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日咳防控
什么是百日咳?
百日咳是由百日咳鲍特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由于接种疫苗后产生的免疫力衰减和百日咳鲍特菌变异,全球很多疫苗覆盖率较高的国家出现了“百日咳再现”,发病年龄高峰从婴幼儿转移至青少年及成年人,青少年及成年人成为婴儿百日咳的主要传染源。
流行病学:
(1)传染源:感染者是主要传染源。对于婴幼儿,感染百日咳鲍特菌的父母或其他同住人员是最主要的传染源。
(2)传播途径: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如感染者咳嗽、打喷嚏等将细菌播散到空气中,易感者因吸入带菌的飞沫而被感染。也可经密切接触传播。
(3)潜伏期:通常为5—21天,平均7—14天。
(4)传染期:从潜伏期开始至发病后6周内均有传染性,尤以潜伏期末至发病后2—3周内传染性最强。
(5)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婴幼儿更加易感。接种含百日咳成分的疫苗或自然感染,均不能获得终生保护。
临床表现:
典型的百日咳分为3个阶段:卡他期、痉咳期以及恢复期。可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症状1—2周后,出现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并伴有鸡鸣样声音,咳嗽夜间加重,可伴有呕吐。新生儿和6个月以下婴儿常不表现典型的痉咳,多见咳嗽数声后即发生屏气、发绀,甚至窒息。未经治疗,咳嗽症状可持续2~3个月,故名“百日咳”。当婴儿出现不明原因的呼吸急促、缺氧表现或者进食不好、有呕吐症状时,特别是家庭成员已经有咳嗽的表现,要格外警惕,及时就医。
(1)卡他期:表现为流涕、打喷嚏、流泪、咽痛、阵发性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多无发热,或初期一过性发热。该期排菌量达高峰,具有极强传染性。持续 1~2 周。
(2)痉咳期:表现为阵发性、痉挛性咳嗽,伴咳嗽末吸气性吼声,反复多次,直至咳出黏痰,昼轻夜重,睡眠期间痉挛性咳嗽更为突出,影响睡眠。痉咳次数随病情发展而增多。常在咳嗽后出现呕吐,可致舌系带溃疡,面部、眼睑浮肿,眼结膜出血,鼻衄,重者颅内出血。新生儿和 6月龄以下婴儿咳嗽后常会引起发绀、呼吸暂停、惊厥、心动过缓或心脏停搏。此期一般持续 2~6 周,亦可长达 2 个月以上。
青少年或成人百日咳患者,常无典型痉咳,表现为阵发性咳嗽和暂时性缓解交替。持续 2~3 周。
(3)恢复期:痉咳逐渐缓解,咳嗽强度减弱,发作次数减少,鸡鸣样吼声逐渐消失,阵发性痉咳症状可持续数周或数月。
治疗:
既往百日咳的抗菌药物治疗首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阿奇霉素、红霉素、罗红霉素或克拉霉素等。根据《百日咳诊疗方案(2023年版)》推荐,鉴于当前国内百日咳鲍特菌对大环内酯类抗菌药耐药率很高,>2月龄的儿童和成人,建议首选复方磺胺甲噁唑。用药期间,应注意肾损伤、结晶尿、皮疹等不良反应。2月龄以下婴儿须在专科医师的指导下,安全选用有效的抗菌药物治疗,确保用药的安全性。
对疑似病例,可以根据临床经验进行抗菌药物治疗,同时接受百日咳病原学检测以排除或者确诊,因为百日咳发病1~2周内用药,可以减轻症状、缩短痉咳期、减少并发症;2周后用药对痉咳症状减轻效果很有限,但仍然可以减少并发症,尤其对清除带菌、阻断或者减少百日咳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自我隔离:
对于使用有效抗菌药物治疗的百日咳病例,自我隔离期限为临床诊断后至有效抗菌药物治疗5天;对于未及时进行有效抗菌药物治疗的病例,自我隔离期限为发病后21天。自我隔离期间如病情加重应及时就诊。
预防措施:
(1)保持良好卫生习惯:日常生活中,公众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常通风,咳嗽或打喷嚏时用手肘或纸巾掩住口鼻。注意劳逸结合,合理作息,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增强自身抵抗力。
(2)佩戴口罩:佩戴口罩是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重要措施,可有效减少病原体传播。家长出现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近距离接触照护婴幼儿时应科学佩戴口罩,降低婴幼儿的感染风险。
(3)接种疫苗:接种含百日咳成分疫苗是预防百日咳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可有效降低感染发病和重症病例发生风险。按照国家免疫规划程序,儿童应在3、4、5月龄和18月龄各接种1剂次含百日咳成分疫苗。适龄儿童应及时、全程接种含百日咳成分疫苗,对于未全程接种的5岁以内的儿童应尽快补种。
(4)暴露后预防:在共同生活、居住、学习、工作中,与百日咳病例(发病前1周至发病后3周)有接触史者,应进行自我健康监测21天,期间如无咳嗽、流涕、发热等不适症状,可正常学习与工作;避免与婴幼儿和孕产妇等重点人群近距离接触,减少前往人群密集场所。一旦出现咳嗽、流涕、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就诊。对未全程接种含百日咳成分疫苗的婴幼儿、家庭内和托幼机构的密切接触者、有明确接触史的托幼机构工作人员、婴幼儿看护者、新生儿病房医务工作者等人群,建议暴露后21天内(尽可能在暴露后1—2周内)在临床医生指导下接受药物预防。
如何缓解百日咳的咳嗽?
(1)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温度及湿度适宜,避免烟尘、油烟等刺激性气味吸入,避免诱发痉挛性咳嗽的因素。空气干燥时,适当增加湿度,可用加湿器或用湿拖布擦地。
(2)避免剧烈活动但也不能卧床不动,适当活动加强营养最合适。
(3)避免过多刺激,进食、喂药等尽可能安排在同一时间,不要吃得过饱,进食后拍嗝,防止呕吐、误吸。
学校及托幼机构防控措施
(1)落实晨午检、缺课追踪制度
师生出现咳嗽等相关症状,应督促就医,明确诊断,不带病上课。做好因病缺勤病因追踪与登记工作,落实学生诊断及治疗,严格执行复课流程。
(2)百日咳患者要隔离治疗
发病期间应暂停上学、上班,避免与他人(尤其是儿童)接触。针对百日咳病例共同居住者、同班级及其它有关联班级师生开展健康监测追踪21天,有症状者督促及时就医;对于患病儿童返校上课应严格查验病愈返校证明。
(3)积极做好通风消毒
百日咳鲍特菌对外界抵抗力较弱,56℃30分钟、日光照射 1 小时、干燥 3~5 小时可灭活,对紫外线和一般消毒剂敏感。因此要保持教室、宿舍、食堂等人群聚集场所环境清洁,每天至少三次开窗通风和及时消毒。
(4)加强疾病防治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个人卫生意识
对师生、家长开展百日咳防控知识宣教,教育和培养学生良好卫生习惯,做到勤洗手、多通风、戴口罩、保持安全社交距离。
(5)落实预防接种证查验制
要严格落实预防接种证查验制度,督促适龄儿童及时接种含百日咳成分疫苗,与卫生部门配合及时发现未接种儿童,及时查漏补种。
(6)落实学校疫情报告制度
发现师生咳嗽症状异常增多,要及时报教育主管部门和区疾控中心相关部门。
来源:《百日咳诊疗方案(2023年版)》、《百日咳防控方案(2024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