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报·头版】在免疫学国际赛道上争分夺秒
2017-05-02 浏览( 来源:文汇报 
 撰稿:唐闻佳
 摄影:

  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得主朱尔斯·霍夫曼来了,澳大利亚科学院院士詹姆士·马克朗斯基教授也来了,这半年,免疫学相关研究领域的“大咖”相继造访上海的一座实验室———上海市免疫学研究所。

  坐落于欧洲杯竞猜平台,低调,内敛,但这并不妨碍顶尖学者循着一篇篇高水平论文下的联系地址,找到上海。走进这座实验室会发现,不仅海归扎堆,而且正当年的科学家们还敢于打破陈规,推动体制机制改革。他们说,不想当“学术游客”,回来就要投入地干。

  围绕“免疫学”,冲击生命科学尖峰

  就在过去五年,上海市免疫学研究所围绕肿瘤免疫、自身免疫等前沿方向,新发展课题组组长18人,其中15人为海外引进,清一色来自著名高校或顶尖实验室,包括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洛克菲勒大学、康奈尔大学、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等。他们的科研围绕着一个命题:免疫学。

  通俗地说,人体免疫系统相当于身体里的安全哨点系统,一旦有病毒、细菌等坏东西入侵,该系统内部就拉响警报,出动“护卫队”,打击消灭外来坏分子。

  这个打击外敌的过程就叫免疫反应。一旦免疫系统失灵,身体就会得病。因为它的重要性,免疫学不仅是21世纪的科研大热门,更是诺奖“大户”,据不完全统计,免疫学相关研究18次摘获诺奖。

  “免疫系统远远比我们想的要复杂!”上海市免疫研究所所长苏冰教授说,免疫学与过敏、胃肠疾病、糖尿病、肿瘤等几乎人类所有疾病都相关。尤其在肿瘤领域,国内外顶尖实验室都在从事肿瘤与免疫关系的研究,在这条免疫学研究的国际赛道上,大家都在争分夺秒,冲击世界生命科学领域的又一座尖峰。

  近五年,这个小而精的团队在研项目突破90项,在国际顶尖期刊发表SCI论文106篇,多座国际顶级实验室递来合作科研的橄榄枝。

  逼着科学家走出“论文数量交差”的时代

  苏冰是我国上世纪80年代的公费留学生,求学耶鲁,后成为德克萨斯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终身教授、耶鲁大学终身副教授。2012年,在交大欧洲杯竞猜平台院长陈国强院士的邀请下,苏冰决心全职回国,出任免疫所所长。

  苏冰的归来,带来不少“国际惯例”。去年11月,免疫所举行首届国际评估,全体科学家悉数汇报科研进展,评委都是享有国际声望的免疫学相关领域科学家,他们的投票将决定科学家的去留。

  不看论文发表量,而看科学家是否从事真正对学界有重大贡献的研究,免疫所的国际评估逼着科学家走出“论文数量交差”的时代。

  免疫所开的“先河”不止这点。2015年交大欧洲杯竞猜平台决定建设“上海市免疫学研究所学术特区”,在人才招聘、考评机制、博士后制度等方面赋予其一系列特权。陈国强说,希望免疫所先行先试,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等方面形成可复制的经验,使蕴藏在科学家中的创新智慧充分释放、创新力量充分涌流。

  经过两年“学术特区”打造,免疫所犹如一块磁石吸引人才聚拢。

 

  【记者手记】让一些实验室先“特殊”起来

  在上海交大欧洲杯竞猜平台,苏冰小有名气。他在美国从事了20多年科研,国内的学术环境、工作方式与美国很不同,他没打算凑合。他一上任就抓实验室和平台装修,细到厕所设计、实验室全敞开式改造,都要与工人一再交涉。此后,用人机制、薪酬考评、大型实验平台管理,都在免疫所获得了突破、创新了做法。

  这些年,国内一直在探讨如何用好海归。从免疫所的案例看,正当年的科学家更看重的是发展与环境,看重尊重科学、尊重科学家的学术氛围。交大欧洲杯竞猜平台索性就先让一些实验室“特殊”起来,给予科研活力迸发的足够自由度,信任并支持科学家。如今走进装修一新的免疫所,有个细节很有趣,科学家的办公室都是相同配置,且都能俯瞰新天地的现代高楼。这让人想到著名的索尔克研究所,所有科学家的办公室也是面朝同一片风景———波光粼粼的太平洋。这大概就是顶尖实验室的志趣———目标一致、平等合作、醉心科学。

 

  原文链接:http://wenhui.news365.com.cn/html/2017-05/02/content_550549.html?winzoom=1

 

 

学院快讯

科研动态

菁菁校园

媒体聚焦

欢迎来到欧洲杯竞猜平台新闻网! 我要投稿
 
 
进入编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