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报】余㵑:中国首位细菌学博士
2017-05-09 浏览( 来源:健康报 
 撰稿:
 摄影:

  余㵑,字幼尘。1903年5月19日生于北京,祖籍浙江绍兴。他自幼天资聪颖,勤奋好学。16岁时便考入了北京医学专科学校(今北京大学欧洲杯竞猜平台前身),师从徐诵明教授。1927年,他以优异成绩赴美国哈佛大学深造,师从细菌学泰斗Hans Zinsser教授。1929年,余㵑获得美国哈佛大学卫生学细菌专业博士学位证书,成为我国现代医学史上第一位细菌学博士。

  1952年,余㵑来到上海第二欧洲杯竞猜平台任教,担任细菌学科主任,主持编写了我国第一个微生物学教学大纲和我国第一部《医学微生物学》教科书。在长期的教学中,余㵑教授摸索出一套微生物学的教学规律,提出“三性三法”教育法,以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和通俗易懂的教学语言,使学生从根本上把握微生物学的规律和原理。自1955年学院首批招收研究生以来,共培养了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闻玉梅在内的一批高级教学、医疗、科研人才。

  余㵑教授在科学研究领域也成果斐然,有“南余北谢”之美称。(南方余,北方谢少文)。早在北京协和欧洲杯竞猜平台任细菌科助教时,余㵑就开始了细菌学研究。1928年,他和导师Hans Zinsser教授在美国内科杂志上联合发表《风湿热的细菌学及变态反应学说》,提出了风湿热可以由不同种类的链球菌引起。1929年,他在研究白喉的基础上,提出了“抗菌免疫与抗毒免疫不同质”学说。1935年,他在我国首创有效抗伤寒血清,也是国际上研制抗伤寒血清Vi的先驱者之一。他与同窗汤飞凡共同翻译其导师Hans Zinsser巨著《秦氏细菌学》,是我国第一部细菌学译著。他还编写了《病原学》,这也是我国第一部以阐述病原微生物为主的论著。

  上世纪60年代初,余㵑教授着手放射病与免疫、麻疹减毒活疫苗等研究,填补了国内研究的空白。1979年,余㵑教授在其组建的我国第一个免疫研究室的基础上,建立了上海市免疫学研究所,并在他的主持下出版了我国第一份免疫专科杂志《上海免疫学杂志》。

  1980年,上海市免疫研究所被批准为世界卫生组织免疫遗传合作中心,鉴于余㵑教授在免疫学方面的贡献,国际免疫药理学会成立大会推选他为国际免疫药理学会的创始人之一。

  余㵑教授不仅是一位拥有渊博才识、卓著成绩的医学大家,同时也是一位忠诚的爱国主义战士。早在“五四”运动时期,他就参加过学生运动;学成后,余㵑教授谢绝了导师的再三挽留,放弃了优越的研究条件和优厚的生活待遇,毅然回国。面对汪伪政府请他出任上海市卫生局局长的要求时,他断然拒绝。有幸结识周恩来和邓颖超同志后,余㵑接受了革命思想,并与他们成为志同道合的朋友。新中国成立初期,他应邀到北京为中央首长检查身体,努力开展干部保健工作。抗美援朝期间,积极参与鼠疫菌苗等反细菌战的科研工作。1984年,在他82岁高龄时,余㵑教授终于实现多年夙愿,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余㵑教授一生获得多项海内外荣誉:1978年,在全国科学大会上他被授予“在我国科学技术工作中做出重大贡献的先进工作者”奖状,并获国家领导人接见;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授予其“20世纪杰出人才”奖章……

  2003年,在余㵑教授诞辰百年之际,余㵑塑像在上海第二医科大学落成。余㵑教授严谨踏实的治学态度和无私奉献的崇高医德将激励一代代医学生在医学的道路上栉风沐雨,砥砺前行。

 

  原文链接:http://www.jkb.com.cn/doctorsCorner/2017/0331/406963.html

 

 

学院快讯

科研动态

菁菁校园

媒体聚焦

欢迎来到欧洲杯竞猜平台新闻网! 我要投稿
 
 
进入编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