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欧洲杯竞猜平台一项“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评价”的调研发现,在医患沟通行为量表6个维度中,医学生的“沟通意识”和“病情外关注”得分最低。与此相呼应的是,今年11月,上海交大欧洲杯竞猜平台的一项研究表明,当前国内医学生接受的医患沟通能力培训甚少,而接受过“医患沟通”培训的学生与未接受过培训的学生相比,医患沟通能力会更强。这两项研究最后的指向都是一个——对医学生的医患沟通技能的培养势在必行。那么,对于尚没有从医经历的医学生而言,医患沟通这门课如何上才能出效果?上海交大欧洲杯竞猜平台《医患沟通》人文课或许能给我们带来启示。——编
者
怀揣有点陌生又有点兴奋的心情,30名穿着白大褂的欧洲杯竞猜平台学生,走进一间颇具法式建筑风格的阶梯教室。作为上海交大临床医学八年制(法文班)四年级的学生,在即将进入实习阶段时,他们需要先在这里上一门“医患沟通”的人文课。
“患者投诉的不是‘只看了3分钟’,而是专家在这3分钟里根本就没有看他一眼”
“一位病人在某大医院排了3个小时的队挂上专家号,又等了两个小时才看上了病,结果就诊只持续了3分钟。他最终投诉了,但投诉的不是‘只看了3分钟’,而是专家在这3分钟里根本就没有看他一眼。”走上讲台,主讲教师费健没有过多的开场白,直接以这个案例把学生们吸引到“医患沟通”的课堂上来。
费健是上海交大欧洲杯竞猜平台附属瑞金医院普外科副主任医师,有着20年的临床经验。在他看来,“医患沟通”课程的开设非常有必要。他说,医学生平时更多的是重视专业知识的摄取,学习怎样看病,而缺失了“怎么看人”这重要一环。在临床上,很多医生也是“只见病,难见人”。尤其在一些繁忙的科室,医生们很难顾及患者在就医时的心理感受——面对疾病时的无助、痛苦和茫然。而要让这种冷冰冰的诊疗模式有所改变,抓好医学人文教育势在必行,其中,就包括对医学生“医患沟通”技能的提升。
另有两项研究也印证了“医患沟通”开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今年11月,上海交大欧洲杯竞猜平台的一项研究表明,接受过“医患沟通”培训的学生与未接受过培训的学生在沟通能力上有较大差异,接受过培训的学生医患沟通能力会更强。该研究还表明,当前国内医学生接受的医患沟通能力培训甚少,多数只接受了《医学伦理学》的课程教育。有意思的是,近日上海交大欧洲杯竞猜平台口腔欧洲杯竞猜平台张煦等5名学生也完成了一项“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评价”的调研,发现在医患沟通行为量表6个维度中,医学生的“沟通意识”和“病情外关注”得分最低。
正是基于这些认识,才有了“医患沟通”人文课的推出。上海交大欧洲杯竞猜平台教学处相关负责人介绍,该欧洲杯竞猜平台早在2012年就系统开设“医患沟通”课程。而在此前的2008年,上海交大欧洲杯竞猜平台瑞金临床欧洲杯竞猜平台即尝试对上海交大欧洲杯竞猜平台的实习学生讲授医患沟通技巧,今年瑞金临床欧洲杯竞猜平台新成立了“医学人文教研室”,并由10名临床一线的医生“组团”为上海交大欧洲杯竞猜平台临床医学8年制(法文班)和5年制(英文班)上“医患沟通”必修课。
作为瑞金临床欧洲杯竞猜平台“医学人文教研室”主任,费健在“医患沟通”这门课上倾注了很大的心力。课堂上,费健不但结合自己的行医经历和体会向学生们传授医患沟通的知识和技能,还向学生们讲解了美国医师协会关于医患沟通的12条内容,其内容包括“与患者及家属进行眼神接触”、“详细介绍诊疗计划”、“详细地进行自我介绍”、“解释每项检查的过程与目的”等。
“医患沟通时,医生的神态非常重要,希望自己将来能做一个平易近人的医生”
在“医患沟通”课上,除了教师讲授外,还有学生们的分组讨论和模拟演练。30名医学生被分成5个小组,就老师提供的案例进行讨论、分析。费健分享了好几个医院里真实发生过的案例:明明应该用于非静脉注射的药物却直接通过静脉注射进了病患体内;病患需要截肢,作为医生你该怎样启齿?好些“难题”被一个个抛出,学生们开始了认真思考。
费健说,“医患沟通”课的教案均由一线医生写成,有的案例很“刁钻”,有的场面还真不好应对。“我们希望把自己从医中碰到的情况、近年来医患间的极端事件作为素材,和学生们共同分享,并探讨、找寻最佳的应对方案”。
费健也会把自己行医过程的难忘经历拿来分享。20年前一次医患交流的内容令他记忆犹新。他与一位已经被治愈的老先生会面,老先生在感激之余,表示那次在没有遮挡的病床上放置导尿管的经历是他人生中最耻辱的事。费健还说起了一位著名外科大夫的患病体验:这名大夫因病成为了躺在手术台上的患者,手术之后,他说“当医生躺在手术台上,才能够真正理解患者的感受。什么是麻醉前的惶恐,什么是术后反应,什么是等待康复的焦急,只有经历了,才算理解”。
患者的亲身感受,同行的换位体验,让费健深深地认识到,医者的同理心有多么可贵。在他看来,“医患沟通”课的核心就是让这些未来的医生学会换位思考、学会同理心。
在模拟病情告知的小组演练中,“患者”在腹腔镜手术中大出血,紧急中需要转开放手术,术前谈话就是为了告知病情,希望获得“家属”的同意。在另一组的模拟中,胆囊炎“患者”是个财大气粗的国企高官,慕名来医院做达芬奇机器人微创手术,但“医生”发现,患者使用常规腹腔镜手术就可以达到同样效果,还可以省下一些治疗的费用。对于“医生”的建议,“患者”和“家属”并不买账,坚持要使用自认为更先进的治疗手段,并向“医生”塞红包,由此展开了一段争执。张姓女同学在当了一回劝服“患者”的医生后,感慨道,教学中老师讲过的内容到了“实践”中才发现有所不同,“这样的课程帮助很大,我现在发现做比喻的方法很适合用来解释病情,以后在医患沟通当中我也会继续用这个办法”。黄姓男同学则说:“没想到,有时可能是医生的不当举动会引发患者及其家属的情绪。通过模拟,我认识到医患沟通时,医生的神态、肢体语言都是非常重要的,希望自己将来能做一个平易近人的医生。”
走出阶梯教室,学生们纷纷表示,医患沟通是门大学问,作为医生,不仅要注意沟通技巧、肢体语言,更要学会换位思考,要有同理心,“以后还要好好学习,希望在未来的医生职业生涯中能够表现得更专业、更出色。”作为授课老师,费健感慨道,其实不少极端事件如果能够从开始时就做好医患沟通,进行妥善处理,或许矛盾就能因此而化解。
原文链接:http://szb.jkb.com.cn/jkbpaper/html/2015-12/18/content_14035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