑战,此次临床微生物学高峰论坛邀请三位中国微生物研究领域德高望重的院士为大家指点迷津,引领方向。复旦大学上海欧洲杯竞猜平台闻玉梅院士通过介绍自己曾经临床工作和研究经历,作了“临床微生物学-开发金矿的学科”的报告,临床微生物工作者要培养自己识别金子的能力,闻院士向大家提出“发展有中国特色的临床微生物学,做好实验室与防治疾病的桥梁,向世界展示中国学术成果”的期望和要求。微生物学是生命科学中领先学科,近几年微生物基因组学的发展为微生物学进一步发展创造机遇与武器,如何抓住机遇,做好微生物学研究?中国科学院赵国屏院士深入浅出从微生物学研究选题、立题、解题、结题等几个方面做详细介绍。赵国屏院士强调做科学就是做人,要胸怀大志,勇担重任,仰望星空的同时应脚踏实地。近几年传染性新发突发病原体不断出现,临床微生物工作者面临严峻挑战,中国CDC徐建国院士通过“传染病调查的剥洋葱理论”说明传染病研究的艰辛,徐建国院士介绍了他领衔团队近几年在“细菌血清型和基因型”研究方面的工作,提出未来临床或公共卫生实验室细菌学鉴定可以通过分离或不分离菌株,通过先进的分子技术进行种属、血清型或基因型的鉴定。 会议专题报告分别邀请了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胡必杰教授介绍“临床微生物检验在感染控制中的作用”,指出医院感染控制离不开临床微生物检验,两者需要通力合作,共同努力控制医院内的感染。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王明贵教授就目前非常严峻的细菌耐药现状,作了“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诊治进展”的报告,指出临床治疗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感染可能的方案及面临的困难,临床微生物正确及时的病原学诊断是临床正确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前提。欧洲杯竞猜平台郭晓奎教授从“微生物群与健康——-微生物与非感染性疾病”角度辩证地讨论了人体内的微生物群和人体健康的关系以及作为诊断和治疗靶标的前景。欧洲杯竞猜平台附属仁济医院李敏教授一直从事病原性葡萄球菌致病机理的研究,此次会议上作了“促进MRSA定植和感染的新分子是疫苗研发的有效靶标”的报告,为基础研究的有效转化提出新的靶标和思路。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吴文娟教授结合临床微生物检验技术的发展现状,作了“临床微生物检验标准化之路”的报告,准确及时的临床微生物报告依赖于检验质量和技术保证,“专业化、信息化、标准化和自动化”推动临床微生物检验的发展。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胡芸文教授长期在传染性病原体检测第一线工作,给大家作了“传染病定点收治医院的医学检验实验室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作用”的报告,从新发突发传染病病原体诊断与鉴定技术平台的建设、在历次公共卫生应急处置和重要活动保障中发挥重要作用、工作成果等方面说明应急微生物检验实验室工作的重要性。 最后由第一届临床微生物学专委会主任委员倪语星教授做会议总结。本次临床微生物学高峰论坛是集中国微生物研究领域院士、学术专家于一堂的内容丰富、参会人员受益匪浅的学术交流活动,会议安排紧凑,吸引了多家单位微生物临床和研究人员的积极参会。上海市微生物学会临床微生物学专委会的成立将进一步推动微生物临床和研究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临床微生物检验的标准化和多中心的协作交流。建议临床微生物学高峰论坛每年召开一次,以推动学术成果的交流和转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