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来自全国各地素不相识的人们组成团队,在灾民安置点的帐篷里席地而睡,陪伴当地青少年度过了近两周的时光……十年前,全国人民心系汶川地震灾后救援的日子里,基础欧洲杯竞猜平台生物化学与分子细胞生物学系易静教授于“因缘巧合”之中,参加了这样一次“特别”的灾后心理救援。4月26日中午,她应邀来到基础欧洲杯竞猜平台“医念初心”活动现场,与50余位师生分享了这段难忘而有意义的经历。 2008年5月12日,一场8.0级的剧烈地震触动了每一位华夏儿女的心。当看到电视里那些令人动容的镜头,很多人都在想:我可以为灾区做些什么?正值此时,易静老师收到一封陌生的邮件,邀请她前往地震灾区开展心理援助活动。怀着“为受灾民众做些什么”的意愿,她自费来到四川,在绵阳市安县(现为安州区)的一处灾民安置点开展了为期十天的工作。和她一起的,大多是本科生、研究生,还有一支来自香港的自杀干预民间组织。要怎样去做心理救援?当时,大家都没有经验,于是易老师咨询了同事——她的丈夫是华东师大心理学教授,也有丰富的心理咨询经验。结合专业人士的指导与建议,他们决定,以组织青少年学生开展活动为切入点,帮助他们度过这段紧张、焦虑、恐惧的时间。“现在回想,我们的工作是起到了作用的。”易老师说,“每天组织他们唱歌跳舞,一开始他们没有兴致、也非常拘谨,但慢慢地明显看到他们快乐起来了。”其中的一天,一位三年级男孩情绪很不稳定地大哭了起来,询问原因,他说害怕大地震再来、怕天要塌下来。在易老师的安抚、陪伴之下,他变得逐渐开朗起来,最后还画了画送给易老师。“我们的安抚,让他讲出这种恐惧、释放了紧张情绪,也感到不是那么无助了。” 最后几天,易老师和志愿者们让学生们反馈几天的活动下来有什么想法、对未来有什么打算,有一位女孩就说:“你们来了,让我们知道全国人民都是关心我们的;你们对我们那么好,我们是不会忘记你们的。”还有一位女孩说,自己见到了一位外国人,和她讲了很多世界上别的地方的事情,让她第一次有一扇窗看到这个世界……“重要的不是用心理咨询的形式帮助他们,而是让他们见到了、知道了世界上那么多美好的人心,以及志愿者们的无私品德。这对灾区年轻一代的影响或许会是非常大的。”易老师体会到。 与此同时,易老师也在灾区走访、收集了10名青少年的信息,回到上海后,和身边富有爱心的家人、亲友、同事一起,自发开展了助学活动。虽然并不是所有学生都最终完成了初、高中的学业,但易老师和身边的人们都遂了想要切实帮助灾区民众的心愿。 雪灾、地震、北京奥运会……越来越多的普通民众广泛参与各项社会“大事件”,也使2008年成为了我国的“志愿者元年”。回顾十年前的那次志愿者经历,易老师也坦言,如果当时没有前往灾区,或许事后会后悔。“虽然我在团队中的年龄、身份和绝大多数人都不同,但正因此起到了别人无法起到的作用、尽了自己的力量,感到非常欣慰。或许志愿者活动需要花费很多时间、精力,不过,若你觉得这是值得的,就应当听从自己的声音。”易老师总结道。 之后,在场同学也纷纷结合自己对志愿服务的理解,与易老师进行了交流。如何面对志愿者有时“不受待见”的情境?易老师说,人生就是这样,你认为重要、有意义的事情,别人未必这样看待,自己的想法和别人不同是难以避免的,不过对于年轻人来说这也是一种很好的体验。她结合自己的处事态度告诉大家,要看到这件事情是否能起到好的效果,而不是个别人的态度或反馈;并勉励同学们不用多顾虑自己的得失,成为一个坚强、积极的人。参加这样的活动如何让家人放心?易老师说,参与救灾是需要技能的,也要学会自我保护、事先评估可能的危险。而让家人放心也取决于你平时应对复杂情况的能力,如果平时自理能力很差、碰到事情手忙脚乱,只是凭着一腔热情,未必对救灾是有帮助的,家长对你的信心也与你平时的表现有关。在支教活动中是否要把外面的世界带给当地的孩子们?易老师说,与经济文化发展差异非常大的地区的孩子“面对面”,应该站在他们的角度想问题,尊重他们的选择;志愿者在精神和物质上帮到他们就够了,不应该提要求、不应该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他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