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服务

政策咨询

当前的位置是: 首页 >> 社会服务 >> 政策咨询 >> 正文

筑牢公共卫生防线,巩固全球新冠疫情大流行下我国防控成果

作者:   发布时间 :2020年07月10日

政 策 简 报

2 总第2                                                2020710

 

 

筑牢公共卫生防线,巩固全球新冠疫情大流行下我国防控成果

 

 

一、背景

202079日,一篇由“大健康 道森”发布的题为《哈佛大学发表Science:关于新冠的绝望未来》报道获得了媒体较大关注。该报道解读了2020414日在线刊登在《科学》杂志的一篇关于《SARS-CoV-2在后流行期的传播动力学预测》和2020618日在线刊登在《自然·医学》杂志的《SARS-CoV-2无症状感染者的临床和免疫学评价》研究论文。该自媒体报道解读了如下内容:

根据论文中的描述,无论是否能研发出疫苗,新冠病毒都可能会陪伴人类到2025年。具体来说,这篇论文关键论述了以下几点:

1、被我们寄予厚望的疫苗,作用很可能会非常小。

因为人类感染者产生的抗体有效期可能只有40周(少于300天),比疫苗的研发周期都要短。

如果疫苗不能起作用,那么新冠将会变成一个10-50倍致死率的流感,在全世界范围内反复暴发。

2、未来各国的策略,就是尽可能采用疏离措施,把感染率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以确保医疗体系不崩溃。

3、新冠会长期成为老年人类的头号杀手,而人类整体的医疗支出会大幅上升,预期寿命会降低。

现在看来更可能的情况是以后的每一年,病毒都会呼啸而来, 而哈佛大学的这篇论文,已经在不少程度上得到了验证。

中国最新的一项研究显示,人体感染新冠病毒康复后,体内的抗体可能只能维持23个月。尤其无症状感染者,抗体维持时间会更短。中国研究人员日前在英国《自然·医学》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他们在重庆市进行的调查发现,新冠病毒感染者痊愈后体内抗体水平会迅速下降。此外,无症状感染者的免疫反应弱于有症状感染者。

据介绍,重庆医科大学学者领衔的团队在重庆市启动了新冠病毒感染者的追踪研究,研究对象为285名感染者,其中包括37名无症状感染者,从而系统分析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临床和免疫学特征。调查发现,约90%的病例在出院后2个月总抗体水平会降低70%以上。这项研究瞬间震惊了世界同行,毕竟,这是世界上第一份研究这类患者免疫反应的文献。

世界卫生组织也发表科学简报,称“没有证据”能证明感染新冠后产生的抗体能保护人体免于第二次感染。据福克斯新闻617日报道,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名女子最近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了她在两次感染新冠肺炎后的心酸历程。

另据外媒报道,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622日表示,新型冠状病毒大流行仍在加速,其影响将持续数十年。谭德塞说,世界面临的最大威胁不是病毒本身,而是“缺乏全球团结和全球领导”。“在一个分裂的世界里,我们无法战胜这种流行病”,他说,“疫情的政治化加剧了这一问题。在我们所有人都安全之前,没有人是安全的。”世卫组织在发布会上还表示:新冠病毒进行到现在,已经很可能成为一个长期性问题。目前来说,已经再难预知病毒何时结束,或者永远不会消失了。新冠病毒或者它的变异病毒会将成为类似流感、水痘这种顽疾一样长期和人类共存。

 

二、现状分析

目前新冠疫情仍处于全球大流行,截至北京时间7100013分,全球新冠肺炎累计确诊病例超过1216万例,达到12,166,678例,累计死亡病例超过54.9万例,达到549,365例。全球新冠疫情依然严峻,这给我们国家防控输入性新冠疫情及应对输入性关联病例的防控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但事情却并不像上述自媒体报道得这么严重不堪、犹如世界末日来临一般,毕竟科学的事情应该由科学家去解读,而不能由自媒体去过度解读。理由如下。

 1、关于“被我们寄予厚望的疫苗,作用很可能会非常小。人体感染新冠病毒康复后,体内的抗体可能只能维持23个月”的问题,一方面这项研究仅仅代表重庆地区的数据,能否代表全球数据的观点,需要进一步数据研究验证;再者,疫苗的保护是个复杂的过程,康复者及无症状感染者抗体水平下降快,是否能证明其没有保护力,还需要获得更多的数据支持。另一方面,根据72日刊发在《科学》的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动物实验研究所秦川团队的 Primary exposure to SARS-CoV-2 protects against reinfection in rhesus macaques”论文显示,在初次新冠感染的早期恢复阶段,用相同的新冠病毒株再次进行感染的恒河猴没有显示出可检测的病毒传播、病毒性疾病的临床表现或组织的病理学变化。研究的结果表明,初次新冠感染可以保护后续暴露,这对疾病的预后有参考价值,并对疫苗设计有重要意义。更重要的是,恒河猴模型再次感染未成功这一点提示,目前出院患者的“复阳”不可能是由于再感染所致,可能是由于此前检测时的“假阴性”等原因。该项研究成果有待进一步数据验证。

2、关于“新冠病毒进行到现在,已经很可能成为一个长期性问题。目前来说,已经再难预知病毒何时结束,或者永远不会消失了。” 这个是在现今无特效药和疫苗的特定情况下提出的观点,而事实上,全球政府和科学家正在积极开展新冠药物和疫苗研发,并且取得一定的进展,一旦有药物或疫苗研制成功,新冠疫情将很快得到有效的控制。当然,在药物和疫苗均未面世之前,我们必须做好新冠疫情防控的常态化工作。

 

三、长三角地区新冠肺炎疫情风险分析

上海作为我国的经济中心,具有全亚洲最大的经济自由贸易区,是长三角区域核心城市,人流和物流均处于高密度运转状态,一旦出现输入性新冠肺炎疫情,而又未能做到常态化防控的话,很可能造成我国前期某地区一样的局部暴发疫情,直接危害百姓健康,并给百姓生产生活带来沉重的负担,给国民经济发展带来重大损失。

目前上海市新冠肺炎输入性病例风险依然存在,随着国际交流的不断开放,风险因素也不断加大。因此,筑牢公共卫生防线,完善上海、浙江、江苏和安徽等地联合示范应用机制,建立长三角区域输入性新冠肺炎等传染病联防联控共同体,把疾病传播风险关口前移,保障长三角区域乃至华东地区百姓的健康,为长三角地区经济复苏,打造长三角区域全球重要现代服务业中心、早日实现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目标,并为全球人类命运共同体计划的有效实施提供健康保障。

为此,对当前长三角的新冠肺炎防控建议如下:

1、筑牢公共卫生防线,完善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应对计划

制定完善城市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输入、暴发和流行的计划,由政府主导,加强部门间合作,细化各部门和社会各界在疫情应对中的工作职责,从政策规划层面明确对城市公共卫生体系和相关应急响应部门持续稳定的投入,继续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作业中心(EOC)和应急作业网络(EOC Net)建设,稳步推进卫生应急学科和卫生应急队伍建设。

2、应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强化拓展疾病监测

强化新冠肺炎疫情的监测网路,整合不同渠道、不同部门间的疾病监测信息,发展基于病原学监测、症状监测、事件监测的传染病综合监测系统。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地理信息系统、5G技术等手段定期对收集到的综合监测信息进行研判,及时掌握本地区新冠肺炎等传染病的流行态势、毒株变异情况以及疫情暴发风险。

3、根据国外疫情的新变化,针对性调整防控策略

根据国外疫情的新变化,不断调整航空、港口和陆地口岸检验的措施和策略,及时发现传染源,确定输入性传染源不再引发本地相关感染病例。要无差别的认真对待输入到上海的来自各个国家的人群,不能过于强调按输入国的疫情轻重区别对待,不能对来自疫情较轻的国家人员掉以轻心,对所有境外进入到上海的人员均要采用更为严格的医学隔离措施,对于从事人流密集型服务行业的入境者(如餐饮从业人员、农贸市场、大型超市等从业人员等)建议适当延长入境者的医学观察期限,并增加核酸检测的频次,从而筛检出了尽可能多的无症状感染者。

4、科学开展应急物资储备,加强疫苗和特效药研发

全球疫情仍然未得到缓解,各国新冠肺炎疫情输入进我国的风险巨大。一方面,需要科学开展药物、诊断试剂、医疗防护用品、生活物资的储备,谨防疫情反弹和第二波暴发流行;另一方面,继续加强新冠肺炎疫苗和特效药研发,给予相关科研机构和企业政策和财政上的持续支持。

5、加强新冠肺炎风险宣传,提升全社会健康素养

科学引导舆论继续做好新冠防控的宣传教育工作,继续保持社交距离和在人流密集之处正确佩戴好口罩,避免因为人群懈怠引发输入性病例的关联病例,甚至引发第二波疫情。强化健康意识,把健康政策和习惯融入到全体百姓心中,切实提升全社会健康素养,进一步巩固我国疫情防控成果,着力改善百姓健康生活。

 

欧洲杯竞猜平台-国家热带病研究中心全球健康学院

欧洲杯竞猜平台-爱丁堡大学全健康研究中心

陈木新、钱门宝、施春雷、周晓农

 

附:哈佛大学Science论文的直接解读

 

微信公众号关于该篇文章的介绍明显夸大,偏离了研究者的目的。文章的本意是通过模型来预测不同情境下新冠肺炎的未来变化及所需要采取的应对措施。

一、    文章的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模型,属于理论性研究。由于目前对新冠肺炎的认识很有限,本文参照了另外2种冠状病毒(HCoV-OC43HCoV-HKU1),考虑了疾病的季节性、免疫特征及不同冠状病毒的交叉免疫,假设了不同场景,模拟了未来5年可能的趋势及所需要采取的措施。

二、    文章的主要发现

新冠肺炎在冬季可能重燃。在没有其他有效的干预措施下(如疫苗和药物),需要继续通过保持社交距离和提高重症救治能力来应对。为避免医疗体系的崩溃,需要采取长期的或周期性的社交距离控制直到2022年。即使将来能消除新冠肺炎,也需要加强监测,因为在2024年仍然有重燃的风险。

三、    文章的不足

数学模型常常不得不使用很多的假定,本文作者在文中就自己列出了多个不足,包括模型使用了很多的假设。另外,该模型参照了美国的另外2种冠状病毒(HCoV-OC43HCoV-HKU1)的数据,模拟温带地区的场景。需要注意到,我们目前对新冠肺炎的认识还很有限,还有很多的未知,新冠肺炎病毒是否与其他冠状病毒类似、美国的场景是否适合其他国家、过于简化的模型是否充分考虑了其他多种因素的作用等均是不确定的。

实际上该篇文章是202034日投稿的,我们对于新冠肺炎的认识在过去4个月中又有了很多新认识,而且随着全球对新冠肺炎的研究的不断加强,相关的知识也会不断地更新。

四、    文章的启示

文章仍然对我们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1. 鉴于目前的形势,需要做好未来一段时间新冠肺炎将继续存在甚至在冬季可能暴发的可能,需要加强疾病监测体系、继续提高重症救治能力以应对。这也是目前科学界大部分人的观点。

2.在疫苗和特效药物出现前,大部分国家可能会采取2种措施应对,其一是少部分国家仍然采取类似于“群体免疫”的策略,对其消极应对;其二是通过“压制-缓解”策略,即在达到一定的流行水平时,采取高压措施,将其压制到较低的水平时,采取放松措施(以便经济发展),待流行水平继续反弹到一定水平后再采取压制。我国目前的策略仍然是全面的控制,与第二种策略是有差别的。鉴于全球目前的流行情况,以及大部分国家所采取的应对策略(消极应对或“压制-缓解”策略),输入性病例将会是我国未来的主要传播风险,外防输入将是重中之重。

3.关于新冠疫苗的前景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主要是目前尚无任何冠状病毒的疫苗,很多人担心新冠疫苗的保护期可能不够,如可能不到1年。这更提醒我们需要加强相关的研究攻关。

4.需要继续加强对新冠肺炎基本特征和流行病学传播的研究,这样便于我们不断调整和优化策略,以最低的成本实现对新冠肺炎的控制。

 

上一条:筑牢人兽共患病防线,加强崇明岛福寿螺防控工作

下一条:全球新冠疫情大流行下猪流感等人兽共患病的防控策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