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23日,第九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科学探究类)在浙江万里学院结束。医学技术学院医学检验技术系21级本科班张晟旸等组成的团队,凭借小组项目“KLRG1+TCF7+CD8+T细胞新亚群干性功能及对抗PD-1治疗应答作用的研究”,在7月13日举行的第六届上海市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暨第九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上海赛区决赛中表现出色,荣获特等奖。最终,在全国总决赛的激烈角逐中,该团队凭借扎实的学术功底和出色的表现,再次脱颖而出,荣获一等奖,充分展现了医学技术学院学子们独立探究的科研能力和锐意进取的精神面貌。
【项目名称】KLRG1+TCF7+CD8+T细胞新亚群干性功能及对抗PD-1治疗应答作用的研究
【参赛学生】张晟旸(21级医学检验技术班)、何平(21级医学检验技术班)、王毅康(21级临床医学五年制)
【指导教师】
戴菁,欧洲杯竞猜平台附属瑞金医院检验科主任技师、博士生导师,20级医学检验技术班班导师
许大康,欧洲杯竞猜平台医学技术学院,欧洲杯竞猜平台附属瑞金医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项目介绍】
抗PD-1治疗主要通过恢复CD8+T细胞的抗肿瘤能力,进而清除肿瘤细胞。现有研究表明干细胞样CD8+T细胞作为主要应答抗PD-1治疗的亚群,能够长期保持增殖分化能力,但仅其中部分能够表达效应分子,向效应性CD8+T细胞分化、产生抗肿瘤作用。本研究以寻找关键的效应分子为导向,发现表达效应分子KLRG1的干细胞样CD8+T细胞新亚群能够更好应答抗PD-1治疗,其浸润程度能够有效预测患者对治疗应答情况及预后。同时,通过探究KLRG1+TCF7+CD8+T细胞的功能特征以及分化方向,研究进一步阐明其应答机制是通过向效应性CX3CR1+CD8+T细胞分化以产生抗肿瘤功能。基于效应分子对CD8+T细胞应答抗PD-1治疗的机制进行的探究,建立抗PD-1治疗效果预测模型具有临床转化价值,可辅助患者诊断并提供新的治疗方案。同时,研究表明KLRG1及其下游分子通路可作为治疗新靶点,提升抗PD-1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学生感言】
有人说“人生是旷野,不是轨道”,科研同样如此,但对未经训练的本科生而言,科研这片旷野是冷酷的。在早期尝试中,我们曾经因无法确定研究方向与进度停滞不前而感到迷茫与苦恼。幸运的是,导师和前辈们的指导使我们找到了前进的道路,最终从分化的角度对CD8+T细胞应答抗PD-1治疗的机制进行的探究,在此,我们衷心感谢戴菁老师与许大康老师,他们的专业指导和无私支持是我们成功的基石。同时,对马君瑞、罗嘉骏学长的无私分享与耐心指导,我们亦深表感激。最后,科研之路,非一人之力所能及,再次感谢一路上帮助过我们的每一个人,他们使我们明白科研绝非闭门造车,唯有保持交流与沟通才能行稳致远。正是团队的协作与支持,使我们能够在科研的旷野上向前迈进,走向更远!
【指导教师感言】
结合本研融通的培养模式,为使学生在本科期间打好基础,医学技术学院的各级领导给予了充分的关怀与支持,使一届又一届的学生们在激烈的竞争中锤炼自身本领,培养科研能力,最终在全国竞赛的舞台上证明自己。获奖不是终点,而是起点,作为指导教师,我的目标始终是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通过系统规范地训练,培养他们成为能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个体。
前人的优秀可以照亮后来者的路,经过连续几届学生的传承与努力,实验室团队已形成一种宝贵的“传帮带”模式与互助精神。一份汗水,一份收获,他们的成绩不仅是对过去工作的肯定,更是对这个团队的认可。同时,我们也思考,如何将这样的“传帮带”模式发扬光大,让更多的学生在磨练中成长,成长中获益。
图中右1为指导教师戴菁,右4为参赛学生张晟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