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在东京召开的世界眼科大会上,一位来自中国上海的医生令人注目。
他戴着一副眼镜,斯文儒雅,说话时,嘴角不经意向上弯起,这个习惯性动作使他脸上总是挂着平易近人的微笑。而听完他对眼眶内窥镜手术导航系统的研究成果与手术经验的详细介绍后,现场所有同行都大为赞叹。
他曾担任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微笑服务大使”。对于微笑,他有独特见解:“当一名好医生,不仅是医生看到病人要笑,而更重要是医生凭着精湛医术治好病人的病,让病人看到医生时也能发自内心地微笑。”
他,就是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欧洲杯竞猜平台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党委书记、眼科主任范先群教授。
眼整形眼眶外科 光明与美丽兼备之路
1990年,毕业于安徽省蚌埠欧洲杯竞猜平台的范先群,来到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亦走进了第九人民医院的大门,转眼二十余载。
从著名眼科专家奚渭清教授,到我国整复外科之父张涤生院士,两位恩师的言传身教令范先群获益良多,而自身的聪颖、努力与悟性,更使他取得飞速进步。从原先的视觉电生理专业,到后来接触的整形外科与口腔颌面外科,让范先群逐步发现并走上了一条“光明”与“美丽”可以兼备的道路——眼整形眼眶外科。
“那时说起眼整形外科,人们想到的只有开双眼皮手术,我们眼科也只开展眼睑整形。”但他认为,“随着现代工业和交通的发展,眼眶骨折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复合性眼眶骨折不但会造成眼眶畸形、眼球内陷、复视、眼球运动障碍及视力丧失,而且还可能导致颅骨缺损、颧颌畸形、内眦移位、鼻背塌陷及泪道损伤等,是亟待解决的临床难题。我的目标是,让以前无法治疗或治疗效果很差的患者尽可能得到最佳治疗效果,让他们恢复视力,恢复容貌,也恢复自信和自爱。”直到上世纪9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材料科学和手术技术发展,眼眶外科手术在国外取得较快突破。“我要把握机会,走这条没什么人走的路。”范先群信心满满。
1995年,师从张涤生院士攻读博士研究生的他,成功完成眼眶骨折修复手术。“眼眶好比我们的房子,眼球就是住在房子里的人。如果房子的墙壁塌了,就会砸到里面的人;如果房子的地板裂了,里面的人就会掉下去。以前对‘房子’的修补技术了解很少,但现在我们可以针对‘房子’出现的各种问题,找到修补一新的方法。”
范先群的脚步飞快迈进,他的眼睛紧盯着国际最新医学动态。“闭门造车是不行的,医生必须走出去,看外面的世界如何发展。美国十大眼科中心,我去了5家,在那边认真看人家怎么做手术,一心只想把好的技术学回来。”
让技术传得更远 才能让更多患者受益
“立足华东,辐射全国,目前我院住院患者中,外省市患者比例达81%。”第九人民医院每年完成各类眼科手术逾万例,其中1/3为眼眶外科手术。而她,每年门诊患者近3000人次,主刀手术600余例,大部分患者是全国各地转诊的眼眶病眼科肿瘤疑难病例。
范先群说,虽然手术一做就一整天,常常从早上忙到深夜,从手术室出来,常常累得腿也抬不动。可每当看到病人拆开纱布后望着镜子而露出满意的微笑,他就无限欣慰。
范先群记得,有一次给一名来自浙江的5岁小女孩做手术,她是先天性上睑下垂,两只眼睛都睁不开,刚到这里时一句话也不说。术后第一天早晨,住院医生为她换药,打开纱布,孩子看到镜中的自己,高兴地笑了。当范医生走进眼科病房时,孩子和她妈妈等在电梯门口。“我一走出电梯,母女俩就拉住我的手,满脸舒心的笑容。一整天,孩子在病房里跑进跑出,笑语满屋。当一个人发现自己好看了,眼里的笑意充满幸福,这正是我心中的动力。”
因为自小热爱读书,加上对历史人文知识的热爱,博闻强记的他眼界开阔、学识丰厚,这一点在病人当中也有口皆碑。不少患者说,局麻手术中,范教授为缓解他们的紧张和恐惧,常常跟他们轻松聊天,“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对此,他笑道:“全麻费用比较昂贵,为减轻病人负担,眼科手术如单纯眼眶骨折修复手术和成年人上睑下垂矫正手术等都采用局麻。手术时,看到病人紧张和害怕的样子,我想,跟他们说说话、分散注意力会好些。病人来自五湖四海,而我也经常到处讲学,所以一问他们是哪里人,就会自然而然想到当地风土人情。当然,聊天只在一些常规手术中进行,一旦遇到难度大的手术,我一句话也不会说了。”
他将研究成果以举办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学员达1000余人)、培养进修医师(每年30余名)、外院手术示教等方式,在全国24个省和直辖市的50余家眼科医院和三甲医院推广应用。“全国各地,我都到过,看到当地医生能学习和应用我们的技术,我非常高兴。”
医学就是勇攀险峰 让绝望者重燃希望
“一个医生绝不能固步自封,要永不满足已取得的成绩。”眼眶手术是非常复杂的一类外科手术,其成功往往取决于先进的技术和手术者的丰富经验。“每隔5年左右就要出去走一走、学一学。每到一个地方,耐心呆上一个月,仔细观摩别人怎么做,消化吸收提高,才会不断取得进步。”
“微创伤”和“高精度”成为国内外眼眶手术医师探索的主要方向。范先群的脚步从没有停止,他创新性地开展复合性眼眶骨折修复重建及眼球功能性复位的系列研究:建立计算机眼眶三维测量方法,提出眼眶容积的增加量和眼球内陷度数呈高度相关性;将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作技术应用于复合性眼眶骨折的术前设计、手术模拟、材料预制和术后评估;建立复合性眼眶骨折的晚期手术治疗方案,使眼眶骨折的修复重建达到颅面外形和视功能的共同改善;将内窥镜技术和导航技术应用于眼眶外科,创建眼眶外科内镜导航手术系统,使眼眶手术创伤小、恢复快、疗效好、安全性高。同时,对于巨大眼眶神经纤维瘤、眼睑恶性肿瘤和眶面裂等影响患者面部外观、视力甚至威胁生命的眼科棘手难题,他直面挑战,达到满意疗效。
2008年,他当选为亚太地区眼整形外科学会主席,这是我国眼科医生第一次在该国际学术组织中担任主席职务。2009年,由他主编,美国、韩国、新加坡等国外专家和我国专家共同编写的我国第一部《眼整形外科学》出版。受到张涤生院士和谢立信院士的高度评价。
近三年来,作为项目负责人,他承担国际和省部级课题16项,包括国家自然基金国际合作重大项目和国家卫生行业专项项目等;作为通讯作者,他在权威《Cell
Stem
Cell》、《Bilmaterials》、《AJO》、《IOVS》上发表SCI论文64篇,作为第一完成者,他荣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和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一直以来,范先群都致力于我国眼整形眼眶病专业的普及和发展。是他,积极推动成立中华眼科学会眼整形眼眶病学组,并担任首任组长;是他,担任第六届亚太地区眼整形外科学会主席,成功主办亚太地区眼整形外科学术大会,努力提高我国眼整形眼眶病专业的国际影响力;也是他,主办全国眼整形美容、全国泪道微创手术和全国内镜微创外科等学习班,为培养我国眼整形眼眶病专业人才和专科医生而孜孜不倦……
他说:“医学精神就是勇攀险峰,给绝望的人重新带来希望。但愿在我的有生之年能为更多病人服务,让世界在他们眼中变得清晰,让他们在我们眼中变得美丽。”他用几十年如一日的严谨与真诚,踏实履行着他的行医诺言,工整书写着他的人生篇章。
原文链接:http://www.mdweekly.com.cn/article.asp?id=43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