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 策 简 报 第3期 总第3期 2020年11月27日 |
筑牢人兽共患病防线,加强崇明岛福寿螺防控工作
一、背景
外来入侵物种对全球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和人类健康造成的严重危害已成为世界关注热点。截止到2020年6月5日,《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名单》上已列出660多种在我国被发现的外来入侵物种,其中71种对自然生态系统造成威胁或具有潜在威胁,年经济损失高达1198.76亿元,且这种影响仍在加剧。
福寿螺是原国家环保总局(现生态环境部)公布的首批入侵我国的16种危害极大的外来物种之一,属软体动物,原产于南美洲,于上世纪八十年代被引入我国南部地区,最初作为特种经济作物推广养殖。由于其口感不佳,被大量遗弃,随后很快扩散到了周边河流和湿地等区域。福寿螺对环境景观、人类健康和农业生产都有着较大的负面作用。
2006年第一次进行福寿螺全国清理行动之后,福寿螺的扩张速度减缓,但近几年因福寿螺的扩散蔓延,相关新闻呈增长趋势,如已有报告上海地区也发现了大量的福寿螺繁殖区域。2020年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对上海市9个郊区104个街镇的371个村、1070公里河道、4.89万亩水稻、茭白等作物连片区、208个重点水产养殖场,以及徐汇区、杨浦区和长宁区的30个近30公里的自然河道进行了初步调查,发现福寿螺及其卵块在本市多区均有分布,尤其以市郊区域更为严重,并有蔓延趋势。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工作人员的实地勘察,福寿螺已于2019年进入崇明岛,繁殖范围呈扩大趋势。为此,我们建议应以“全健康(One Health)”理念指导,紧急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合理预防,才能使外来入侵生物可能造成的危害降低至最低水平。
二、福寿螺入侵崇明岛后的风险分析
(一)入侵覆盖区域在扩大。2020年11月20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的工作人员前往崇明对福寿螺的生长状况进行了实地勘察。发现在长兴岛的公园,崇明本岛的公园及河道均有发现福寿螺。崇明区向化镇卫星村市民健身步道有大量福寿螺螺卵分布(图1),当地居民首次发现福寿螺入侵本地是2019年夏,部分居民还食用了福寿螺。根据健身步道修建工程的情况,估测福寿螺是夹在景观植物(美人蕉等湿生植物)被带入崇明的。而健身步道附近河道暂未发现福寿螺。
图1.崇明区向化镇卫星村市民健身步道 |
(二)潜在的健康风险始终存在。工作人员还对崇明本岛的河鲜农贸市场进行了调研,在陈家镇河蟹农贸市场(陈仿公路60号)的田螺(黄泥螺)贩售摊位找到了福寿螺(图2)。询问店主,了解到福寿螺是从当地河道捞出的;走访当地居民,了解到部分居民曾看到过河道中有福寿螺分布,以5月份为多。对当地居民进行调查问卷(共20份),50%受访者有食用螺肉的习惯,15%食用过福寿螺,30%见过福寿螺或福寿螺卵;但仅有15%居民具有福寿螺或广州管圆线虫的相关知识。风险分析认为:福寿螺不但扩散到了崇明本岛的河道系统,而且已经进入了当地的交易系统;当地居民有食用福寿螺习惯,但对福寿螺的危害及相关风险知识并不了解。
图2 陈家镇河蟹交易市场 |
(三)福寿螺危害广泛。首先,福寿螺可造成水稻等作物减产。福寿螺在野外没有天敌,环境适应力强,繁殖快食量大且食谱广,对水稻等水生农作物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水稻受害率为7%-15%,最高达64%),污染水体并破坏农田生态系统。研究表明,被福寿螺入侵的水域,其鱼类资源和贝类资源均会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一年可以发生2至3代,世代重叠繁殖力惊人,在广州一只雌螺经一年可以繁殖幼螺32.5万只。以往研究发现,福寿螺繁殖和扩散能力极强,几年的时间就大面积繁殖并影响当地农业系统。而且在适宜的区域产螺密度高,破坏力极强,需要大量人力、经济和政策的投入才能进行控制。但如果没有持续的防控政策,福寿螺很有可能再度泛滥,比如云南地区的福寿螺问题在2017年再度爆发,并启动了省级的福寿螺清理行动,值得其他地区的警示。其次,福寿螺可导致人体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福寿螺可能会成为卷棘口吸虫、广州管圆线虫的中间宿主。主要感染方式为进食了含有广州管圆线虫幼虫的生或半生的螺肉,潜伏期为1-2周。其幼虫主要侵犯人体中枢神经系统,表现为脑膜和脑炎、脊髓膜炎和脊髓炎,可使人致死或致残。福建省对广州管圆线虫的调查研究表明,福寿螺在自然环境下感染广州管圆线虫的平均感染率为23.76%,值得我们警示。最后,福寿螺可影响生物多样性,对景观生态造成影响。福寿螺适宜繁殖的区域包括河道、公园、稻田和湿地,这些地块在崇明岛都大量分布。所以,以生态岛为建设蓝图的崇明岛尤其需要对福寿螺的入侵进行预防。福寿螺的入侵也威胁了入侵地的水生生物和食物链,对生物多样性的危害尤其严重,甚至可能导致当地生物的灭绝。
三、政策建议
崇明岛为生态型离岛,一旦福寿螺成为淡水腹足类的优势种群,应用物理化学方式难以根除福寿螺。只要仍有少量福寿螺在崇明岛存在,就有可能导致福寿螺暴发,分布范围扩大。因此,须采取有效的监控方法,一方面在无螺区做好预防入侵工作,另一方面在有螺区控制其大规模暴发。
一是强化城市外来入侵生物监控体系,完善人兽共患病应对计划。在走访当地居民的过程中,我们得知崇明岛的健康步道共修建了69条,与向化镇卫星村市民健身步道同期修建的健康步道都有存在福寿螺的可能性。福寿螺的繁殖旺季为5到6月,应先对这些健康步道进行筛查,确定危险区域范围,在明年开春时进行及时处理。不仅是健身步道,还需要对公园、湿地、河道和水产品交易市场进行长期的监控,控制福寿螺的扩散,观察福寿螺的扩散规律。另外还要对福寿螺的广州管圆线虫感染状态进行评估,如果发现阳性,则需要加大防控力度。除此之外还要开展针对老鼠的定期监测。福寿螺本身并不携带寄生虫,但野生福寿螺在野生环境中与老鼠进行接触后,很可能被感染广州管圆线虫并形成感染链。老鼠不止是广州管圆线虫病的中间传播媒介,还是很多传染性疾病和寄生虫疾病的中间媒介,对其携带的菌群状况进行分析可以有效的预防可能爆发的疾病。不同种类的老鼠携带的病原体及耐药基因不同,如田鼠、钩端螺旋体。在福寿螺检测地点附近同时对崇明岛当地的老鼠进行定期监测,并进行宏基因测定,对老鼠体内的其他病原体进行归类,便于日后的预防工作。
二是开展必要和针对性强的措施,封锁进一步的扩散。目前针对福寿螺的主要防治措施还是化学药剂防治法,但化学药剂在发挥效力的同时也有很多毒副作用,对水体有污染,对非靶标的鱼类蛙类生物也有致命的毒性。所以化学药剂比较适合在福寿螺大量泛滥,难以使用其他灭螺手段控制的情况下使用。崇明岛的福寿螺虽有扩散迹象,但没有到泛滥成灾的情况,可以选择以下5种方式进行清理: 1)消灭越冬螺源。福寿螺主要集中在河道和水沟中越冬,因此要在春季前清理稻田边水沟,清除淤泥和杂草,破坏其越冬环境。2)阻断传播,在重发生区的下游处,灌溉渠入口或稻田进水口安装阻拦网,同时对沟渠和低洼积水处采用药物防治。还可以在福寿螺产卵的高峰期,在稻田中插上木条或竹片,引诱福寿螺在此产卵,每2-3天摘除一次,清理卵块。3)人工捕捞,清除卵块,进行销毁。4)水旱轮作,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福寿螺失去了适宜的生长环境,从而减少其危害性。5)生态防治的方法成本较低,相关文献表明鸭类养殖对福寿螺的控制有积极的作用,相比化学防治的方法更具生态性。
三是加强风险沟通宣传,提升社会健康素养。现阶段对于福寿螺生态习性的研究以及防控措施已经较为成熟,但福寿螺仍再次泛滥。其原因可能是由于民众对福寿螺的认识有限,有大量人为导致的福寿螺迁移。随着时间的推移,大众对2006年关于福寿螺的相关记忆有所遗忘。根据艾宾浩斯记忆曲线,如果想要受众对信息有比较牢固的记忆,需要多次和阶段性的对知识点进行回顾和刺激。对福寿螺危险地区的靶点受众进行定期知识科普和回顾会有助于福寿螺的防控工作。另外,由于上海地区没有出现过广州管圆线虫感染的事件,这也可能是当地居民对福寿螺的认知程度较低的原因。
所以,对福寿螺的高发地区进行长期调查问卷跟踪调查可能很必要,能够根据问卷的结果定位需要了解寄生虫知识的相关群体。定位信息投放人群之后,可以与信息投放类软件和媒体进行合作,定期对福寿螺的相关信息进行科普类投放。如果建立有效的信息投放机制,对其他疾病的预防和控制也有很好的效果。应建立中国疾病控制中心寄生虫所的相关社交账号,定期推送相关信息进行科普。科普内容可以包括各种常见寄生虫疾病,结合其高发季节和地区的数据进行预推送,以达到预防的作用。
另外,让志愿者参与外来入侵物种的监控是一种低成本、大规模和长期的选择。志愿者可以在智能手机上使用iNaturalist、IveGot1和EDDMaps应用程序对图像进行记录、识别和定位。这些软件目前只有英文版本,开发符合中国国情的软件可以大幅提升外来入侵物种的筛查和定位效率。
四是在One Health理念指导下,积极开展疾病预防活动。 2021年,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即将在我国昆明举办。国际自然保护组织(Invasive Species Specialist Group,ISSG)在这一框架提出了关于防控外来入侵物种的路线图(图3),2030年的目标包括消除外来入侵物种脆弱地区100%的影响,高效管理50%的传播路径和法律规范50%的外来入侵物种。为了达成这一目标,One Health的思维模式必不可少,在人医、兽医和环境学科交叉的基础上,对人兽共患病进行系统性的观察和比较,所得到的规律与异同将有助于对其他外来入侵生物进行管控,提出可类推的政策建议。另外,不同人兽共患病之间的对比分析也有助于为日后的科研打下坚实的基础。
图3.国际自然保护组织提出的针对外来入侵物种的初步框架图 欧洲杯竞猜平台-国家热带病研究中心全球健康学院 欧洲杯竞猜平台-爱丁堡大学全健康研究中心 张仪,郭照宇,方圆,王向澄,郭晓奎,周晓农 |
知识点: “One Health”的概念:“One Health”的概念如今逐渐在国内普及,2020年陈国强院士将其译为“全健康”。全健康最初的定义是对人、兽和环境的交叉学科进行系统性的研究,福寿螺是合适的研究对象。针对福寿螺得出的规律,未来也可以应用到其他外来入侵物种的处理办法中。本文将结合过往文献先验知识和现场勘查报告,在全健康理念下,对福寿螺在崇明岛的现状和未来预防工作进行分析讨论。 影响福寿螺分布的因素主要有8种(如表1),福寿螺分布区域受温度影响明显,北半球年平均气温11.6℃等温线(韩国的尚州和容州)到南半球年平均气温月14.2℃等温线(阿根廷北塔哥尼亚)之间均有福寿螺分布。生长范围较广,文献显示其扩散原因大部分为人为携带和养殖。我国南部的大部分地区都是福寿螺的适宜生长区域,上海地区为危险区域(图1)。崇明岛具有离岛属性和生态岛属性,同时具有大量公园、水稻田、河道和湿地这些适合福寿螺生长的区域,需要更早的布置预防工作。 2006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在全国开展了调查,并对流行区内进行了传播扩散风险(图S1)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在重流行区内采取了防止管圆线虫的措施。
表S1 影响福寿螺生存和繁殖的非生物因素及其影响方式 |
非生物因素 |
对福寿螺的影响方式 |
光 |
影响繁殖,母螺常在夜间产卵 |
温度 |
温度会影响福寿螺的代谢,适宜水温10-35℃[5] |
水 |
维持正常生理活动不可或缺的物质;影响生殖发育 |
土壤 |
提供休眠场所 |
空气 |
福寿螺呼吸所必须 |
酸碱度 |
pH值6.5~8.5之间有利于福寿螺的生长和繁殖,过酸或过碱性环境会抑制其生长[5] |
植被高度 |
影响福寿螺的密度 |
氨氮浓度等 |
影响福寿螺的密度 |
|
|
图S1. 福寿螺在中国的潜在风险等级区划分结果 |
|