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病人抢救有“黄金1小时”之说。若不幸发生在远郊,离急救水平较高的大医院较远,危重患者的生存率就会大幅降低。作为上海首家落户郊区的三级甲等医院,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南院落户松江后,经过8年努力,倾心打造了一张西南地区严重创伤急救的联动网络,以及一张深入到患者家门口的三级康复网络,带动了松江及其周边远郊地区诊疗技术水平的全面提升。
急救新模式:医生等病人
松江区常住人口约200万。来自松江“120”的统计显示:2013年,交通事故和意外伤害事件占该区院前急救总量46.8%,居院前急救疾病谱的首位。而市一医院南院承担了周围方圆50公里的抢救任务。
为提高危重病人的救治成功率,市一南院对传统的急救模式进行了再造,建立了无缝衔接的一体化创伤急救中心。“120”医生可通过3G无线网络,将救护车车载端患者信息实时传输到医院终端,医院便可在第一时间做好准备——这一流程的改变,使“医生等病人”的急救新模式应运而生。
为让危重病人的创伤能就近得到及时处理,松江区把“严重创伤联动体系建设”列入重中之重。区卫生计生委统一部署,覆盖市一医院与区“120”,并延伸到区域内所有二级医院和14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急救医护人员进行培训,提升其应急能力。去年,该区域创伤医疗体系严重创伤救治成功率达80%以上。
“嵌入式康复”贯穿全程
为提高危重患者抢救成功后的生活质量,市一医院南院将服务从入院、抢救延伸到了康复和心理咨询。
市一医院创伤急救中心在全市首次引入“嵌入式康复”理念,为病人进行疼痛控制,比如在手外科术后就进行手康复,不影响其他科后续治疗,以此缩短整体病程。
创伤中心在治疗病人的过程中还引入了心理关怀,细节化的服务减少了“创伤精神病”的发生,最大程度上体现人性化救治。
与此同时,市一又携手松江区乐都医院成立松江区康复中心、乐都康复中心,让术后患者接受功能康复训练。医院还建立起松江三级医疗服务体系,让出院后的患者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定期指导居家康复训练,实现康复良性循环。
今年6月,市一医院乐都康复中心获得了国际康复医学CARF论证,成为亚洲第一家获得这一国际康复医学专科质量控制最高论证的机构;目前松江区有近百名社区医生取得了上海康复医学会颁发的“上岗证”,这支队伍为实现社区医院康复全覆盖奠定了基础。
原文链接:http://whb.cn/zhuzhan/kandian/20141130/197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