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7日晚,由学指委“医史微鉴”辅导员工作室主办的“医见如故”第一期线上读书会于腾讯会议室顺利举行。本次读书会以“医见如故:与读书相伴”为主题,邀请了六位热爱读书的医学生担任分享嘉宾,带领同学们一起阅读文学、历史、哲学等人文书籍。读书会由“医史微鉴”辅导员工作室负责人原媛主持,护理学院朱卓非老师出席本次活动。
首先,原媛老师介绍了本次活动举办的意义。她说:“读一本好书,就仿佛是结交了一位一见如故的朋友。书中未必有黄金屋,但一定有更好的自己、更多的选择,希望同学们都能把读书作为人生的享受,愿你与读书相伴的每一日都闪闪发光!”
欧文·亚隆《直视骄阳:征服死亡恐惧》
分享人:2017级临八一班 何陈佳
何陈佳同学通过“面对自己不太妙的检查报告——你会想什么”和“面对癌症晚期的患者——你会说什么”两个案例切入,引发同学们对于死亡恐惧这一话题的思考。“直面死亡会引发焦虑,却也有可能极大地丰富你的整个人生”。在欧文·亚隆教授笔下,死亡这一沉重严肃的话题不再令人望而生畏,而是如微光般,明亮而又温暖。死亡如同骄阳,难以直视却又无处不在,减少对其的恐惧最好的方法就是真正的活着,利用波动影响在世界上留下我们活过的痕迹。生如夏花之绚烂,才能死如秋叶之静美。
黄正建《走进日常——唐代的衣食住行》
分享人:2017级临八三班 张诗语
你以为历史书都是枯燥冗长的吗?张诗语同学就为我们带来了别样的惊喜。黄正建所著的《走进日常——唐代的衣食住行》是关于唐代社会生活的研究论著,被称为“大唐寄来的DVD”,作者通过细腻而精当的勾绘和比较,通过文学作品和人物个案,真实而生动地展现了唐代士大夫日常生活的面貌。从皇家到庶民,以及语文书上我们熟悉的N大家,带你轻松自由地走进唐人的生活。
宗璞《野葫芦引》四卷
分享人:2017级临八三班 张诗语
张诗语同学强烈安利的另外一套书籍是《野葫芦引》,该书以西南联大为背景,细腻地刻画了我国形形色色的知识分子在那波澜壮阔的岁月里的人格操守和情感世界。“读这四卷书就像追连载小说,冷静的文笔娓娓道来,草灰蛇线的伏笔设置让人回味无穷”,张诗语如此说道,“先生们请安息,弟兄姊妹长相忆”。是对民国历史有兴趣的小伙伴不可错过的佳作!
石黑一雄《长日将尽》
分享人:2017级临八六班 陈祉璇
在这个充斥着“996”、“打工人”的年代,什么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是当下年轻人们需要思考的问题,陈祉璇同学带来的长篇小说希望助你一臂之力。据石黑一雄所言,他写《长日将尽》的出发点是想写“你是如何为了成就事业而荒废了你的人生,又是如何在个人的层面上蹉跎了一辈子的。”读者在读完整本书时,能在幽暗甚至是压抑的心境中,随着主人公一起体会到自我和解的勇气与纾解,体会到暗室中的裂隙里透进来的光芒。生活不止有工作,还有人的自己的愉悦,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与情感,希望这些弥足珍贵而常被忽视的珍宝,不要被你我忘记了。
杰罗姆·大卫·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
分享人:2017级儿科班周思怡
相信同学们都听说过这部经典作品,也相信有不少人在刚翻开书后被它粗俗的语言吓得合上了书,周思怡同学带领我们再次走进这本书。主人公霍尔顿无法回到天真无邪的童年时代,但又不想面对错综复杂的成人世界,他的愤怒和焦虑也是我们会面临的问题,“如果可以,我只想做一个麦田里的守望者,阻止那些纯真的孩子坠入社会的泥沼”。也许我们无法改变这个世界,但是我们可以保持初心,不成为自己当初讨厌的样子。经典之所以是经典,也许并不是因为它的用词和言语,而是它所探讨是经久不衰又引起共鸣的话题。
张清平《万婴之母——林巧稚传》
分享人:2018级法八班 姜奕超
这是一本令姜亦超同学“相见恨晚”的书。林巧稚医生一生无子,却又是无数孩子的母亲。这部文学传记以林巧稚的医学生涯为经,以她的成长背景为纬,真实地展现了她丰富多样的人生,博爱的人文精神以及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林巧稚曾说:“只要我一息尚存,我存在的场所便是病房,存在的价值便是医治病人”,无论多么精良的医术,都不能根治所有疾病,如果缺少了对世俗苦难的关注与关怀,就失去了医疗的人性温暖。希望林巧稚的故事能为身为医学生的你我驱走迷茫,坚定前进的道路。
歌德《浮士德》
分享人:2019级检验班 王子岑
王子岑同学带来了歌德的浪漫主义巨作《浮士德》。此书创作于拿破仑时代,以德国民间传说为题材,以文艺复兴以来的德国和欧洲社会为背景,通过浮士德和恶魔梅菲斯特的赌注引出对人性的想法以及对人性道路选择的问题。歌德以戏谑而宏伟的语言揭露了人们的永恒追求,“人的驱动力如同钟摆,在痛苦与空虚见摆动,幸福只在其中停留刹那。”
本次读书会干货满满,同学们在读书、交流的过程中,收获友谊、收获知识、收获思考。“医史微鉴”辅导员工作室今后还将继续组织“医见如故”线下读书会、“5周读完XXX书”等活动,欢迎广大同学积极参与,期待与热爱读书的你一见如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