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下午,北京大学医学人文研究院王一方教授做客“健康中国”思政课程,在闵行校区为2020级学生带来了《从抗疫透视医学的职业价值》的精彩授课。
课程伊始,王一方从医学史角度指出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是百年一遇的健康危机。从全球范围的抗疫成果看出中国抗疫成效显著,因为有党的领导,有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还有全民一致抗疫的团结意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悠悠民生,健康最大”,同学们要从疫情中了解现代社会需要的医学人才和医学生努力的方向。新时代的复合型医学人才,要有精湛的学术、扎实的技术,还要有共情的艺术、媒介驾驭艺术和国际救援的胸怀。目前新冠疫苗已经成为国际公共产品,表明我国国药已经进入世界卫生组织救援体系,这代表了一个国际地位,而不仅仅是大国情怀。
随后,王一方从多角度剖析了新冠疫情。疫情政治学视角:当新冠袭来,全球公共卫生治理基本考量有三:政府有无担当,社会有无秩序,人民有无依靠。从灾难社会学视角来看,疫情实行分区管控,力求宽严适度,依然面临着疫区的个体自由与公众安全之间的矛盾。从疫情传播学的视角来看,需要科学知识对冲谣言误解与社会心理抚慰两条战线作战,才能有效应对疫情防控期间的社会情绪波动。
抗疫是技术与人文的双重变奏。他以医患关系的理想国——方舱医院为例,分析了十大关系转变:管制与自由、等级与平等、专制与民主、冷漠与仁爱、帮助与自助、冲突与和谐、伤害与救疗、刺激与安抚、胸有成竹与茫然无措、最安全与最危险,让同学们体会到了方舱医院中的温情,也对未来更好的医患关系充满期待。新冠诊疗促进了医学人文的发展,陪伴、见证、抚慰、安顿是高级人文技术,却是最基本的临床人文胜任力。
毛泽东同志称白求恩是“一个纯粹的人”,这是对白求恩富有个性的刻画。王一方分析了如何理解与实践“纯粹”这个问题,提出了后疫情时代的医学职业精神。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临床体验阐释医者“纯粹”的内涵,但是需要找到五种感觉:神圣感、敬畏感、悲悯感、使命感、平衡感。
讲座结束后,同学们踊跃地提出了自己的疑问,王一方都给予了耐心地解答。在王一方旁征博引又深入浅出地剖析下,同学们深有感触,深入认识了自己今后的职业角色,明确了未来努力的方向,为国家健康中国事业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