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晚,由欧洲杯竞猜平台学生工作指导委员会主办的第9期“优才讲坛”在懿德楼2楼报告厅举行。本次讲坛的主题为“做医生,痛并快乐着”,邀请到上海国际医学中心医疗院长兼首席内科医生缪晓辉教授担任主讲。活动由易班工作站缪慧娴同学主持。 讲座伊始,座无虚席。首先,缪晓辉用幽默的口吻提出“我需要快乐地生活,我需要快乐地工作”,由此引出了本次讲座的主题。结合自身角色,他从医学本科课程、学医时间、医学专科以及医生的晋升之路等几个方面具体阐述了选择成为医生的辛苦之处:课程纷繁复杂、字数甚于名著,学制迁延绵长,晋升之路更是漫漫无尽。可是,做医生难道就只有“痛苦”吗?缪晓辉话锋一转,随即用自己通过1978年高考、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务农身份逐渐成长为一名经验丰富、医术精湛的医生的经历告诉在座的同学们:人生最痛苦的是没有选择,选择做了医生,就是选择了做医生的痛苦和快乐;虽然从入学到收获需要更长的时间,但每个阶段都有“快乐”之处。 之后,缪晓辉就“能否规避或减少医患矛盾之痛”分享了自己的经验。他先是谈到了特鲁多医生的墓志铭:“To cure
sometimes, to relieve often, to comfort
always(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结合这句医学生耳熟能详的名言,他阐述了自己对“好医生”的理解:全面的医学知识、丰富的临床经验、不断更新的医学进展、熟练的沟通技巧、独特的分析头脑。他还进一步总结了面对医患纠纷的“七招”,并用具体事例进行了解释:比如,用充满善意的语言面对患者的敌意,这是“会说”;尽管笑两个小时就已笑累却仍然要努力笑得无懈可击,这是“会笑”;在纠纷急性期既不沉默也不过分表达,这是“会忍”,等等。 最后,缪晓辉用活泼生动的语言与同学们分享了他自己“痛并快乐着”的31年行医生涯中的故事,使得现场气氛活跃、掌声笑声不断。这其中,有他在SARS期间带领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医疗队到北京小汤山支援、2008年去四川地震灾区进行救灾工作、以及如今在上海国际医学中心的工作情况,这些经历,也深深引起了大家的共鸣。 “没有选择是痛苦的,有选择是快乐的,无论你选择什么!痛苦和快乐,随影也随形,这就是生活,这就是快乐。”缪晓辉用一段恳切的讲话向在座全体医学生提出了鼓励,也圆满地结束了本次讲座。最后,易班工作站学生代表向缪晓辉赠送了学生团队制作的“医学与名画”系列明信片,对他的精彩讲座表示了衷心感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