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颌面外科硕博连读毕业生卢境婷
卢境婷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爽快”两个字。她走路风风火火,说话语速也快,可是在面对病人的时候,她整个人的频率却“调慢”了,问病史、查症状都十分细致,病人有什么疑问,她耐心听完,即使患者抱怨起了家庭琐事,她也会和颜悦色地劝患者要放宽心。“有些患者会夸大了自己的畸形,也有些患者过于自卑,所以开导下他们,往往比动手术还管用。”虽然卢境婷今年才完成自己五年的口腔颌面外科硕博连读的学业,但她在临床上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病人“话疗”起来也很有一套。
在患者的眼中,卢境婷愿意听他们说话,更愿意和他们说话,他们可能不知道的是,在背后,卢境婷管这叫“话疗”。
专注真诚地聆听患者诉说病情,和风细雨地讲解治疗方案,无论患者多么悲观、多么焦躁,在卢境婷面前都会情绪逐渐平静。她总是说:病痛不仅是一个人的事,病人连着家庭,家庭连着社会,好医生应该眼里看的是病,心里想的是人。
来求助于卢境婷的患者有两类,或是被严重的口腔畸形困扰已久,这类患者往往极度自卑;或是过分夸大畸形给自己带来的影响,这部分患者通常很焦虑,后者就是重点“话疗”对象,而“话疗”所花的时间甚至比普通治疗需要的时间来得长得多。
虽然卢境婷看上去也就是个大女孩,但她总亲切地称自己的患者为小孩,“来我这里的小孩大部分处于17-25岁,这正是性格形成的关键期,他们往往会因为自己长相被人嘲笑内心极其自卑,而一旦整形完了之后就变得自信了。”
身为医生,卢境婷最希望看到病人痊愈后开心幸福的笑容,这份感动支持着她,从负笈求学到学成毕业,一走就是很多年。
到医院排队挂半天号,最后见到医生,也就说上几句话,但作为“话疗”的医生会不自觉地站在患者的角度,用最短的时间找出问题在哪里,再帮助他们克服这种种困难。“有可能家人说十句百句都顶不上医生的一句话。”卢境婷认为很多情况下自己都在担当心理医生的角色。
在口腔颌面外科,一个病人从预约、治疗,到最后手术通常需要两三年时间,前期要接受正畸治疗,随后才能做手术,卢境婷的“话疗”则会贯穿治疗的始末。“首先要给患者明确他并不是很严重不需要手术,问题也并非出在脸上,主要是心理在作祟,往往这些患者都是长相挺漂亮,但就是内心脆弱。”卢境婷坦言,对于这类患者,她通常采取转移注意力的方式,让患者意识到他们的问题只需要通过一个小手术就能解决,还要让他们多关注其他事情。
这些患者往往因为一心沉静在自己的畸形里,影响工作和学习,更会倍感压力,如果患者能花更多心思在工作和学习上,肯定会创造更好的成绩。如果医生能够通过一系列的谈话技巧,解开患者的心结,使患者走出迷惑和困扰,一些症状会迎刃而解,患者能和医生交心,依从性好,对治疗也更有利。
时间就在这样的“话疗”中度过,患者每次都能带着满意的笑容离开。在卢境婷看来,医患关系其实并不像外界传说的那样紧张,有时候确实也会感受到其中的“寒气”,但她自己总是试着释放暖意。
原文链接:http://epaper.dfdaily.com/dfzb/html/2014-07/19/content_90850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