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院士”这个头衔和人群,可能很多人对其怀有的多是尊敬和敬仰,却很少有人能真正走近这群人,了解院士们究竟每天都在做些什么。最近,上海市科协与上海电视台纪实频道联合摄制的10集专题人物纪录片《医道·院士墙》在电视上播出。片中,主创人员向观众讲述了10名医学类院士的从医理想以及他们具有传奇色彩的医疗救助故事。
“有这样的好医生,这是我们这个社会的福气”
坐落在申城南昌路上的“上海科学会堂”由新中国第一任上海市市长陈毅同志题写名称。在那里,有一面长14.8米、高4.8米的院士墙,上面陈列了50多位上海医学领域里的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他们为我国医学事业发展而不懈努力的精神,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瑰宝,也是后人需要了解学习及传承的无价之宝。”带着这样的愿望,纪录片总策划、出品人,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党组书记、副主席杨建荣从去年8月开始,明确了要做这样一个“医学+院士”纪录片特辑的目标。
可是,要用什么样的形式来呈现呢?大家把目光放在了上海电视台纪实频道的《医道》栏目上。自2015年11月开播至今,这档节目已经在行业内外赢得了很好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何不把新的特辑放在《医道》中,以它子节目的形式播出呢?于是,大家首批确定了孙颖浩、宁光、张旭、王振义、王恩多、沈自尹、张志愿、王红阳、陈灏珠、陈凯先等10位医学领域的院士作为访问对象,讲述他们所经历的一次最成功的手术或最难忘的研究课题,追踪展示这些院士精彩感人的故事。上海广播电视台、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滕俊杰说:“有这样的好医生,这样的大医生,这是我们这个社会的福气,上海的福气。医学不仅仅需要技术。在名医大家们身上,更有高尚的医学品行。”
在拍摄过程中,主创们发现,《医道·院士墙》特辑的拍摄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抢救式的拍摄”。总编导柳遐讲述了特辑幕后的创作过程:“我们拍摄了89岁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华山医院沈自尹教授,他是急支糖浆的发明者。而直到现在,他还会每周五看门诊,很多病人追随他已经半个多世纪了。今年沈院士突发脑梗,前两天刚好一点,过两天又发烧了。我们很有幸拍到了沈院士年前最后一次门诊。拍摄当天,沈院士跟病人的把脉问诊,很多更像是老朋友的聚会,那种融洽、和谐的珍贵,很多真的无法用语言和文字形容。这么珍贵的场景,随着我们的镜头永远地留存了下来。”
院士们的敬业精神也深深地感染了摄制组。拍摄时,总编导柳遐正遭遇自己人生最大的痛苦,丈夫先是病危,后又辞世。可她仍然坚持项目不能停。刚刚荣获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的她说:“我相信我先生也能理解、支持我。我也可以从医学大家坎坷的命运中学会怎样执着坚强、不忘初心。可以说,这个节目在我倾力付出的同时,也完成了对我心灵的抚慰和支撑。”
“‘德’和‘才’,不仅在医界,也是当今社会最需要的”
在片中,中国工程院院士、内科血液学专家王振义有两件事特别感人。一是1996年,他获得了求是杰出科学奖,奖金100万元。100万元在20多年前不算小数字,但王振义说:“我就想,40万元给学校,40万元给医院,因为医院、欧洲杯竞猜平台都很穷,没有钱去搞科研。还有20万元,10万元给血研所……”二是,如今已93岁高龄的他,现在仍雷打不动地在每周四上午出现在上海瑞金医院血液科,进行由他主讲的教学查房。用他自己的话来说,这是学生对他进行“开卷考试”。为了“开卷考试”,他在电脑前花了很多精力查阅国外最新文献资料,结合临床上的棘手问题总结整理成医学案例,对年轻医生答疑解惑。
王振义说:“《医道·院士墙》特辑强调展现了‘德’和‘才’,这不仅在医界,也是当今社会最需要的。”
与王振义同为93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心血管病专家陈灏珠觉得,要做个好医生,不仅要技术精湛,还要医德高尚,医风严谨:“著名美国医生特鲁多于1915年逝世后,他的墓碑上镌刻着三句话: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让特鲁多博士名声远扬的,也并不是他在学术上的成就,而是他一辈子行医生涯的概括与总结。”
《医道·院士墙》特辑的10集中,还拍摄了两位美丽的女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恩多和中国工程院院士王红阳。她们对医学科研都有着近乎“废寝忘食”的热爱:没有激情,做不出创新成果;要像爱因斯坦那样“疯狂”地去热爱探索,才能有所成就。
其实原本,《医道·院士墙》特辑是从今年3月4日起播出,已经完成了首播。但在这10集中,一个又一个关于院士的传奇故事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上海电视台纪实频道于是决定,从5月1日开始,再进行一轮重播。
看了纪录片,上海交大欧洲杯竞猜平台2016级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硕士研究生孔德弟有很深的感触:“有一种力量叫榜样的力量。感动于王振义院士对待学术,永无止境,感动于他医学路上十几年的等待,这份等待烙印的是对医学的热爱,对病人的牵挂;感动于张志愿院士不畏难题的学术作风,甘心为病人利益,不计自身得失的品格;感动于宁光院士坚守医学信仰,将全身心奉献给医学的坚持。”
很多行业内的医务人员表示,纪录片让他们对自己的行业有了更深的理解。一名好医生的修养需要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与打磨。就像上海交大欧洲杯竞猜平台2016级麻醉专业硕士研究生殷苏晴说的:“做好一件事也许不困难,困难的是一辈子坚持把一件事做好。医生,一生。”
原文链接:http://szb.jkb.com.cn/jkbpaper/html/2017-05/05/content_18250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