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报】听学长们讲学医的故事
2012-09-28 浏览( 来源:健康报 文/胡德荣 
 撰稿:宣传部测试
 摄影:

  带着实现梦想的喜悦跨入欧洲杯竞猜平台大门的莘莘学子没能高兴太久,就一头扎进了医书的瀚海之中。面对医学专业“学得久、背得多、练得苦”的专业特点,他们如何克服心理落差,坚守住理想?

  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空洞的说教,娓娓道来的是发自内心的感悟。一本装帧别致却不足5万字的小册子——《爱信致远——来自2012届毕业生的36封信》成为今年欧洲杯竞猜平台589名本科新生收到的特殊入学礼物。

  让学哥学姐给未来的医学生说说欧洲杯竞猜平台的故事,用“朋辈教育”代替原本清一色的“师长报告”,这是该校首次尝试的新生教育形式。

  记者日前在欧洲杯竞猜平台2012级新生中采访,一句“所碰到的困惑几乎都能从36封书信中找到答案”让人心头一热。难怪刚跨入医学殿堂的他们个个如获至宝、争相阅读。

  不说一堆“正确的废话”,说得更多的是学医的“小事”

  “学医确实很苦,其他专业的同学过着多彩的大学生活,而你更像是一个‘后高三’时期的学生。他们在微博上晒着各种新鲜好玩的状态,而此刻的你关掉浏览器,打开厚如板砖的解剖书,反复背着那206块骨头、639块肌肉。别人放假了,你还通宵守在教室的书桌上,赫然看到学哥学姐留下的一行诗:‘人生不过百,学医少十年’。但是,想到当初对于医学的那份拳拳赤子心,你的战斗力必须提高N倍。何况将来进入临床,你要对得起自己身上的白大褂。没有知识储备,拿什么治病救人?” 这是上海交大欧洲杯竞猜平台2012届毕业生钱艳留给学弟学妹的一番肺腑之言。

  “当我们指着自己的手脚背诵每一块骨头,当我们摸着自己的动脉静脉想象着血液循环,当我们看着一个个药名强令自己记住其功能及副作用……看着堆成了山的书,是否有一种崩溃的感觉呢?但除去这些,请回想一下,我们是不是还有很多别样的欢乐?解剖课,克服第一次面对尸体的恐惧,拿起手术刀时的跃跃欲试;生理课,一边躲闪着小鼠的抓咬,一边还是非要将其掌控的倔强;实习时,第一次真正拿着手术刀的激动及成功时的开心……还有很多很多。当与别人说起这些时,你是不是会觉得有点自豪呢?过程也许是痛苦的,但回头想想也不过尔尔。”2012届毕业生盛丽莉的留言更让人深思。

  不说一堆“正确的废话”,说得更多的是学医的“小事”,这36封信像是学哥学姐耳提面命学医路上的经验。“如今,社会和欧洲杯竞猜平台都十分关注医学生的培养,但面对‘80后’、‘90后’学生,我们的培养方式也要有所改变。”上海交大欧洲杯竞猜平台学工部部长唐华表示,医学生是个特殊的群体,也是一个特别需要职业理想的群体。让同龄人说学医故事,分享“身边的医学理想”,让医学新生在入学之际就觉得“可以模仿、并不遥远”,以此激励更多医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据唐华介绍,“给未来的学弟学妹写信”缘起今年6月的毕业季。那时,一部以该校6名2012届毕业生的学医故事为原型的纪录片《我的医生梦》,在学校引发不小的轰动。7月24日,上海东方卫视纪实频道《眼界》栏目播出了这部纪录片,医学生追寻梦想道路上的所思所想所感撞击了很多人的心灵。“学医五到八年,很多最终选择在毕业后从医的同学,实则经历了从兴奋、困惑、迷茫到重新振作,这些故事让许多医学生产生了共鸣。”唐华说。抓住这一契机,上海交大欧洲杯竞猜平台发起了“给未来的学弟学妹写信”活动。

  “每一名医学生都是这样过来的,或者更艰苦”

  “5年前,最疼爱我的奶奶去世了。走之前,她受尽了癌症的折磨。要是当时我能懂一点医,至少能让她老人家轻松一些。高考选志愿的时候,我想也没想就报考了交大欧洲杯竞猜平台。奶奶在天上看着我,哪怕是为了她,我也一定要当一名好医生。”

  这是纪录片《我的医生梦》的开头,“主角”牛少曦在讲述他的医学梦。在欧洲杯竞猜平台苦读4年后,他终于要跨出实习这一步了。这部纪录片以此为主线,讲述他和另外几位同学经过基础医学的学习,经历医院实习,了解医患百态,完成从一名医学生到医生的蜕变过程。

  既然是蜕变,就必然要经历阵痛。“身穿白大褂、脖子上挂着听诊器,我们就这样走在医院里,迎面全是病人有些讨好的目光。我有种自信瞬间充满的感觉,但很快一盆冷水兜头盖脸泼了下来。早晨7时半例行查房的时候,带教老师随便问了几个问题,就让我们几个手足无措了。”牛少曦说。

  “我帮23床去换药,结果我一时搞混,跑到了32床。我拉开他的被子,却发现上面光溜溜的一道刀疤都没有,一根管子都没有。当时我非常窘迫。后来我想我要是就这样跑了,显得我这个医生很没有水平。于是,我装作若无其事地把盘子放好,摸摸他的肚子,东敲两下,西敲两下,说‘可以了,明天孙主任会帮你开刀,好好休息吧’。”朱若尘遇到的窘况让他以后多长了一个心眼,干什么都要先仔细核对。

  就这样一天实习下来,整个小组全体挫败,不得不承认大家都是“菜鸟”,漏洞百出。当梦想照进现实,原来会有这么大的差距。大家开始互相打气,明天会更好。“实习中,我们不停地看病史,写医嘱,陪护病人奔走在各个楼层做检查,练习手术缝针后的打结手法。第一次拔管,第一次做穿刺……慢慢地,我们遇到事情不那么慌乱了,带教老师甚至让我们进手术室上台操作。虽然只是在旁边拉个钩,缝个针,打个下手,但已经是无比荣幸的事情了。”

  就在当医生的荣耀感与日俱增的时候,病人的死亡让他们体会到了医生的无奈。当时,牛少曦在儿科轮岗,遇到了免疫细胞缺陷患儿东东。这个孩子要想生存下来,必须在一个完全无菌的条件下。这是一笔巨大的花费,最后东东的父亲决定放弃治疗,默默地消失了。被父亲抛弃的东东很快被转送到了一家福利机构,还没等牛少曦去看他,就传来了他的死讯。“这件事情,让我有种说不出的无力感。”

  《我的医生梦》让很多医生仿佛照见了自己的“曾经”。一位网友就在微博上留言说:“每一名医学生都是这样过来的,或者更艰苦。医生更多的无奈在于面对病人的死亡时,而更多的无助在于家属对医生的仇恨,更多的感动在于家属对医生的理解和配合,更多的坚持在于对生命的执著。”

  “倘若心中无爱,那么我们会变得麻木”

  一直以来,如何在培养精湛医术的同时注入仁心教育,是医学教育需要长期探索的课题。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学哥学姐的故事以及书信给了他们对于医学的感性认识,其中医患关系就是一道绕不过去的坎儿。

  在《我的医生梦》中,朱若尘在胸内科实习的时候,碰到一位冠心病患者做导管介入出意外,最终死亡。尽管最后的尸检报告显示并不是医生的责任,可病人家属不能接受,纠集了流氓打手来医院闹事。每当身心俱累的时候,牛少曦会去找“大体老师”诉苦。“我不知道他的名字、年龄或其他任何信息,但只要想到他生前也是像我一样活得有滋有味的一个人,而死后愿意无偿地躺在这里为医学做贡献,就会引发我对他的无限敬仰。‘大体老师’并不会说什么劝导我,但我知道,他给我的建议就是坚持。”

  蔡晨雯在给学弟学妹的信中也提到实习生活给了她动力:“那段时间给了我相当多珍贵的回忆:第一次病人叫我医生,第一次换药得到一句真心的‘谢谢’,第一次被病人夸奖细心认真,第一次要出科时被床上的病人拉着手说希望我再去看看她……这些‘第一次’给了我莫大的鼓舞,同时也是一种鞭策。”

  “我们面对的是病人,更确切地说是生命,因此心中要时刻保留一份爱。倘若心中无爱,那么我们会变得麻木,会不断打破道德的底线。”刘胜文在给学弟学妹的信中写道。“现在国内医患关系不好,医生自身所存在的缺点也是有的,只是我们很多医生不愿意承认和面对。而且这也不是医生自己的错,是医学教育的不足。你们是崭新的白纸,从第一笔起就要认真书写。”2005级临床医学七年制学生陈然这样谈及“医患矛盾”。

  学哥学姐的话像是“强心针”,不仅让新生争相阅读,也成为家长了解孩子未来学习生活的“读本”。“我还只看了几篇,但心里已经沉甸甸的。我嘱咐孩子接下来几年一定要好好学习,用己所学,服务社会。学医永远是高尚的职业,不要被社会风气影响。”一位吉林的学生家长这样说。更多家长和新生告诉记者,他们选择医学,除了喜欢,更是相信未来的医疗环境会越来越好。

  “大学是个小社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如果大家都选择沉默,隔阂会很厚重,友情会很少。主动打开话匣子,一个微笑、一个点头,用真诚去交流,就会发现每个人身上都有很多值得学习的闪光点。”医学生戚雯雯这一句话,也许道出了“朋辈教育”的用意所在。

    原文链接:http://www.jkb.com.cn/advSearch/advDocument.htm?docid=4D9C98CD-D9FE-1F05-501D-B4AC64BEC4F6

 

 

 

 

 

学院快讯

科研动态

菁菁校园

媒体聚焦

欢迎来到欧洲杯竞猜平台新闻网! 我要投稿
 
 
进入编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